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课改呼唤政治课堂“以生为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以生为本”,简单地说,包括两层含义:第一层是“以学生的学为本”;第二层是“学生的发展为本”。其中“以学生的学为本”是基础和前提;“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是归宿和目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必须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  相似文献   

2.
“以人为本”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是针对“以神为本”的,在当代中国是针对“以物为本”的。在这两种场合,都不涉及在人的内部以哪个特殊部分为本的问题。 然而,“以人为本”一提出,就遭到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说,“以人为本”不讲“人”的阶级性,是个“错误的提法和指导方针”,甚至是“反革命修正主义纲领”。由此,他们提出了“以人民为本”,甚至“以革命无产阶级为本”,即以无产阶级中具有革命性的那一部分成员为本。  相似文献   

3.
老师骂学生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可学生骂老师却被认为是对教师权威的挑战,是行为逆反的表现。在推进新课程和以学生为本的今天,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下面这则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范例。  相似文献   

4.
教育必须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中小学教育尤其要努力为学生打好成人的基础、成才的基础。因此,“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的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应该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  相似文献   

5.
能本管理——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新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庆祥  戚鲁 《唯实》2000,(1):34-39
在当代,无论从哪个方面讲,人力资源都显示出对物力资源的优先地位。正如党的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发挥我国巨大人力资源的优势,关系二十一世纪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快速发展,管理工作中正逐步形成一种崭新的思路,这就是以人的知识、智力、技能和实践创新能力为核心内容的“能本管理”。 西方管理理论已经经历了一个从过去注重“物本管理”向现代注重“人本管理”转变的过程。在现代西方,对人的创造能力…  相似文献   

6.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6):F0004-F0004
上海师范大学紧紧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以生为本,引领发展”的理念,始终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目标引领、思想引领、党建引领、实践引领、典型引领为导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燕  马兴波 《世纪桥》2008,(6):17-18
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物化。针对社会中某些“以物为本”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讨以物为本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8.
生本教育是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即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而实施的教育(包括管理),并且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自觉而真诚地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切实又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作用,解除教师“教学霸权”和“教育霸权”,帮助学生实现自主学习、自主益智、自主育德、自主抚心、自主健体,从而获得和谐而健康的发展。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不少,但最根本的问题是没有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往往按照自己的主观愿望,一厢情愿地实施教育,把学生当作泥团,强…  相似文献   

9.
李学明  彭宇坚 《世纪桥》2013,(1):104-106
随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问题日益显示出其重要意义,原有“师本”教育模式已无法继续担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导模式的角色,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走向“生本”的教学模式,本文试图运用生本教育理论,通过教师队伍、学生意识、教学体系、考核方式等的改革与实践,构建“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力图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正开始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这一新发展观实际上是对我们过去一度所奉行的或自发流行的“以物为本”的发展观的纠偏,这是两种对立的发展观。践行“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需要进一步明辨这两种对立着的发展规的是是非非。我们从哲学的高度来省悟一下“以物为本”的发展观对我国现实生活的影响。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政方略指导下,经济得到翻两番的增长,近年内可望全国普遍“小康”,即进入以物质生活资料为本的“吃饱穿暖”社会。某种程度上讲,这些成就主要是在“物质经济增长为本”的“物的…  相似文献   

11.
师德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提高师德水平关键在于高校要坚持育师为本的办学精神。本文提出了“育师为本”的新概念并进行阐释,同时论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教师思想中所蕴涵的育师为本理念。  相似文献   

12.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作为一名教师,应该“坚持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人格,摆正师生关系,真正促进教育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只有这样,才能构建有生命力的化学课堂。  相似文献   

13.
肖芳 《世纪桥》2010,(1):110-111
以育人为本、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核心任务。高校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观念,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确保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4.
《天津支部生活》2010,(3):13-13
天津红光中学是全国最早承办西藏班的内地藏校之一,担负着为西藏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职责,现有学生1130人,其中藏族学生820人,曾获得“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和“全国民族教育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在第三批学习实践活动中,红光中学秉承全面育人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进一步突出民族团结教育的主题,不断增强办学特色,营造了团结和谐、科学发展的良好氛固。  相似文献   

15.
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地、富有个性地发展,这不仅对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更对学校管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提出以来,人们总是将"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人民为本",实际上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在马克思的视野中,"以人为本"是"以每个人为本"和"以一切人为本"的辩证统一,强调个体与整体的同等重要.而"以人民为本"则是以广大人民的整体利益或根本利益为本,侧重于人民这一整体."以人为本"取代"以人民为本"不仅适应了我国社会主义社会新发展现的基本要求,而且顺应了整个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7.
高校就业工作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关系到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关系到大学生的切身利益。"以学生为本"是教育最为重要的价值取向与追求,这既是一种价值观,又是一种方法论,还是一种教育理念。本文从就业创业教育与指导、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建设、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等方面具体论述了实践以学生为本的全过程就业工作理念,并提出以学生为本的全过程就业工作理念的措施和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一、目前学分制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存在的问题学分制是一种以学分为计量单位,规定和计算学生的学习量及学习进度的富有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它的核心机制是选择,是以学生作为选择主体。它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它的前提和基础是减少必修课和开出大量高质量的选修课。目前,  相似文献   

19.
张有奎 《求实》2007,1(12):44-46
目前关于"以人为本"的理解存在五个需要克服的误区:一是把"以人为本"理解为"以个人为本",主张个人至上主义;二是把"人本"和"物本"对立起来,认为追求人的价值必然否定物的价值和追求,没有看到"人"和"物"的统一性;三是混淆抽象人道主义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以人为本"的关系;四是把"以人为本"和中国传统社会的"以民为本"等同;五是把"以人为本"等同于西方近代狭隘的人类中心主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片面地强调人的占有和控制地位。  相似文献   

20.
市场经济下,人作为社会的主体遭遇了不同程度的物化。针对社会中某些"以物为本"的现象,从哲学角度探讨以物为本的表现、原因和危害,提出以人为本的对策,旨在促进经济、社会与人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