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肖芒 《思想战线》2002,28(6):62-65
在异彩纷呈的中国少数民族婚姻状况中,回族的婚姻个性鲜明而独特。由阿拉伯世界移植到中华大地上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与中国本土的汉文化结合起来的复合文化,激活并锻造出的回族婚姻形态,以中国汉文化婚姻为基本理念,以浓郁的伊斯兰宗教文化为框架整合,是人类学语境中的一种特殊"婚姻话语"系统。在当代农村回族婚姻的走势中,由于导入了新的文化因子,及现代强势文化的冲击和经济发展浸润性的影响,传统而相对单纯的回族婚姻过程裂变为相对复杂的婚姻形态。考察纳家营村回族婚姻变迁,可以客观地解读回族社会结构嬗变的主流缘由。  相似文献   

2.
汉文译著在回族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正是通过回族学者的汉文译著活动,才促成了伊斯兰教和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家学说的有机结合,从而完成了伊斯兰教的中国化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具有中国风格的伊斯兰文化和伊斯兰哲学即回族哲学思想。本文对汉文译著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体现出的哲学思想及其意义进行了集中阐释。  相似文献   

3.
回族是我国人口较多,与汉族接触较频繁的少数民族之一。她与中国其他原住的少数民族有所不同,经历了几百年的历史由多种民族成分融合而成。回族的形成是一种跨地域的文化认同,她以伊斯兰文化为纽带,结合了汉族的儒家文化,形成了特殊的文化心理,从而  相似文献   

4.
回族自先民以来主要经历了“伊斯兰宗教文化模式”、“回族伊斯兰文化模式”两个主要时期。当前回族文化模式正在向以伊斯兰文化为核心兼收并蓄中外文化的“开放型回族新文化模式”方向转型。回族文化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是部分地区的文化“断裂”和整体上对现代科学技术文化吸纳不足。本文认为,回族文化要有“自知之明”,要自觉更新以适应新的时代,要了解世界文化并成为其构建的组成部分,才能够真正实现文化模式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云南回族历史悠久,服饰文化多彩多姿,做好回族服饰的征集和保护,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回族由于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服饰式样和色彩独特。回族服饰,从总体上讲,就是要求美观、简约、清洁,反对邋遢和过度装饰。禁止男子穿透明和丝织品的服装,反对妇女故意暴露肌体和戴首饰。回族服饰可分为两类:一是传统服饰。回族由于与汉族数百年的文化融合,服饰已完全汉化或基本汉化,传统服饰已不多见。较多地反映着回族传统服饰文化特征的,就是清真寺的阿訇在宗教活动时穿的服饰。这种服饰,亦称“拜衣”。拜衣式样多种,有直领对襟、翻…  相似文献   

6.
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联系异常密切。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形成、内容以及形式等都深受伊斯兰哲学宇宙论的影响。对伊斯兰哲学宇宙论与回族传统宗教信仰文化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伊斯兰教与其教民穆斯林的世俗生活联系紧密,故伊斯兰教法对穆斯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有明确定制。虽然回族穆斯林在思想文化、伦理道德方面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但在婚姻制度和家庭生活方面,同样保持着伊斯兰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相似文献   

8.
回族音乐文化是在伊斯兰宗教音乐的基础上又大量吸收中国民间音乐而形成的有独具特色的音乐文化形式。回族音乐文化包括宗教音乐文化与民家音乐文化两种形式。在社会转型时期,回族音乐文化传承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问题。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存在人才匮乏、面临着现代多元音乐文化的冲击、没有形成有效机制等问题。指出回族音乐文化传承必须立足优秀民族文化资源、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充分发挥学校的积极作用、必须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等。  相似文献   

9.
简论回族的来源和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云 《思想战线》2000,26(2):79-81
回族并非中国境内的氏族、部落发展演变而形成的,而是以多种信仰伊斯兰教的外来人为主,在中华大地上吸取本土其他民族成分逐渐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在回族形成过程中,农业经济和商业经济是其经济基础,使用汉语是其与中国其他少数民族相区别的一个重要特征,而伊斯兰教信仰则是回族共同心理素质形成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回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教消费观的影响下,其消费观念及消费行为,受到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影响和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制约,形成了回族穆斯林独有的消费文化。在宗教信仰的制约下,回族穆斯林群体间通过秉持共同的消费观念、消费行为模式展现出一定的民族认同感。笔者以新疆石河子六宫村为例,对伊斯兰教消费观与回族穆斯林消费行为的现状、特点及成因进行研究,并作出相应思考。  相似文献   

11.
如何借鉴西方社会工作的理论与方法,立足本国实际,提炼和总结本土经验,构建具有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成为中国社会工作发展所面临的重要和首要问题。立足于城市民族社区场域,探讨和建构中国本土特色的社会工作,是一个重要且亟待研究的课题。文章尝试以回族社区为例,探讨实现伊斯兰教伦理与社会工作价值观互动、融合的机制,对本土经验的积累、加快社会工作理论与方法本土化的进程,不失为一次有意义的探索。而这一过程也预示着,社会工作在城市回族社区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活动舞台,伊斯兰教伦理和社会工作价值观将成为城市回族社区发展的重要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2.
回族深受伊斯兰教和阿拉伯文化的影响,在丧葬礼俗方面保持着薄葬的独特风格,包括简葬、速葬、土葬、节哀、不看风水等特点。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是真主创造的,世间万物是真主创造的,人的生死寿限,贫贱富贵,后世的荣辱均由真主决定。人从真主那儿来,死后仍回到真主那里去。人死后是进天园,还是入地狱,  相似文献   

13.
杨培华 《台声》2010,(9):26-26
7月11日至16日,为期5天的时间里,来到宁夏的台湾青年学子们浏览了沙湖、沙坡头、镇北堡影视城、中华回乡文化园等景区,参观了灵武水洞沟遗址、西夏王陵、贺兰山岩画、中卫高庙等名胜古迹,观看了大型回族舞蹈《月上贺兰》,真切感受了宁夏古老的黄河文化和深邃的西夏文化,尽情领略了独特的伊斯兰文化和民族风情。  相似文献   

14.
人口是社会经济活动的主体。宁夏是我国回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地方,全国惟一的省级回族自治区。与其他少数民族自治区相比,宁夏回族自治区在国内外面对的同族人口和信仰同一伊斯兰教的穆斯林人口最多。我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宁夏作为“中国伊斯兰省”,其浓厚的伊斯兰宗教习俗、回族生活方式以及遍布城乡大大小小的清真寺,构成了我国较为著名的穆斯  相似文献   

15.
“华夏永宁纳福千家万户,朔方久安集贤五湖四海。”以弘扬伊斯兰文明多样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进民族、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友好交往,创建新时代文明为宗旨的宁夏中华回族风情园,受到海内外社会各界人士的赞赏与肯定。  相似文献   

16.
马寿荣 《思想战线》2003,29(4):89-92
长期以来,昆明顺城街回族社区居民共同的宗教生活,促成了他们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维系了回族社区的存在。但在现代文化的冲击和都市文化的濡化下,该地区居民的宗教信仰和宗教活动也发生着不断的变化,出现了中老年人对伊斯兰教更虔诚,对本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增强,而年轻人却与之相悖而行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凡去大理巍山南诏古城观光的游客,都要经过永建镇回族聚居的村落,他们以自己传统的宗教信仰和经济文化习俗吸引往来游客纷纷驻足。其中最为闪耀的要数独具伊斯兰文化风情的两颗明珠——东莲花和西莲花回族古村落。  相似文献   

18.
高岗仓  马丽 《人民论坛》2015,(8):172-173
回族的传统婚俗是中国少数民族生活习俗的重要构成,有着深厚的文化意义。丝绸之路重镇—吐鲁番,自古以来就是新疆少数民族的生活聚集区之一,其"回城"回族婚俗是历代民族文化融合发展的再现。通过对"回城"回族传统婚俗的透视与其文化渊源的探索,研究吐鲁番市"回城"回族传统婚俗表象之下的文化意义,对于保护、发展、传承回族传统文化以及建设和谐社会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在同心这块土地上,回汉各族群众共存共生,交流融合,创造形成了以回族优秀文化为主要特色的民族区域文化。以"清真"品牌为标志的饮食文化,以"号帽"、"盖头"等为特色的服饰文化,以"开斋节"、"古尔邦节"等为主的节日文化,以回族民间故事、叙事诗、干花儿、快板、舞蹈、剪纸、农民画、口弦、哇呜、方棋和反映民族生活的文学作品、视角独特的摄影艺术为主的民间艺术文化……  相似文献   

20.
《今日民族》2005,(2):1-1
2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来到北京牛街,亲切看望回族群众,并考察了中国伊斯兰教协会、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和中国佛学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