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包容性增长的提出对于我国而言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意欲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环境的一系列不协调问题,它必然也涵盖生态治理领域。包容性增长的参与和共享的核心理念与生态公共治理具有内在的契合性,结合我国当前生态治理领域中新兴的公众参与势头,我们亟需改革政府单一主导的生态治理格局,包容多元治理主体,促成环保社会组织在生态治理中的平等参与和资源共享,构建中国化的生态公共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2.
陈金龙  朱永梅 《前沿》2011,(14):111-113
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性是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非均衡的发展,会引起社会利益失衡,诱发矛盾和冲突。非均衡的发展模式,影响了藏区群众当前经济社会文化利益的实现,对构建和谐社会有消极影响,建设藏区和谐社会,应该走包容性的经济社会发展道路,建立包容性的文化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3.
包容性增长不仅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命题,也是中国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统筹发展的有效途径。国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和科学发展概念的提出促进了包容性增长的产生,包容性增长可以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全民,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实现我国经济增长的包容性与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4.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89-291
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从社会、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来看,可持续发展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从我国目前的实际出发,可持续发展需要处理好几个重要问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发展中注意资源的节约、环境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变人口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构建有利于可持续发展的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5.
气候正义的研究向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晓鲜 《求索》2011,(12):72-74
气候正义是由全球气候变化引发的正义问题。从根本上讲,气候变化问题涉及到人与自然、代与代之间的利益问题以及国家之间、群体之间的利益问题。因此,气候正义研究主要包括生态正义、代际正义和全球正义等几个研究向度。这些研究向度从不同维度共同推进气候正义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治勇  李兴 《人民论坛》2012,(8):136-137
包容性增长不仅体现在经济层面,使得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所有人群,实现经济、政治、生态与社会统筹、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又体现在解决好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包容性增长与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是一脉相承的。  相似文献   

7.
“包容性增长”的正义镜像与中国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包容性增长是十二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以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诸多棘手问题:资源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贫富差距拉大、经济发展成果难以共享、社会不公等等。解决这些实际问题需要诉诸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的核心要义是机会平等,根本目的是实现广大民众共享经济发展的成果,最终价值指向是社会的公平正义。通过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经济结构的调整、社会排斥的消除、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和全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增加社会包容度,保障机会平等和权利公平,才能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和社会主义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8.
周燕 《思想战线》2011,(Z1):270-272
我国再了和平发展道路,是既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又符合本国国情和时代要求的发展道路。我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求实现包容性增长,要求我国的发展要能够包容别国的发展,世界也要包容中国的发展。要实现与各国的互利共赢和共同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需要包容性增长。在新的形势下,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需要正确处理好国家之间的关系,结成强大的争取世界和平的统一战线;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增强国防力量,用强大的国防实力保证和平发展的实现;创新处理国家争端的方式,用和平协商的方式解决国家争端。  相似文献   

9.
旅游生态不正义及其纠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桂华  张一群 《思想战线》2012,38(3):112-115
随着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凸显,生态领域内权益分配与责任承担之间的不对等成为社会不公的一个重要表现,由此引发了人们对于生态正义的思考。旅游业对于生态环境具有高度的依赖性,在其发展过程中,以生态利益为核心所产生的种种冲突均可以从生态伦理的角度得到解释,也需要从生态伦理的视角予以引导和化解。从生态正义理论对旅游种际生态不正义和旅游人际生态不正义现象的分析来看,旅游生态补偿是纠正旅游生态不正义、促进旅游地生态健康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朱其训 《前沿》2011,(23):8-11
"包容性增长"是经济社会发展新理念和新模式。实现"包容性增长"迫切需要实行"包容性领导"。构建"包容性领导",应着力在三个方面展开:在价值取向上,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在领导方法上,必须注重统筹兼顾;在领导作风上,必须充分发扬民主。  相似文献   

11.
按照广义贫困标准,通过构建近似人类贫困指数对中国包容性增长的实现程度进行估算,并将结果与按照收入贫困标准得到的包容性增长指数进行比较,文章发现,如果以多维贫困标准测量,1979~2008年的大多数时间中国是低度包容性的经济增长,中国的经济增长在改善人类福利方面的作用要比在缓解收入贫困方面更加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在缓解收入贫困和人类贫困方面的作用具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相似文献   

12.
经济增长质量的研究因为其规范的特点而一直有争论,处于不断演变之中.早期的经济增长理论提出了增长价值怀疑论和增长极限论,这是对增长质量进行探讨的一个尝试.从上个世纪末期起,国际机构开始从不同角度频繁关注增长质量问题,先提出了人文发展指数,强调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还要关注文化教育水平和健康长寿是否有改善;后来又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强调对未来的关注,这个理论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支持.进入新世纪后,亚洲开发银行从发展中国家的角度提出了包容性增长,强调让贫困群体能在经济增长中获取更多的经济机会.包容性增长也得到中国政府和学界的共鸣.  相似文献   

13.
刘敏  李永忠 《人民论坛》2011,(7):166-167
包容性增长强调社会应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使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人民富裕协调同步,实现社会与经济的协同发展。倡导包容性增长对引导各级政府抛弃GDP崇拜,保障和改善民生,避免堕入中等收入陷阱等有重要意义。在推进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我们应致力于完善民生政策,落实民生目标,化解民生难题。  相似文献   

14.
包容性增长是近年来出现的一个新的增长概念,目前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但包容性增长强调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鉴于此,本文通过界定包容性增长概念和总结相关国家包容性增长实践,从发展经济学角度剖析了包容性增长的内涵,认为包容性增长是经济增长的新理念、新措施和新模型.从发展目的、发展内容和发展方式三方面,提出包容性增长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思维.  相似文献   

15.
2012年2月,我随中华文化学院代表团先后访问了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三国.代表团以包容性增长与亚洲的共同繁荣为主题,与三国的政界、学界、商界知名人士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进一步深化了对包容性增长的理解.  相似文献   

16.
包容性增长:共同富裕实现的新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共同富裕实现方式的探索一直是贯穿整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的主题之一.我国社会经历了从平均主义--通过先富带动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实现方式的变化.今天,通过先富带后富最后实现共同富裕的方式正在逐步凸显它的不足.要从根本上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需要拓展新的实现方式,即通过机会平等与结果平等的包容、经济...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提出了包容性增长的理念。包容性增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同样重视以人为本,而且更加注重改善民生和关注弱势群体;包容性增长理念与科学发展观同样坚持统筹兼顾,而且更加强调增长过程的公平和正义。  相似文献   

18.
付景涛 《求索》2011,(7):17-19
使社会成员平等地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是包容性增长的内在要求。企业薪酬结构兼具激励和保障功能,是政府嵌入企业内部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工具。在企业的薪酬支出保持不变的条件下,政府可以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诱导企业作出强化薪酬结构的保障功能的二次调整,以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基于影响企业薪酬结构调整的约束条件,预测了企业薪酬结构的一次调整策略,然后提出了政府诱导企业二次调整薪酬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在马克思的视阈和语境中,"正义"既有作为事实性的法权意义的形式正义的涵义,又有作为价值性的规范意义的实质正义的涵义。在这样两个层次的差别与统一中,马克思对正义观的批判及其建构呈现为双重维度,即基于法权事实基础上的外在客观批判与基于规范诉求基础上的内在价值批判、形式正义与实质正义的契合统一。只有将马克思的正义观置于其真理原则与价值原则、事实与价值辩证统一的方法论视域中,才能真正辨识马克思正义观双重向度之间的内在关系,从而纠正以往在马克思正义观研究中或偏重于事实或偏重于道德的"单向度"的认识论中心主义的方法论误区。  相似文献   

20.
汪海霞 《前沿》2011,(11):107-110
“包容性增长”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相对立,主要是指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让社会成员拥有更公平、均衡的发展机会。倡导机会平等是“包容性增长”的核心,强调机会平等就是要通过消除由个人背景不同所造成的机会不平等,从而缩小结果的不平等。因此,为了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包容性增长,我们在程序的设计方面必须努力建构合理的程序,为资源分配的正义提供程序规则依据;必须充分运用“商谈理论”为解决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提供民主化程序基础;必须充分运用正当程序为权利受损者提供救济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