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彝人古镇:城市活力的文化载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林夕  杨发顺 《创造》2006,(11):100-107
楚雄汇通地产开发有限公司顺势而谋,把民族文化、建筑文化、旅游文化相结合,开发建设集民族性、地域性、时代性为一体的地方文化精品项目——彝人古镇。  相似文献   

2.
周斌 《创造》2014,(4):26-27
正旅游是关联度很高的行业,旅游要素中哪怕有内容是地产,它仍然要服务旅游业。最近,有媒体报道,云南在旅游二次创业中,引资7000亿元,大规模商业开发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在历史文化开发保护的名义下全盘产业化,大搞旅游地产开发。事情到底是怎样的?带着这一疑问,记者采访了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何池康。据了解,2005年底,云南做出实施旅游二次创业的决策,提出优化结  相似文献   

3.
陈擎 《长江论坛》2010,(6):75-78
准确的区位选择是房地产投资开发获得成功的重要因数。随着我国旅游业由观光旅游向休闲度假旅游提升转变,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紧密结合,共同合作,产生了一个新型业态——旅游地产,并成为各地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在调查和归类大量旅游地产开发实例的基础上,探讨了旅游区位对旅游地产投资开发的重要影响,并将房地产企业的区位选择策略归纳为顺适区位、改造区位、创造区位三大类别,旨在为旅游地产项目区位选择提供参考,促进我国旅游地产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370篇关于贵州西江千户苗寨旅游体验有价值的评论文本内容分析,研究发现:游客对苗寨文化感知比较明显,在评语中持肯定的态度,主要由苗寨建筑文化、饮食文化、民间艺术、礼节文化、节庆文化等特色文化吸引物激发产生。但苗寨旅游开发中商业化程度严重,影响到苗族文化本真性的体验。根据游客文化感知特点,以苗寨少数民族文化体验市场需求为导向,提升苗寨旅游经济水平,提出从重新制定旅游规划、苗民危机意识教育、基层政府政绩考核、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打造休闲度假苗寨、合理规划旅游地产开发几个方面构建苗寨旅游扶贫模式,推动苗寨旅游扶贫功能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12月6日至10日,中国铁路总公司在铁道党校举办土地综合开发骨干管理人员培训班。培训班安排了国家宏观经济及房地产发展趋势、土地综合开发研讨、海绵城市、房地产投融资、其他央企盘活土地成功案例和典型做法、新建铁路土地综合开发主要做法、旅游地产、养老地产、物流地产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和经营模式、物流地产项目开发经验、铁路物流园区经营开发、铁路站区土地综合开发案例及问题分析、光伏发电项目典型做法、市域铁路综合开发典型做法等课程,邀请有关专家进行授课。  相似文献   

6.
西安是世界千年古都、华夏精神故乡,西安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举世闻名的旅游胜地.西安旅游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既积极推动了中国旅游业外向型发展之路,也为探索富有中国特色的文物遗产型旅游城市的保护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现在西安的旅游已经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2007年"十一"黄金周,西安接待游客168.23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国庆期间F1摩  相似文献   

7.
《今日浙江》2011,(13):63-65
平湖市城市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简称平城集团)是市政府直属的投资型国有独资企业集团,2008年4月优化重组以来,以"城市建设、旅游开发、地产置业"三大产业为主体,集"投资、建设、管理"三大功能为一体,  相似文献   

8.
《协商论坛》2015,(2):2+1
河南开心—方置地集团创办于2003年,迄今已走过13年的发展历程。10余年来,公司始终秉承"诚信经营,互利共生,立足中原,向外拓展"的理念,业务涉及金融、地产、文化旅游、商业、服务业、高效农业、建筑安装等多个领域。相继开发完成了"科技城"、"鼓楼商城"、"锦绣皇城"、"玫瑰花城"、"碧水蓝城"等项目。目前,正在开发兰考碧水蓝城项目、杞县城市综合体项目、漯河城  相似文献   

9.
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散性与生存困难性,使得对其的保护和发展都依赖于政府发挥主导性作用。城市旅游在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发展中有着独特的作用。政府要以城市文化主题的多样性为发展目标,构建网络生态、旅游生态的文化生存生态,注重对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10.
李秀江 《小康》2011,(12):96
11月12日,"2011中国(国际)休闲发展论坛"召开的当天,南京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共签约了15个正式投资项目和意向投资项目,总投资额将达161亿元,涉及大型旅游综合体、温泉精品酒店、文化创意产业和高端商业等领域。有关人士分析,在全国商品住宅市场调控的压力下,一些开发商将投资重点从商品住宅转向融旅游、休闲、度假、居住等为一体的多元化旅游休闲地产项目,但更多的投资商对休闲的概念和投资思路并不清晰。休闲地产与旅游地产的区别在哪里?休闲地产面临怎样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1.
黄勤慧 《重庆行政》2013,14(4):76-78
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概念及构成(一)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概念旅游业作为朝阳产业对城市竞争力的贡献愈来愈大,城市旅游目的地竞争力问题已引起专家学者广泛关注,陈兆昆研究了如何提高城市旅游竞争力,苏伟忠等对城市旅游竞争力的评价进行了理论和实证研究。还有不少学者选取北京、上海、西安、郑州等大城市作为研究对象,针对某一城市作了"城市旅游发展"的研究。  相似文献   

12.
旅游地产作为商业地产的高级类型,属于泛地产的概念,在更大程度上属于泛城镇化的范畴。它对寻求地产业的新出路、助推旅游业发展、缓解城市人口压力和探索新型城镇化道路具有积极作用。与欧洲和亚洲其他国家不同,中国旅游地产走的是被动式非自然发展道路,具有选址于生态核心区、地产用地侵占规模过大、城市化路径依赖、美丽生态代价等生态后果特征与暴露特征,旅游地产对生态影响的本质,是其把城镇化的触角直接延伸到中国的生态核心区。为防控生态风险和减少生态损害,可采取倡导生态导向,减少附加功能;控制生态总量,划定生态红线;建构生态利益联盟,防止买空卖空等防控措施,从而确保旅游地产能够助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和实现美丽中国梦。  相似文献   

13.
王晨  尤朝晖 《群众》2011,(10):93-94
在城市文化竞争力角逐中,不同地区依据其区位资源禀赋,形成了不同的产业园区集聚模式。诸如“曲江模式”、“深圳华侨城”、“云南丽江模式”、“北京798模式”和“上海创意产业集聚区模式”等。其中,“曲江模式”以独特的“文化+旅游+城市”的文化产业集聚发展模式,使得古都西安在城市文化空间、基础设施、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相似文献   

14.
旅游城市的城市品牌价值是旅游者对城市品牌的认知态度。基于关学视角的城市品牌设计是旅游城市竞争的重要表现形式和手段,通过开发创造具有美感的品牌标识、字体、色彩、辅助图形等视觉形象,树立具有独特视觉美感的城市品牌,展现城市的审美观和价值观以及城市的独特个性,以多种形式影响旅游者,促进城市品牌文化的传播和旅游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5.
旅游业正成为乐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但文化底蕴开发不够,文化市场构建乏力,形成了文化影响旅游、旅游制约文化的状况。因此构建以佛文化为重点的旅游大文化,以山水为煤构筑现代城市文化,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市民素质,才能扩大乐山文化的影响力和号召力,促进乐山旅游业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泉州曾经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城市",现在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的先行区。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助推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泉州责无旁贷地先行先试。泉州发展海丝文化旅游具有诸多优势,其路径选择在于,一是多层次开发海上丝绸之路文化旅游产品;二是提炼海丝文化特色,塑造海丝文化旅游品牌;三是完善海丝文化研究,落实《泉州共识》,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7.
《今日浙江》2010,(21):64-64
桐庐旅游,起步于1979年瑶琳仙境的成功开发,曾被誉为"全国县级旅游之冠"。近年来,桐庐旅游基础设施、旅游环境及"潇洒桐庐"城市品牌得蓟了极大的提升.旅游业得到了飞速发展.先后荣获"国际花园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名县"、"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县"、"中国十大生态文化旅游目的地"等称号。2009年,  相似文献   

18.
<正>9月11日至13日,2015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在西安举行。本次中国西安丝绸之路国际旅游博览会以"打通新丝绸之路,探索旅游业新机遇"为主题,举办了高峰论坛、陕西·东盟新使者文化旅游联盟签署合作协议、旅游企业洽谈会、旅游项目推介暨签约仪式、出入境旅游市场研讨会、主宾国日等8项专题活动,推动了丝绸之路沿线旅游在更宽领域、更高层次、更大范围的务实合作。  相似文献   

19.
琼海市具有丰富的儒家文化资源,在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今天,大力挖掘、积极开发儒家文化资源,兴办儒家文化项目,作为沟通琼海与世界文化联系的桥梁与枢纽,把琼海市建设成国际文化旅游、文化交往的目的地和宿居地,促进琼海国际旅游城市的全面开发建设,将具有特殊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发展意义。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许多城市都有自己独特的城市精神作为文化支撑,对城市精神的研究是近年来城市问题探讨的一个热点.本文以典型历史文化名城和王朝古都西安为例,从自然背景、文化景观、社会心理、城市经济特征以及与相关历史文化名城比较等方面分析了西安景观文脉,从物质、制度、文化、节事活动、居民参与五个方面探讨了西安城市精神的塑造与培育问题,以期为西安城市发展提供借鉴并为其它历史文化名城的城市竞争力提升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