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两年前的11月24日,本刊在显著位置刊发了一组《河南之变》的专题报道,反映了古老的中原大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的深刻变化。河南省GDP总值连续位列全国第五位,名列中西部地区之首的讯息曾引起人们极大关注。这之后的两年间,时值国家提出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伟大战略,我们的目光始终聚焦在这个地处中国之中,也是中国人口最多的省份。在中央提出实施宏观调控、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在国家积极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上,河南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和亮点?今年8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河南,对河南在经济建设,农村经济发展特别是粮食生产,对外开放,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推进等方面取得的突出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他殷切希望河南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开拓进取,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促进中部崛起的进程中努力实现河南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在促进中部地区崛起中努力走在前列。  相似文献   

2.
以“全道德”观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只有“全面和谐”才会有“全面小康”,如果某一阶层、某一地区、某一领域、某一方面、某一民族不和谐,乃至国际关系、生态环境、宇宙空间的某种不和谐,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危机,都会有不安全感,其“小康”就是不全面的。而“全面和谐”又必须以“全面道德”为基础,个人道德、社会道德、国际道德、生态道德、太空道德的任何缺损,都会形成某种不和谐。因此,小康和谐社会要“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的思想道德也要“全面建设”。人类文明发展到遨游太空的今天,道德建设体系远远超出了“洁身自好”的范围,必须树立一种将“人道主义”与“天道主义”结合起来的“全道德”观念,从促进“社会和谐”、“世界和谐”、“自然和谐”、“太空和谐”的广度去全面确立,从“洁身自好”、“推己及人”扩展到“推及世界”、“推及自然界”、“推及太空”,以“全道德”体系,促进“全和谐”的形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道德建设体系,应该立足于“树立‘全道德’观念,构建‘全和谐’社会”,涵盖公民的“个人道德建设”、社会的“群体道德建设”、世界的“国际道德建设”、人与自然的“生态道德建设”,以及开发太空的“太空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3.
深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建立“和谐”的新社会,在社会主义思想先驱们那里就一直是一种美好的理想。如19世纪空想社会主义大家傅立叶写了《全世界和谐》(1803)一书。他预言,不合理不公正的现存制度,将被新的“和谐制度”或称“和谐社会”所代替。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明确提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把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4.
一、为什么要提出“三率指标”评价体系1、劳动关系和谐已经成为社会和谐的风向标和晴雨表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应当是各种社会关系的和谐。劳动关系作为生产关系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深刻影响着生产关系的形成与发展。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结构的稳定决定了社会结构的稳定。劳动关系不和谐,则社会不和谐。从这个意义上说,和谐劳动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而社会和谐又是劳动关系和谐的体现与保证。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会正处于快速转型的过程之中,“和谐社会”的提出正是为了解决社会在高速发展的同时出现的不和谐现象,这与社会学的产生在背景上具有相似之处。涂尔干的社会团结理论典型地代表了西方社会学家对和谐社会的理解和认识,了解社会团结理论与“和谐社会”理论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有助于我们对“和谐社会”内涵的把握,涂尔干对两类社会团结的界分使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传统和谐社会与现代和谐社会的区别。  相似文献   

6.
经过“十五”的长足发展,去年河南成为了全国第五个生产总值超万亿元的省份;粮食总产量突破了900亿斤;全部工业增加值近5000亿元,进入了工业大省行列。中共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在接受《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时说,这些历史性的突破进一步巩固和确立了河南经济大省、农业大省、工业大省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和谐社会建设需要和谐税收,和谐税收的优化能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和谐税收主要表现在依法治税、实现公平与效率、保持活力与秩序。中国当前税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负偏重、个人所得税“偏软”、消费税“不强”、增值税“不优”,由此阻碍了和谐税收的实现,需要从降低税负、完善个人所得税、突出消费税的调节功能和优化增值税等方面拓展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8.
"和谐世界":中国国际战略的新发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建设“和谐世界”的主张同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国际战略思想一脉相承,是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核心和主要目标是,实现世界的持久和平和普遍繁荣;建设“和谐世界”是构建“和谐社会”在国际战略领域的延伸和发展,两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国家整体发展战略。建设“和谐世界”是一个长期奋斗历程。  相似文献   

9.
编辑部:《瞭望》杂志第12期刊登尹明善《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用语》的文章,该文从和谐社会需要和谐用语,主要指出分析一些不“和谐用语”。立意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其中对“打破铁饭碗”这一重要用语,进行了否定。笔者以为,这值得探讨。在从计划经济转向市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20,(2)
破解执行难,对于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尊严和树立法治权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切实解决执行难,加快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监督、威慑和惩戒法律制度、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及时实现权益。十二届全国人大报告中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河南登封人民法院为破解执行难,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出"五化"执行工作机制,取得显著成效,使法院执行工作质效有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1.
通览十七大报告,关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可以高度概括为两个观点。第一,“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亦即社会主义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第二,“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也就是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的关系问题。这两个观点均值得进行深入思考。本文重点讨论第一个观点,  相似文献   

12.
童里 《党政论坛》2007,(2):34-3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社会公平是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石,是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要让社会的创造活力竞相进发,就必须让人们普遍分享发展的成果,使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和谐相处.没有公平正义,社会就不可能诚信友爱、安定有序、充满活力,建设和谐社会也就成为一句空话.一个和谐的社会,必定是公平的社会.  相似文献   

13.
杰出的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之一傅立叶在深刻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种种不和谐尤其是生产方式中“大规模生产”与“分散经营”之间的矛盾的基础上,论证未来社会如何建立“协作结构”,实现社会的全面和谐。“情欲引力论”是傅立叶和谐社会理论的理论基础,其中饱涵唯物主义思想萌芽。集生产组织形式与社会组织形式于一身的“法朗吉”,是傅立叶和谐社会的理想方案。实现劳动与享受的和谐,构成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在快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也在同时凸现,我国社会状况总体上是和谐的,但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化解不和谐因素,这就要求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化解不和谐因素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将“和谐理念”这根红线贯穿于思想政治工作的始终,在工作原则、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上不断创新,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不断步入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给五千余名乡镇招聘干部以公务员身份,还清历史欠账,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 甘肃省有五千多名乡镇干部在农 村基层工作了20多年,有的临近告 老返乡却不得不面对“卷铺盖走人” 的尴尬境地。这些年来,这些干部提 拔难、交流难、进城难,严重影响到 基层正常的经济社会和谐发展。而造 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他们的“聘用” 身份。今年年中,甘肃省委在大量调 研的基础上着手探索解决这一问题, 到9月底全省5586名招聘干部全部 “脱胎换骨”过渡为国家公务员,这在 甘肃广大干部群众中引起强烈反响。  相似文献   

16.
周全德 《团结》2008,(2):24-26
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这段话深刻地揭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属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要求.并且精辟地阐明了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相辅相成、互动互补的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7.
最近下基层调研,与群众说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话题。大家说来道去,在一点上意见颇为一致:目前社会上的不和谐问题,起因往往指向“不公平”。看来,构建民主和谐社会的基本问题是“公平”。  相似文献   

18.
走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有些同志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缺乏正确认识。因此,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必须下大气力在全社会进行把干部思想统一到正确的认识中来,走出种种认识误区,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一要克服“当今社会不和谐”论有同志认为,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就意味着当今所处的社会是不和谐的社会。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实践证明,我国经过改革开放26年,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综合国力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生活得到明显改善,当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稳定的。但不容否认,在我国当前形势下,确实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之谓“和谐”,从社会伦理的意义上讲是指人自身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及人与自然的和谐。要实现这种多方面的内在和谐,从社会存在和发展的主体性因素上讲,离不开独立自主的人格、平等原则、契约精神等一系列专属于现代社会公民的自觉、自律精神和公民意识;而现代“公民社会”的发育、生成和实践,就客观地孕生并包含了这诸多因素。因此,只有培育公民社会,才能为中国特色“和谐社会”的实现提供必要和充分的条件。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历史的逻辑必然,也是时代的现实需要。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哲学理念,具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内涵,即强调入与自然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的身与心的和谐以及国与国的和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