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前言: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的1-6章.本期刊出的是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 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 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 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的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学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 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 & Sons,Ltd.1935年版译出,除特别注明外,注释均为原文.  相似文献   

2.
米塞斯的中央计划经济非可行性理论认为,复杂的经济活动需要核算价值才能使交换行为得以实现,资本主义就是用资本核算支配生产的经济制度,而社会主义无法形成经济计算,也不可能有合理的生产,计划经济存在种种弊端。从纯理论的角度看,米塞斯指出非市场经济的计算问题是有一定意义的,经济核算的重要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得到证实。尽管经济核算和市场效率问题被社会主义国家重新审视,并不等于米塞斯的观点完全正确。他的中央计划经济非可行性理论主要缺陷有三:一是针对苏联计划经济模式,看不到或者歪曲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实践,有理论与实践脱钩之嫌;二是他用价格机制批驳马克思的价值理论,对劳动价值论是一种歪曲;三是他不承认也不能解决市场的"无政府状态",而唯市场论并不科学。米塞斯对计划经济和社会主义的整体观点是错误的,但正是他的有力挑战迫使社会主义者认识到,恰当的核算体系对于引导社会主义经济的资源配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一战"期间,德国建立起了历史上第一个战时计划经济。参照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列宁开始把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有计划的社会生产"的思想与社会主义的制度选择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关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原初制度设计。德国的战时计划经济在苏联计划经济模式源起的过程中具有历史原点的意义,认识这一点对于深入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的历史内涵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刊2012年第3期刊载了20世纪上半期俄罗斯著名经济学家鲍里斯·布鲁兹库斯(Boris D.Brutzkus)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上卷1—6章,2013年第1期刊出该书上卷第7—10章及下卷第1—2章,2014年第1期刊出了下卷第3章1—3节。本期刊出该书下卷第3章第4—6节及第四章。至此,全书连载完毕。鲍里斯·布鲁兹库斯,1874年10月生于立陶宛,1908年在彼得堡农学院任教,1918年任彼得堡农业研究所教授,作为俄罗斯一流的农业问题权威,1922年任农业人民委员部彼得格勒省农业计划委员会主席。还在苏俄处于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1920年,他不断发表演讲批评苏俄的共产主义试验。1921年底将演讲内容整理成文,以《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为题,在俄国技术协会第十一部(工业经济部)创办的《经济学家》杂志上连载。杂志的立场和观点受到列宁、季诺维也夫等布尔什维克领导人激烈指责,杂志被查封,布鲁兹库斯和杂志编辑部其他大部分成员被捕并被驱逐出境。布鲁兹库斯被驱逐后去了德国,任柏林俄语学院教授。他和一些被驱逐的俄国学者一道创办了"俄罗斯科学研究所",继续从事苏维埃俄国经济问题研究。德国纳粹上台后,"俄罗斯科学研究所"宣告解散,布鲁兹库斯谢绝英国伯明翰大学的邀请,前往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任教。大战爆发前患肺癌去世。在社会主义思想史上,布鲁兹库斯的《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第一次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亲身体验系统地批评了计划经济体制,论证了市场经济必然性与合理性。冯·哈耶克把布鲁兹库斯与冯·米瑟斯和马克斯·韦伯并列为20世纪早期确定了社会主义经济学研究核心问题的开拓者,认为他们对计划经济体制的批评显示了非凡的预见。种种原因,中文读者对布鲁兹库斯了解甚少。本刊1997年第1期发表的俄罗斯经济史专家列·希罗格罗德的文章《论布鲁兹库斯及其专著〈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国民经济问题〉》,中央编译局张文成教授在《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02年第2期上的文章《计划经济体制命运的预言者?——布鲁兹库斯及其〈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可能是对布鲁兹库斯作系统介绍的仅有的两篇中文文献。刊发《苏维埃俄国的经济计划》一书,望能有助于学界对这位思想家的研究。本译文根据George RoutledgeSons,Ltd.1935年版译出。  相似文献   

5.
正第三章五年计划下的经济发展与经济政策①第一节苏维埃经济彻底社会主义化的历程起初,国外并没有把五年计划当回事,仅将其当作一种宣传,意在激励人们工作。这种怀疑论走得太远了;当计划的内容在苏维埃俄国大多得以落实时,怀疑让位于震惊,在某些圈子里,及至痴迷。然而,彻底的怀疑与过度的痴迷一样,都是非理性的。但是,怀疑论者有一点是对的:一眼就能看出,计划的巨额投资并没有带来一般生活水准的同步改善。同时,不要忘记,掌控所有资源、以  相似文献   

6.
俄国走上多党制道路后,政党数量之多令人惊讶.有关统计资料表明,最多时达1500多个.到目前为止,仅社会民主党或社会主义政党就有10多个.它们均以社会党国际为依靠,建立了广泛的国际联系.虽然社会民主主义思想逐渐得到不少俄国人的认同,但是,这些政党在俄国社会中并没有很高的威望--支持率仅占1%左右.本文简要地介绍一下俄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情况及其意识形态、社会基础和俄共对它们的态度,使读者能够对俄国社会民主主义政党的现状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识,并对其走势作出较正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7.
自1959年革命胜利以来,古巴在探索社会主义发展模式方面进行了数次变革、探索与争鸣,先后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严格的计划经济、"革命攻势"、经济领导和计划体制、"和平时期的特殊阶段"等多次对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探索,丰富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劳尔在接替卡斯特罗担任最高领导职务后,提出了"更新"社会主义模式并正式启动"更新"进程。劳尔就古巴长期经济困难的原因、党的工作重点、关于平均主义以及对外关系等方面提出了更加合乎实际的新思想、新举措,推动了古巴的"更新"进程,但其在计划与市场的性质等方面较以往仍然没有实质性突破。目前,古巴在"更新"进程的目标模式方面仍然存在争论,这些争论直接影响着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民主主义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种现代化理论,新民主主义基本上是成功的.这个理论认为在落后的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才能达到社会主义.但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认识是幼稚的,它主要根据书本和俄国的经验,把全盘公有制和计划经济当作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这一缺陷在新民主主义理论中引起了诸多悖论并导致了新民主主义理论的解体.邓小平理论通过重新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建立了新的现代化理论.  相似文献   

9.
列宁带领俄共(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距今已经100周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内容无论是从深度还是从广度上也都远远超越了列宁时期的新经济政策,但把握列宁新经济政策的理论精髓,包括把人民是否满意作为党制定政策的依据和判断党的工作得失成败的标准;必须从实践而不是书本出发,不断开辟社会主义的新境界;要善于从政治看问题,必须不发生政治上的危险和政治上的错误;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以使新经济政策的俄国成为社会主义的俄国等,对于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译校者按:路德维希*冯*米瑟斯于1922年出版了影响很大的<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学批评>一书德文版;1951出版了该书的英文版.这里刊发的<有计划的混乱>一文最初发表于1947年,后作为跋文收入该英文版.<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学批评>一书中文本由王建民、冯克利、崔树义依据1951年英文版译出,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由于种种原因,该跋文没有收入这个中文本.为使感兴趣的读者对<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学批评>一书以及对米瑟斯的思想有一个更完整的了解,这里单独刊发这个跋文.对于米瑟斯这样一个在20世纪社会主义思想史上有着重要影响的作家及其作品做尽可能全面地介绍,只会使有关社会主义问题的学术研究获益.  相似文献   

11.
波兰哲学家亚·沙夫认为应以马克思提出但没有阐明的亚细亚形态历史理论作为基础,才能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是沙夫对当代社会主义研究的一个成果.经典社会主义是欧洲社会历史条件的产物;20世纪从俄国到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社会经济基础和历史条件不同,它们在探索中形成了东方社会历史理论和东方社会主义理论.只有运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阐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经典社会主义理论的继承、发展和突破.科学社会主义在这方面的研究相当薄弱,应当提高自觉,科学探讨,勇于开拓,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一、介绍 在过去15年中,人们提出了一些社会主义经济的新模式,这些模式试图将以下三个原则结合起来:以经济计划而非市场力量指导经济活动;政治和经济制度的民主化以及提高决策的广泛参与性.迪瓦恩(1988年)、艾伯特和黑内尔(1991年)、科克肖特和科特雷尔(1993年)研讨了这些所谓的有计划的民主参与式社会主义(democratic planned participatory socialism)模式.  相似文献   

13.
1893年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围绕"俄国资本主义的命运"问题,列宁形成了关于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的思想。他在确认俄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前提下,论证资本主义在俄国的发展具有可能性、必然性和历史进步性;揭露和批判俄国资本主义造成深刻的社会矛盾和问题;阐明俄国资本主义的落后性特点,倡导通过革命的方式为资本主义清扫土地;揭示俄国资本主义的社会主义趋向。上述思想是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研究本国社会发展问题的典范,揭示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对待资本主义的应有态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列宁逝世前夕,在口授的"最后的文章"中就苏俄的文化建设问题提出了若干重要论断。针对"无产阶级文化"派忽视苏俄国情,鼓吹"纯粹的无产阶级文化",他提出:问题就在于我们直到今天还没有摆脱半亚洲式的不文明状态;鉴于苏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需要,他提出: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针对第二国际代表人物和国内的孟什维克党人否定俄国具备实行社会主义文明前提的论调,他提出:为了建立社会主义就需要文明;鉴于苏俄国家机关中由于文化缺少而出现的种种弊病,他提出:我们的国家机关,在很大程度上是旧事物的残余,直到现在还没有具备建立这种机关所必需的文化修养。  相似文献   

15.
苏东剧变以后,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在反思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重构社会主义未来的过程中,围绕市场、计划与社会主义,平等与效率,市场经济与混合所有制,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民主制度这四大方面的关系展开了深入探究。认为市场和计划都只是一种经济运行的具体机制,社会主义可以与市场机制兼容,两者的结合有助于更好地实现效率与平等的"双赢",有助于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从而深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还有助于促进经济上与政治上更多的民主实现。当代西方市场社会主义可以为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6.
二十年代末联共(布)党内关于国内政策若干问题的争论具有十分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苏联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并无先例可循;革命前的俄国又是一个资本主义不很发达,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落后国家,在这样一个国家中,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如何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不仅没有实践经验,而且缺少理论指导。十月革命后,列宁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终于总结出一套适  相似文献   

17.
活跃于1875-1877年的雪松谷公社,是美国公社浪潮时期唯一一个完全由俄国民粹派人士建立的公社,威廉·弗雷在该组织中发挥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在特殊的时空背景下,雪松谷公社的实践与俄国民粹派的"农民社会主义"理想完成了一次有机的结合.  相似文献   

18.
普京时代的俄罗斯的性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英国《反潮流》杂志2007年3-4月号刊登了《社会主义理论批评杂志》编辑、苏联和后苏联政治经济方面的资深专家希勒尔·蒂克廷题为《关于俄罗斯的头条新闻的背后》的文章,对俄罗斯近期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进行了背景分析,认为普京上台后面临严峻局面:大多数居民不满、国家面临分裂和解体、外资和寡头控制俄国,他于是别无选择,改变了叶利钦的许多政策,他代表的是俄国内想保持可持续统治的一批精英,包括强力部门和受到新自由主义削弱的制造业部门的精英,他们力图重新控制资源部门和军工部门并投资工业部门以建立经济基础.但是他们至今并没有找到一个使俄长期可持续发展的模式,不会给俄带来长期稳定.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相似文献   

19.
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俄国知识分子思想的艰难跋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粹主义在19世纪俄国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地位,它直接促成了俄国的社会主义思潮和运动.在俄国漫长的政治现代化思想动员的过程中,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的心路历程,经历了从民粹主义到列宁主义的艰难过渡.列宁主义从俄国文化传统中汲取了优秀的成分,同时又结合了19世纪最先进的西方文化--马克思主义.它是思辨的马克思主义、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它为陷入窘困中的俄国现代化指出了一条全新的道路.  相似文献   

20.
列宁坚持历史观与价值观的统一,把马克思主义与俄国的实际相结合,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这主要体现在:在与经济派的斗争中对社会主义价值目标的关注和追求;在由军事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过渡中对社会主义价值手段的再认识;晚年的政治遗嘱中向社会主义迂回过渡建设社会主义的崭新构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