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王萍 《中国人大》2009,(20):18-19
让我们将目光投向孟加拉。 孟加拉农村金融服务体系中最具特点的就是格莱珉银行。格莱珉银行是专门为贫困人口提供贷款的微型商业性金融机构,其贷款对象主要是650万农村贫困人口,其中贫穷妇女要占到96%,每笔小额贷款以100美元为单位。被业界称为世界金融史上第一个属于穷人的草根银行。  相似文献   

2.
穷人的诚信     
一鸣 《观察与思考》2007,(17):63-63
资源的匮乏不但是穷人自身的困境,也在时刻敲打整个社会的神经。大名鼎鼎的世界银行把消除贫困视为自己的头号使命,并和许多国际组织及政府一起已经为此奋斗了数十载。但就在它们频频遇挫之际,在那个经常被洪水、风暴和疾病肆虐的贫穷而拥挤的孟加拉国,却诞生了一个奇迹。尤努斯教授走出了象牙塔,他的乡村银行(格莱珉的原意)带给了穷人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3.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尤努斯的金融伦理思想可发现,尤努斯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人与人的信任,而不是抵押品或担保书;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比一般现代金融组织多了一种新价值观,即信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银行就是要帮助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获得这种权利.  相似文献   

4.
张佳栋 《传承》2009,(4):150-151
从伦理学的角度来探究尤努斯的金融伦理思想可发现,尤努斯确信建立银行的基础应该是人与人的信任,而不是抵押品或担保书;尤努斯创办的格莱珉银行比一般现代金融组织多了一种新价值观,即信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权利,银行就是要帮助所有的人,特别是那些生活在贫困线下的人获得这种权利。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健全的社会救助体系,但救助方式仍然主要局限于款物接济,这种社会救助方式不仅高度依赖于财政状况、面临着“搭便车”和“养懒汉”等道德风险问题,而且未能像社会企业那样创造出公平、有利的工作条件和就业机会,发挥受助者与生俱来的潜能和创造力。2006年诺贝尔和平奖得主、美国经济学博士、孟加拉国经济学教授尤努斯创立的格莱珉银行(乡村银行)及格莱珉公司群是典型的社会企业,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救助方式,为中国社会救助方式改革提供了“授人以渔”、“助人自助”的新思路。本文对我国如何结合实际,借鉴国际经验。从理念构建,政策扶持、资金支撑以及非社会企业转型等方面支持社会企业充分发展,拓宽社会救助理念与思路,进而更加有效地发挥社会救助资源的功能提供了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王华 《新东方》2008,(11):42-44
小额信贷是指对低收入的人群和微型企业所提供的金融服务,包括在农村和城市进行的小额贷款、存款、汇款、小额保险及其他方面的金融服务。小额信贷在世界各地实行的模式多种多样,其中比较著名的有孟加拉的“格莱明乡村银行”、国际社会资助基金会的“村银行”、印度尼西亚的人民银行小额信贷部、玻利维亚的阳光银行、孟加拉社会进步协会等。  相似文献   

7.
自主治理是社会企业得以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主治理主要是指社会企业处理对内对外事务的独立性,包括社会使命的自明性,决策的自为性以及财务上的自控性。以经典社会企业格莱珉银行为例证的研究表明,自主治理能使社会企业在成长阶段逐步摆脱外部依赖,从而善用市场和社会资本,更加激发社会创新精神;自主治理并非拒绝和政府、商业机构以及非营利部门合作,而是强调自主、自治基础上的协作。中国现有的类社会企业迎来了一些契机,但需要正视和解决好自主治理问题,通过转化为真正的社会企业而赢得成长空间。  相似文献   

8.
李明贤  叶慧敏 《求索》2010,(9):8-10,54
贷款技术再造的目标在于降低业务成本和贷款风险,追求普惠金融财务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借鉴孟加拉国格莱珉银行与印尼BRI银行的小额信贷贷款技术再造的经验,指出普惠金融机构可以通过创新风险评估技术、建立风险分散化的贷款发放机制、贷款业务流程再造、建立客户主动还款的激励与惩罚机制等手段实施普惠金融贷款技术再造。并提出普惠金融机构应通过敦促农村金融机构突破原有的思维定式、加强专业的微贷技术培训、对信贷员实行正负双向激励等一系列措施来保证贷款技术再造的实现,促进普惠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国外三种政策性金融模式与中国的政策性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国外三种政策性金融模式,并分别基于不同的角度,各有侧重.孟加拉国的格莱珉银行,以其"服务于穷人"的宗旨,充分体现了政策性金融服务于资源配置的社会合理性目标的基本功能.美国的政策性金融,则是充分实行市场经济国家的政策性金融的典型.日本的政策性金融,尤为注重其金融立法的专业性及其政策目标的妥当性.三种政策性金融模式各具特色,均可从不同角度为发展我国的政策性金融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民主与法制》2011,(33):56-58
奥马尔·穆阿迈尔·卡扎菲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世人对他的评价是毁誉参半。在一些人的眼里,他是“大救星”、“民族英雄”、“革命领袖”、“中东强人”;而在另一些人的眼里,他是“狂人”、“疯子”、“恐怖主义支持者”、“暴君”。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将会给卡扎菲以最终评价。但不管是他的支持者和反对者,都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卡扎菲领导这个大约有六百万人口的国家摆脱了贫困,  相似文献   

11.
“七普”数据反映出城乡之间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变化趋势。利用普查数据,构建2010—2020年不存在城乡人口流动的情况下城镇与乡村人口发展过程,并与实际城乡人口进行比较,由此分析人口流动对城乡人口规模、年龄结构的影响,并尝试分析未来乡村人口年龄结构的发展方向。结论表明,目前流动人口主导了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发展历程,城乡人口年龄结构差异呈现新的发展特征,乡村人口在15—21岁呈现出人口规模“内陷”的情况;未来乡村人口极有可能继续按照这一流动模式流失,“内陷”的年龄结构存在着向附近年龄组扩大的趋势,造成乡村较低龄人口群体规模普遍“内陷”。乡村低龄人口规模缺失,不利于乡村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对乡村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并给未来乡村振兴战略带来新的挑战或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2.
正乡村的衰落源于人口的大量流失,而人口流失的原因在于工业化以后,作为生活空间的乡村被严重挤压,乡村日益成为单一的农业生产空间。乡村振兴首先是人口的返乡,重建乡村的生活空间。如果没有乡村生活,那么乡村振兴就无从谈起。  相似文献   

13.
一线短讯     
国家将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近日,国务院根据国家民委《关于建议把22个人口较少民族发展列入国家“十五”计划的意见》,同意采取特殊政策措施扶持人口在10万人以下的22个少数民族,帮助这些民族彻底摆脱贫困、走上富裕的道路,以增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特殊政策措施主要是:1在编制和实施全国农村公路发展规划时,统筹考虑并力争使人口较少民族地区在2010年前基本实现乡村通简易公路。2对于拉线长度不超过20公里,电价符合国家规定,群众可以承受的村,争取“十五…  相似文献   

14.
经济学家董辅礽日前撰文专门论述国有企业的“脱困”问题。他指出,如果仅仅用是否扭亏为盈来判断国有企业是否摆脱了困境,就会把“脱困”的问题看得过于简单,甚至会从会计报表上或统计口径上大作文章。例如,用少提折旧的办法,用政府减免税收或银行减免债务和利息的办法,将一些已经发生的亏损隐藏起  相似文献   

15.
戴维的故事     
四川工业学院的美籍教师戴维·格莱伯,因为常常做出一些令人感动的事情,而被人们称作“洋雷锋”。 今年59岁的戴维·格莱伯(David Graber)是美国蒙大拿州哈汀市人,他先后取得戈申学院教  相似文献   

16.
早在1979年,邓小平接见外宾时就说过:“中国本世纪的目标是实现小康。”1984年,邓小平又进一步提出:“四个现代化的最低目标,是到本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他解释说:“所谓小康,从国民生产总值来说,就是年人均达到八百美元。”“中国现在有十亿人口,到那时十二亿人口,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一万亿美元。如果按照资本主义分配方法,绝大多数人还摆脱不了贫困落后的状态,按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就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邓小平文选佛三卷第64页)现在,2000年已经来到了,本世纪末“可以使全国人民普遍过上小康生活”吗?…  相似文献   

17.
兼具绿色生态功能导向和经济发展双重功能的绿色金融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金融资源供需矛盾尖锐、资源难以有效汇集,既表现为总量的不足,又表现为现有产品的整合性和协同性不足。对此,应提升金融机构的绿色服务认知,优化金融资源配置等多管齐下,强化政府保障措施,使绿色金融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做到“银行助力有干劲”“农业发展有钱用”“乡村振兴有奔头”。  相似文献   

18.
2014年2月10日《南方都市报》刊发陆湘敏的文章,文章提出乡村价值式微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村人口的大量流动打破了传统的乡村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民俗与乡土精神的流失;而农村与城市的交流融合又使得乡村价值遭遇空前冲击;加之片面政绩观导致了农村公共文化的“边缘化”……这一切,使得乡村传统生活方式日益消亡,乡村传统伦理价值秩序日益解体。从发展的角度看,我们当然要积极培育乡村知识分子群体,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在1858年所写的《经济数学手稿》中深刻指出:“现代的历史是乡村城市化”。130多年的历史证实了这个科学论断。乡村城市化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人口城市化,一是乡村城市化。  相似文献   

20.
“文化管理是银行管理的最高境界”,银行文化是以人为本的文化,即把人作为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日本的一些银行管理者认为“银行即人”,认定“人事管理是银行管理的核心”。实践告诉我们,一个成功的银行,固然需要管理上的全面优化,包括技术管理、设备管理、材料管理、财务管理、基础管理等,但在这些管理诸要素中,决定的要素是人的管理。在银行里,只要抓住了“人”,也就是抓住了银行的希望。人才是银行兴旺发达的关键所在。儒家创始人孔丘在中国思想史上最大的贡献是,他最早开始把当时人们的视野从“天”转向了“人”。强调“人”与“人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