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宁 《群众》2020,(20):35-36
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运输动脉,凝聚着与自然斗争共处的中国智慧,彰显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大运河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流动的文化,要统筹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遵照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我国启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以文化建设为引领,带动经济、社会、生态等各项建设,让这条具有独特历史文化价值的古老河流,在现代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更加活起来、美起来、火起来。江苏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带江苏示范段建设,其中,运河文旅成为沿运河多个城市推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主抓手,进一步拓展了"水韵江苏"的文化内涵。如今,挖掘运河文旅资源新活力、寻找和发现文旅投资的新机遇、激发文旅融合新潜能,更好发挥"运河文化+"优势,已成为江苏文化投资事业发展的迫切课题。  相似文献   

2.
徐佩 《友声》2013,(4):20-21
<正>中国大运河是中华民族文明史的重要记录,为中国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社会进步和南北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扬州,作为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生共长的城市,城因河兴,河因城美。扬州人满怀深情地将运河称之为母亲河,始终保持着对历史的尊重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正>近年来,随着党和国家对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高度重视,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已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扬州作为大运河保护和申遗的牵头城市以及“世界运河之都”,市委、市政府更是提出了做全省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全国大运河生态文化建设示范的“扬州担当”。宝应是扬州大运河流域内的一个重要县域,也应主动融入、顺势而为。  相似文献   

4.
大运河与中国古代运河城市的双向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运河与古代运河城市相伴而生,两者相互依存,相互推动,互为影响。一方面,大运河影响城市的兴衰变化,影响城市的规模与等级、性质与结构以及其分布和体系;另一方面,运河城市也影响着大运河和运河体系的发育,影响着运河网络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发挥,推动着运河开凿技术的提高和运河管理制度的完善。运河营造了城市,城市推动了运河的不断发展,城因运而兴,运因城而凿,运河与城市一起又推动着运河城市经济的繁荣。大运河的变迁或改道又会导致运河城市的变迁甚或衰落。  相似文献   

5.
京杭大运河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在大运河南端的杭州市拱墅区,是大运河流经杭州市内河段最长的城区,也是最早提出打造“运河文化”的城区一多年来,杭州市拱墅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文化的建设、传承和保护,既有长期规划,又有长效机制;既有得力举措,又有精准定位;既有重点目标,又行持续发力,努力唱响“运河好声音”,为创建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奏响了与时代合拍的好声音.  相似文献   

6.
2500年前的春秋末期,从吴王开凿大运河的那一刻起,注定了一个奇迹的诞生,大运河成为世界上开凿最早、规模最大、里程最长的人工河。它不仅是一条积淀丰厚的文化遗产长廊,更是一条活着的、流动的、发展的文化经济黄金通道。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规模最大、活态利用最好的人工水道,在华夏大地上贯通南北,沟通庞大水网,打破地域界线,催生城市文明,滋养两岸人民,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识。2020年11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扬州运河三湾生态文化公园调研,听取大运河沿线环境整治、生态修复及现代航运示范区建设等情况介绍。他指出:“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希望大家共同保护好大运河,使运河永远造福人民。”  相似文献   

8.
闻新 《友声》2011,(1):22-23
扬州,作为中国大运河的滥觞之地,是世界最早、也是中国唯一一座与运河同龄的城市。2000多年来,运河见证了扬州的兴盛与衰落,见证了扬州城市的文明与进步。自2007年开始。  相似文献   

9.
正近期,省委书记娄勤俭先后到淮安、镇江和扬州等地进行专题调研,强调要深刻领会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以高度责任感和强烈使命感,加强整体谋划、做好科学规划,系统推进江苏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让这一历史文化符号在新时代焕发新风采。淮扬运河是国内外具有代表性的河段,集遗产廊道、黄金水道、输水廊道、生态廊道于一身,其历史悠久、功能多样、效益显著,在中国大运河乃至世界大运河谱系中占据重要地位。运用系统性  相似文献   

10.
运河遗韵     
京杭大运河贯穿南北,扬波逐流两千余载。作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运河,它的挖掘,绵亘几个朝代。从秦时起,历代封建王朝基于政治、军事、经济的考虑,就开始不断开挖大运河,至隋炀帝时,经过3次大规模的修整和开凿,一条连接南北的水运走廊方才成形。作为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杭州段,它的形成同样经历  相似文献   

11.
娄勤俭 《群众》2020,(7):4-6
这次既是调研,也是工作检查,我们用了三天半的时间,全程考察了大运河江苏段以北部分,对大运河文化带建设重点工作进行了检查,沿途听取了省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徐州、宿迁、淮安、扬州四市的工作汇报,总体感到,我省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起势很好、成效明显,各地各部门思想共识高度凝聚,顶层设计基本形成,工作举措不断创新,重点项目加快建设,大运河立法、文旅基金设立、研究院组建、出版工程实施、大运河博物馆建设等具有开创性意义,世界运河城市论坛、首届大运河文博会等成功举办。  相似文献   

12.
梅耀林 《群众》2021,(4):33-34
江苏省委十三届九次全会提出,“沿大运河地区突出文化特色和生态优先,一体建设高品位的文化长廊、生态长廊、旅游长廊,打造江苏的美丽中轴”。江苏是大运河的发祥地,也是大运河沿线河道最长、流经城市最多、运河遗产最丰富、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点段最多的省份。大运河江苏段纵贯南北约790公里,流经8个设区市,37个县(市、区),沿线常住...  相似文献   

13.
<正>民因水而居,城因文而兴。大运河(江苏段)沿线流经徐州、宿迁、淮安、扬州、镇江、常州、无锡、苏州8个设区市,加上泰州、南京、南通等市,江苏13个城市与大运河直接相关,以大运河为纽带形成了贯穿江苏南北的水动脉,将江苏已有规划的三大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和徐州都市圈串连起来,对区域空间重构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大运河(江苏段)沿线城市群都市圈建设应进一步挖掘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使之在江苏的城市群都市圈层级体系建设和区域一体化中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4.
张涛 《北京观察》2014,(11):42-45
正九三学社在全国率先建议、倡导并积极推动大运河申遗,在全国产生重大社会反响,获得国家采纳,具有重大意义。运河申遗是载入史册的国家文化大事,也必将记入九三学社的工作历史。2014年6月22日,中国大运河申遗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委员会批准,宣布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国人为之欢欣鼓舞,立即掀起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新高潮。目前,各地运河城市轰轰烈烈开展了大  相似文献   

15.
张来根 《群众》2021,(4):17-18
流淌2500多年的大运河,是世界重要的文化遗产和宝贵财富,也是扬州重要的文化名片。作为运河“长子”的扬州,有责任有义务扛起“让古运河重生”的重大使命,用现代的理念、现代的表达、现代的元素、现代的策略,让大运河扬州段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不断彰显“现代范”。  相似文献   

16.
<正>申遗成功后的大运河文化遗产将如何进行保护?长达3200公里的运河两岸数以万计的文化遗产会面临怎样的处境和用途?通过调研,我们从加强立法、转换申遗机构职能、推进文化遗产利用等诸多方面提出建议。一、高层立法,确保大运河遗产保  相似文献   

17.
2010年1月,我省两会期间,省政协文史委向省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提交了一份关于《进一步加强做好大运河保护与申报世界遗产的工作》的大会发言,并同时提交有关提案。这是继2007年文史委向省两会提交有关提案以来,再次为大运河申遗进行呼吁。早在2006年全国两会期间,58位全国政协委员联名提案呼吁:从战略高度启动对京杭大运河的抢救性保护工作,并在适当时候申报世界遗产项目。从此,大运河申遗拉开了行动序幕。从此,政协人开始与大运河结缘。如今岁月已跨入201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申遗的漫漫之路与大运河的千年沉寂相比,也许时间并不算长,但大运河期待重生之日为期已久。2014年,大运河申遗之日,现已开始倒计时。古老而沧桑的大运河注定不会永远沉寂。  相似文献   

18.
刘怀玉  张强 《群众》2014,(3):54-55
<正>中国大运河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功能最齐全、规模最宏大、里程最漫长、历史影响最深远的运河。大运河流经八个省市,沟通五大水系,营造了贯通南北的内陆交通大动脉,维系着中华文化的交融统一,促进了沿线商业城镇的发展,运河沿线大部分地区成为人口稠密、农业经济和工商业活跃发达的地区,大运河也是文化交流之河,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大运河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热潮中,运河江苏段特别是苏北以其丰厚的历史遗产和显著的现  相似文献   

19.
许明 《今日浙江》2012,(10):58-58
杭州市拱墅区全力建设可赏可游可学的"运河文化名区"拱墅区段运河是杭州段运河历史留存最多、古迹保存最完整、文化底蕴最厚旅游价值最优的一段。今年以来,以2014年运河申遗为契机,积极化建设,努力打造运河申遗示范区创意产业示范区、  相似文献   

20.
正4月19日至21日,以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驻会副主任卞晋平,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副主任、河南省政协原主席范钦臣为组长的全国政协大运河保护与申遗跟踪调研组,来我省淮安市和扬州市进行调研。20日下午在扬州召开了大运河保护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