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习导报》2015,(7):63
《周恩来最后600天》顾保孜著杜修贤摄中国青年出版社【推荐理由】周恩来总理从患病到住院,经历了两年苦撑危局的政治苦旅。他抱病履职,几乎与病魔赛跑,担负着常人难以想象的病痛、负重、误解与攻击……在生命最后的乐章咏叹中,他消瘦、疲惫、隐忍,最让他挂怀的是什么,心中最焦虑的又是什么?本书作者顾保孜以20多年的采访资料做底,又有周恩来专职摄影师杜修贤提供的300余幅珍贵照片,为读者  相似文献   

2.
书架     
《当代贵州》2015,(2):65
<正>0851-5891879 5895906先锋书社购书热线《周恩来最后600天》作者:顾保孜著杜修贤摄出版:中国青年出版社《辽沈大地改革潮》作者:李长春出版:人民出版社《重启教育改革》作者:朱永新朱利国出版:三联书店《21世纪资本论》作者:(法)皮凯蒂著巴曙松等译出版:人民文学出版社  相似文献   

3.
1960年1月,杜修贤正式接到新华社的通知,派他去中南海,跟随周恩来总理.专门负责拍摄他活动的新闻照片。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和周恩来在近半个世纪漫长的岁月里,可能没有人知道他们握过多少次手。然而,在摄影记者杜修贤的镜头里却留着他们最后一次握手的瞬间。1974年,周恩来的病情已恶化,身体明显消瘦。可是,周恩来作为—位政治家,十分清楚自己在中国政局中处于何等重要的位置。他拖着重病之躯,夜以继日地忙碌着。这一年5月25日这天,周恩来把英国前首相爱德华·希思引进毛泽东的书房,把陪见的人一个一个地介绍给毛泽东相识握手。而他自己则和以往一样,默默地站立在摄影镜头之外。毛泽东与希思一见如故,两个人无拘无束地聊了起来。时间不知不觉地过了一个多小…  相似文献   

5.
十五、最后一次签批文件1975年9月20日下午,是周恩来住院后的第四次大手术,当时的中央领导人邓小平、叶剑英、张春桥、李先念和汪东兴都来到了医院,以便随时知道手术进展情况,了解手术结果。万一发生意外,还可以代表毛泽东和党中央当场下决心。就在医生、护士们紧张地为手术做准备时,周恩来突然想起了什么,要在现场的工作人员赵炜回他的西花厅办公室,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位世纪伟人,周恩来永远为世人怀念。 1976年1月8日他不幸辞世以后,神州泪飞,江河悲咽,国内外许多他生前活动过的地方争相以各种方式纪念他:辽宁人民出版社在当月就出版了纪念他的画册,日本友人为他建了岚山诗碑,法国在他青年时代旅欧时住过的巴黎戈德弗鲁瓦大街17号墙壁上钉上了铜牌,国内的淮安周恩来故居,绍兴的周恩来祖居,沈阳的原东关模范学校,天津的原南开学校,重庆的红岩村,南京的梅园新村等地也先后为纪念他而修复开放,并雕塑铸造他各个不同时期的石雕像、铜像等。然而据笔者所知,世界上最早为周恩来铸造的一尊铜像却是  相似文献   

7.
正"红墙"专职摄影师侯波、杜修贤和新华社等在京单位摄影记者张赫嵩、邹健东等为周恩来总理拍照的报道及幕后故事,近些年来多有披露,他们的名字几乎众所周知。相对于这些"名记",同样用镜头记录下周恩来总理难忘瞬间的民间摄影师就鲜有人知了。周总理关注民生、体察百姓,他视察的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他每到一处,地方摄影记者都用相机定格了人民总理的温暖形象。  相似文献   

8.
<正>2015年11月20日,是胡耀邦诞辰100周年。胡耀邦是中国共产党的卓越领导人,也是中国共青团的卓越领导人。1950年至1966年胡耀邦先后任团中央书记(一把手)、第一书记,他在共青团中央任职期间,始终把握共青团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这个根本,先后大规模地在团员青年中成功开展了以共产主义精神为主导的各项活动,其中,他倡导的"垦荒精神",贯穿了他的一生。北京青年志愿垦荒队的总领队  相似文献   

9.
正王稼祥是中共历史上一位十分重要的领导人。在很长一个时期,他都是胡耀邦的直接领导,也一直很赏识器重胡耀邦。胡耀邦也非常敬重王稼祥,在王稼祥去世多年后,胡耀邦回忆起和他相处的往事时还十分动情。战争年代结深情1929年冬,胡耀邦加入中国  相似文献   

10.
伟人周恩来毕生亲民、爱民。他在童年、少年如此,长大成人后如此,当上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也是如此。甚至,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依然如此。台湾有位作家在周恩来逝世后不久,写了一本《永远的总理——周恩来》的书,他在解释书名时说:在大陆人民的心中,只要提到周恩来,无论是他生前还是去世后,总还习惯地称他“周总理”。这大概是唯一由亿万人民授予他“永远的总理”这一称号,也是世界上唯一获此称号的政治家。  相似文献   

11.
<正>1981年6月,胡耀邦当选为中共中央主席后,说:"想问题,动手动脑,工作方法,我们要学主席;工作精神我们要学总理,他是全党的楷模嘛。"美国著名政治家基辛格在谈到毛泽东和周恩来时说道:"毛泽东致力于加快历史前进的速度,周恩来则善于乘时乘势。"胡耀邦和基辛格的评价,大抵可以说明毛泽东和周恩来各自的特点。周恩来善于从毛泽东尽快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个战略高度来理解毛泽东的每一个决策,很多时候都参与了制定;同时更  相似文献   

12.
刘焱 《党史博览》2012,(12):25-26,46
周恩来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是中华民族和中国共产党人的优秀代表,是20世纪世界知名的伟人。他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发起者和创建人之一。由悼词说起1976年周恩来逝世后,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宣读的悼词中,根据1922年中共中央的档案,说周恩来是1922年入党。在此前后数十年间,中国出版的有关党史著作、教科书  相似文献   

13.
周恩来生前十分关注祖国的统一大业。早在大革命时期,周恩来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就特别注意吸收台湾青年入校学习。当时在周恩来所领导的中共两广区委下面,专门设置了组织台籍同胞进行革命活动的台湾区委。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又和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一道主持和筹划了我们党的对台工作。1975年底,周恩来以重病之躯,在体温高达38.7℃,躺在病榻上吊着输液瓶的情况下,约对台领导小组的负责人罗青长谈对台工作,询问台湾近况和在台老朋友的情况。这是他最后一次找部门领导人谈话。周恩来逝世后,邓颖超根据周恩来生前的意愿,把他的骨灰盒安放在台湾厅。周恩来为了台湾回归祖国,贡献了毕生的心力。  相似文献   

14.
周恩来同志是我党统一战线工作的理论家和组织者。翻开《周恩来选集》,几乎他的每篇著作都谈到了统一战线或包含了统战思想,对统一战线的方方面面无所不及。而在实践中,无论是在和平年代还是在战争岁月里,周恩来同志又总是站在统一战线工作的第一线。可以说,他在我党统一战线工作上所做出的巨大贡献,是没有谁可以比拟的。正如胡耀邦同志曾经说过的:“周恩来同志不愧是我们党建立以来  相似文献   

15.
正李克农作为中共和人民军队隐蔽战线的卓越领导人之一,曾经很长时期在周恩来直接领导下工作。李克农的才能和品德,为周恩来所深知,一直备受周恩来器重。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央特科时,他就得到周恩来的赏识;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以及建国后的工作中,他长期担任周恩来的助手。两人在漫长的交往中也结下了非常深厚的友谊。  相似文献   

16.
今年3月5日,是世纪伟人周恩来诞辰115周年。周恩来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他的卓著功勋、崇高品德、光辉人格,深深铭记在全国各族人民心中。人民敬仰周恩来,怀念周恩来,也格外喜爱和珍视周恩来纪念邮票。1977  相似文献   

17.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首次访华,开始同中国领导人进行具有历史意义的会谈,中美关系随之开始解冻,整个世界的格局也开始出现变化。实际上,为了这次震惊世界的访华之旅,尼克松事前进行了一系列认真准备,阅读了大量关于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的分析材料。1972年2月5日,也就是在尼克松访华前夕,基辛格为他准备了一份备忘录,对毛泽东、周恩来的风格特点作了分析,对毛和周的关系也有涉及。时隔30余年,我们透过历史的尘烟,通过美国国家安全档案馆解密的这份备忘录,来追捉历史的谜踪。虽然由于当时意识形态的对立,备忘录中有些观点未必正确,但总的来看,基辛格已经为毛泽东、周恩来的个人魅力所折服,即便是作为对手,也不由自主为之所深深吸引……现将这份备忘录翻译如下,希望有助于我们了解当时美国人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18.
周恩来是我党早期军事工作的卓越领导人,开创了我党军事工作的新局面。周恩来最早提出成立我党的军事委员会,健全早期中央军事领导机构;他建议中央军委和中革军委分别负责白区和苏区的军事工作,有效保障了两个军委的有效运转。周恩来大力推动由毛泽东担任中共最高军事领导人,为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军事领导体制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9.
1982年深秋时节,胡耀邦以中共中央总书记身份到福建视察,这是建国后中央最高领导人首度来到福建,也是他本人第三次到福建。他的到来,为福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无限的希望……“必须擒点经济实惠”胡耀邦这次来福建考察,第一站到厦门。11月3日上午,胡耀邦和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胡启立、候补书记郝建秀、国务院水电部副部长李鹏、电子工业部副  相似文献   

20.
正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和党中央其他领导人将在西苑机场检阅部队。快到中午时分,周恩来没能找到负责西苑机场警卫的扬帆,所以午饭后看到了他,就批评说:"你跑到哪里去了?眼下工作这么忙,都找不到你!"其实,扬帆一直在厨房检查给中央首长准备的午饭是否安全。他不便解释,只好默认。下午,阅兵完毕,毛泽东和其他领导人按计划到香山住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