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 ,是人类历史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五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反思 ,使我们深刻认识到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治国方略 ,符合中国现实社会的实际国情 ,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法能治国 ,德也能治国 ,治国有法 ,但法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所要坚持的唯物主义辩证法。  相似文献   

2.
中华民族传统治国方略是礼法兼治,也就是把以礼治国与以法治国结合起来;其集中形式是德刑并用,也就是把以德化民与以刑齐民结合起来。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结合起来的社会主义治国方略——法德兼治,是对传统治国方略的超越。  相似文献   

3.
江泽民的法德并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治国理政的辩证方略,是我党为民执政的重要价值目标,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性选择。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努力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4.
“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并举,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我国经济和社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当前,认真思考、全面领会这一冶国方略的深刻内涵,对于我们统一思想认识,更加自觉地在工作实践中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治国体系,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法治与德治并举,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要求法治与德治并举。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  相似文献   

5.
江泽民总书记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治国方略的两个相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强调立德树人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大学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强调高等教育必须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发展道路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古代的孔子在谈到治国方略时,曾提出“德主刑辅”,其主要意思在于以道德教化为主,并辅之以体现君主专横的刑。而韩非子则主张“不务德而务法”。①最近,又有学者提出“德法同治”,认为国家应该是架构在“德治”与“法治”这两个车轮上的机器,只有“德治”与“法治”...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且宣布“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任务。这也就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确认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9.
《创造》2001,(4):1-1
江泽民总书记在全国宣传部长会议上提出了“以德治国”的重要思想,并把“以德治国”作为一项重要的治国方略加以强调,他指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要坚持不懈地加强法制建设,依法治国,同时也要坚持不懈地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德治国。  相似文献   

10.
亮点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建设”翻“发展” 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还提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即: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理念的内容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行政法领域的具体体现,是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原则的概括和反映,是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的精神支柱。社会主义行政法治理念的内容包括法治行政、服务行政、公开行政、民主行政、公正行政、诚信行政、效能行政、责任行政八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民主协商发端于上个世纪30年代,形成于人民政协诞生时.它是中国共产党在人民政协的创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型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崭新的执政方式.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渊源及时代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与当代中国法制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文章阐述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分析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概括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特征,指出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4.
依法治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因此,研究依法治国方略的基本框架及其条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政治整合统一战线执政地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对社会进行政治整合是执政党的基本职能之一和主要的政治使命.从执政党完成这一主要政治使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这一执政党执政规律角度看,爱国统一战线对于我们党完成对中国社会进行新的政治整合任务,巩固自己 的执政地位,具有不可估量的巨大作用.统一战线不仅是革命党的一大法宝,更是执政党的一大法宝.  相似文献   

16.
为了适应中国共产党从革命党向执政党的转型,我国现在的民主党派非常需要与时俱进地创新与发展,实现从民主革命时期的"左翼政党"、社会主义改造时期"被"作为"团结、教育、改造"对象的民主党派,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转型。我们务必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2014年在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共迎新春座谈会"上关于"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建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适应新世纪、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民主党派完成这种时代性转变,需要不断增强政党意识、政治意识、参政意识、学习意识、实践意识、改革意识。  相似文献   

17.
依法执政亟需制度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元庆 《桂海论丛》2002,18(4):89-91
执政党依法执政 ,是实现依法治国关键。执政党依法执政亟需制度创新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执政党的领导权与国家权力之间的关系要法制化 ;对执政党权力的监督要法制化 ;执政党的权力道德要法制化等  相似文献   

18.
韦娌 《桂海论丛》2013,(2):107-110
善于运用法治思维推动改革深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化解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是衡量领导干部执政能力的新标准、新要求。用新标准、新要求来衡量,当前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亟待提高,这突出表现在:在部分领导干部中法律虚无主义和法律工具论仍有市场,以权力为本位忽视公民权利,法律信仰缺失、法律意识落后、法治思维习惯尚未养成等方面。要提升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能力,必须加强法律学习,培育法治文化;注重法治观念的更新;以制度创新促成法治信仰的形成;调整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19世纪是人类科学的世纪,是法学作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得以确立的时期,同时,也是英国法治理论由古典向新的模式即现代化转变的关键时期.三大发现这一坚实的科学基础促使了制约法治理论研究的实证哲学的产生.在19世纪的政治哲学和法学领域,批判的生力军有斯宾塞、边沁、密尔、奥斯丁和梅因.他们认为,世界不是由人的理性的构建的世界,社会秩序不完全是理性秩序.此时,其法治理论的突出特别是自由主义、科学主义和功利主义.  相似文献   

20.
孔祥林 《桂海论丛》2002,18(2):91-93
在推进依法治国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 ,应当把法律文化的建设放在与制度变革同等重要的地位。文章分析了中国法律文化缺乏法治因素的原因 ;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对依法治国进程的负面影响 ;并对如何建设顺应建设法治国家目标的法律文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