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市场经济中的微观主体在经济公平与社会公平协调发展中 ,同样能够发挥作用。前提是 ,一要“君子爱财 ,取之有道” ;二要有道德责任感 ,三要健全法律法规 ,四要加强道德文化教育  相似文献   

2.
诚信教育工程的建制原理透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做人做事的基本准则和社会道德的基本规范。对于一个城市的信用体系设计,“诚信教育工程”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之一。通过“诚信教育工程”,做到制度约束和思想道德水平提高两个方面的作用,使城市信用体系所建立起来的信用制度更有效地发挥作用。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原理和信用经济理论,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信用体系都是在失信惩罚机制和先进的伦理道德这个天平上取得平衡的。  相似文献   

3.
社会转型期体制的不完善对警察道德造成负面影响,警察道德水平参差不齐,一些警察中存在特权思想的事实都要求警察道德法律化.警察道德法律化的效力要得到实现,必须通过提高警察个体道德素质为警察道德法律化提供内在支持,通过加强警察执法制度建设为警察道德法律化提供合法性引导.  相似文献   

4.
燕爽 《党政论坛》2015,(4):4-5,1
在全面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为志愿服务事业开辟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创新社会治理要激发社会组织活力,支持和发展志愿服务组织;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再次强调,社会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发挥作用,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立健全社会组织参与社会事务、维护公共利益、救助困难群众的机制和制度化渠道.创新社会治理也是事关上海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  相似文献   

5.
由于社会转型,中国传统社会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共识在当代社会陷入困境。道德共识根源于特定社会的生产方式,产生于现实的交往实践中,是实现人自身需要的产物。立足现实,应建设利益协调机制、核心价值引领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促进社会道德共识的重构。  相似文献   

6.
坚持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是当前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要使集体主义道德价值导向在现实生活中真正“导”起来,发挥对社会成员教育、引导的功能,研究、探索其实现机制是十分必要的。 一、社会赏罚机制 道德的践行,虽然从根本上说依赖于道德主体的自觉性,但是,道德主体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其自律性的养成需要一个由不自  相似文献   

7.
在对社会资本影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的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政府治理机制与社会资本治理机制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研究发现我国农村地区的社会资本具有如下特性:关系网络的封闭性和同质性;规范的非正式性和道德声誉的重要性;信任的人际性和信任半径的有限性。这三个特征导致社会资本治理机制并不必然带来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和保护,但是其在小范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效率要远远高于其在大范围生态环境治理方面的效率。同时,无论是目前主导的政府治理机制还是社会资本治理机制,都存在其自身的局限性,但是这两种治理机制之间并不是矛盾的。社会资本机制可以有效提高政府机制的治理能力,同时拓宽污染关系人的参与渠道;政府机制则可以解决大范围农村生态环境的治理问题,同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社会资本机制所不能应对的新型生态环境治理问题。所以,社会资本机制和政府机制中的治理方式可以相互补充,共同发挥作用,促进农村生态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严光菊 《学理论》2013,(17):388-390
道德认同机制的有效运行是医学生礼仪素质培养的关键。目前,医学生礼仪行为失范凸显道德认同机制的不和谐。以医学生为主体,基于礼仪的理论与现实维度,依据内外因辩证关系,培养符合礼仪道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实现道德认同机制的有效运行,从而提升医学生的礼仪素质,提升医生职业的社会认同度和医患关系的和谐度。其路径是:完善道德体系;加强礼仪道德教育;构建扬善抑恶机制。  相似文献   

9.
融合——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晓勇 《学理论》2009,(32):84-85
法律与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约束机制,追求融合是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人们不断探索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内在动力和思想源泉。同源、同行和同归的内在逻辑联系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提供了内在逻辑切合点。根据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的客观实际,从理念、机制、立法因素等方面来寻求法律与道德融合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0.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 ,还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状况令人堪忧 ,己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道德建设的障碍。构筑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体系势在必行。具体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 :健全政府诚信机制 ,推动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 ;建立企业诚信机制 ,铸造企业信誉形象 ;创建个人信用机制 ,打造社会诚信基础 ;发展民间信用中介机制 ,构造社会信用服务网络 ;完善信用法制 ,加强诚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1.
运作机制是任何一个社会有机体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本要求之一,它是反映一个社会组织性质和功能的载体,也是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保证条件,因而,也是评判一个社会组织活力和社会地位的重要尺度。当前,建立一个适合非公企业工会的运作机制,对开拓新时期非公企业工会工作新局面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试论市场经济的诚信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元庆 《理论导刊》2002,(10):11-13
市场经济不仅是法制经济,还是信用经济、道德经济。当前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状况,已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与道德建设的障碍。构筑我国市场经济的信用机制势在必行。具体途径有:健全政府诚信机制,推动全社会诚信道德建设;建立企业信用机制,铸造企业信誉形象;创建个人信用机制,打造社会诚信基础;完善信用法制,加强诚信惩戒机制。  相似文献   

13.
市场经济为现代独立人格的发展开拓出了新的空间。在新的道德教育所面临的可能空间,如何使传统的伦理观念和道德信条在现代社会发挥作用,古为今用,成为理论和实践难题。应该正确解读儒家传统道德的内涵,从民族的心理特点和心理结构出发,依托本民族的实践模式,合理提升传统道德文化的优秀成分,使之为加强大学生德育服务。  相似文献   

14.
程曦 《学理论》2012,(23):59-60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经济转型,当今的社会道德发展也进入道德转型期,出现了各种道德发展乱象。导致乱象的因素有经济、文化、社会、个体与思想教育等诸多要素。我们要通过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加强社会道德示范作用、加强校园德育建设和道德主体的修养,努力建构行之有效的道德建设机制。  相似文献   

15.
论社会道德调控与赏罚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道德调控是社会调控的重要内容,以往的道德调控存在重观念教化和规范要求、轻内在约束和行为养成的缺陷,道德调控对个人的影响作用大为降低。建立道德赏罚机制可以使社会成员在个人利益得失的权衡和计虑中作出合理的行为选择,但是必须与道德教育、舆论环境等方面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但我国目前的信用问题却非常严峻,企业、个人、社会中介组织和政府都存在着信用问题。究其原因,与传统"自然道德"的衰微与不足有关,也与转轨期政治经济体制不完善与法制不健全有关。因此,要构建新的社会信用制度,必须从道德机制、制度机制和法律机制三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校期间良好道德品质的养成,是合格人才培养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良好道德品质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个人的努力、教育者的诱导、周围人群的影响等等。本文试图从道德成本的角度,谈谈道德环境中的道德硬件建设、道德制度建设和道德舆论约束机制对大学生道德建设的作用。 一、道德成本是道德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按照辩证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观点,道德是人的社会属性的重要内容,只有生活在社会  相似文献   

18.
社会宣传机制是促进逻辑理念向社会现实生活领域对象化的中介。在现时代,面对道德意识滑坡怪像,促进学雷锋精神常态化,匡正道德意识,关键在于创新社会宣传机制,实现雷锋精神走进千家万户,促成文明新风形成。以宣传和学习雷锋精神的公共载体建设、文艺阵地建设、新闻媒体建设为手段推动学雷锋精神常态化。  相似文献   

19.
社会建设机制主要指构成社会建设活动各组成要素的结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以及这些要素产生影响、发挥作用的过程。我国社会建设机制主要有四个方面:一是对人的利益需求的不断满足、协调和提升是社会建设的根本动力机制;二是以社会稳定和安全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建设保障机制;三是社会建设的协调机制,即社会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有序与平衡以及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之间的协调一致;四是政府组织、社会组织和公众之间的相互信任是社会建设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20.
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包括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机制、外部压力机制和外部引力机制。个体道德治理内部动力的形成机制是由道德需要形成道德治理动机进而进行道德治理的过程。个体道德治理外部压力形成机制是在功利性道德治理需要基础上通过压力源的作用基于依从形成道德治理外部动机推动道德治理的过程。个体道德治理外部引力的形成机制是在外部诱因刺激下经依从、认同和信奉形成道德治理动机进行道德治理的过程。对于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只能通过创造条件改变相关因素来影响个体的行为选择,促进个体道德治理动力机制的形成,而不能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