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荣与辱     
陈碧蓝 《民主》2009,(3):54-54
为人类作出贡献是人最光荣的。袁隆平是世界公认的“杂交水稻之父”,他1991年获得了我国颁发的第一个特等发明奖。1982年,他被国际水稻所称为“杂交水稻之父”,1985年获得了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颁发的“杰出发明家”金质奖。1987年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相似文献   

2.
戴廉 《瞭望》2004,(17)
近年来,有关转基因技术和转基因食品的争论一直是科学界和媒体的热点。支持者认为它给人类带来了福音,因为它为人类解决粮食短缺问题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反对者则视其为洪水猛兽,认为它会对人类的环境安全和食品安全带来威胁。几位长期研究转基因技术的专家近日在京西的一次论坛上聚首,就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进行了讨论。他们的观点是:“转基因食品不是洪水猛兽”,并且,“从某种程度上来讲,转基因食品或许更安全。”  相似文献   

3.
吴思 《瞭望》1987,(49)
王曼新其人 王曼新嗓门大,口气更大。1984年全国化肥市场空前紧张,他却跑到《自学》杂志社对编辑们说:“我要让氮肥厂统统关门!” 1977年,王曼新宣称自己发明了“人工诱发非豆科植物结瘤固氮技术”。换句话说,他宣称自己能让小麦、玉米、棉花、水稻及许多种瓜菜树木象豆科植物  相似文献   

4.
中国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的科研人员,从细菌中分离出一种抗鳞翅目害虫的基因,然后通过对导入这种基因的水稻原生质体进行培养,获得了我国第一棵抗鳞翅目害虫的转基因水稻植株。我国1989年利用植物基因工程改良作物品种取得的这项领先世界的科研成果,是今年3月初在南京召开的全国植物遗传理论与应用研讨会宣布的。  相似文献   

5.
技术、空间和权力——米歇尔·福柯的技术政治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福柯作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政治哲学家之一,在其权力-知识概念内自然不会放过对技术这一重要的现代性现象进行哲学的思考,并从微观政治学视角把技术看作是人操控自身的“自我技术”。在此基础上,他进一步从全景敞视主义出发就工厂、医院、学校等空间单元讨论了技术与权力的特定关系,其政治批判直接指向的是任何情景化的技术都是对人体的权力控制并由此造就了作为技术权力效应的“肉体-机器”这一“敌托邦”。沿此政治批判线索,其追随者和其他学者更是把全景敞视主义方法拓展到了对实验室、工业区域、互联网络和基因技术等的政治哲学分析,从“生物-权力”视角提出诸如“半机械人”、“半生物人”等概念,由此显现新兴技术对人体产生的权力控制效应。为了激发对这种技术控制的有效对抗,福柯试图复兴一种具有“生存美学”特征的地方性知识或技术,以摆脱占据统治地位的技术权力控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科学家关于转基因的一些研究成果都已达到相关规定的要求,政府抱着慎重的态度却迟迟不予审批。可以说,科研成果难以产业化,差的就是审批这“临门一脚”。相关研究人员担忧:等待的时同太过漫长,一则浪费了国家对转基因研究的巨额投入;二则挫伤了研究队伍的积极性。长此以往,转基因研究这“球”,恐怕就没人愿意踢了,破门的美妙瞬间当然也会变得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7.
裘崇伟,中国第二气车制造厂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51岁。他最感烦恼的是:一年忙到头,进不了两三次图书馆,没有更新知识的机会。他又奇怪:一些年轻大学生怎么是“红”不够,“专”也不够,钻研业务总提不起劲头……  相似文献   

8.
一年轻时在大学念书,专业是英国文学,但我对历史也很有兴趣。以后我又接触了一些历史书籍,对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前484-约前425)甚为喜欢。他所著的关于希腊与波斯战争的《历史》一书是西方古代第一部记叙体的伟大史书。他的成就很大,举世景仰,名垂千古。古罗马政治家、雄辩家和哲学家西塞罗(Cicero,前106-前43)称他为“历史之父”,但是也有人称他为“谎言之父”。这两种截然相反的评价究竟哪种对呢?对此我过去研究不够,不敢妄加评论。去年在智利空闲时间较多,我认真阅读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一些篇章,结论是:以上两种说法都对,希罗多德既是西方“历史之父”,同时又确实是不折不扣的“谎言之父”。他的伟大功勋尽人皆知,这里不谈了,我想专门谈谈他的“谎言”。首先,他喜欢夸张,最典型的例子是他说薛西斯大帝(Xerxes,旧译作泽尔斯大帝,约前519-前425)率领波斯500万大军远征希腊,事实上据  相似文献   

9.
他和从事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并称为“南袁北李”,对30年来我国小麦增产功不可没2月27日上午的人民大会堂,76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振声研究员从胡锦涛总书记手中接过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奖励证书。  相似文献   

10.
张炜 《瞭望》1994,(39)
我看过郑板桥晚年给他弟弟的一封信,上面说:象我们这种能写几句诗、画几笔画的人太多了,这就算当代“名士”?实际上我们算不得“名士”,我们不过是舞文弄墨的酸臭文人罢了,因为从我们的作品里一点看不到人民的痛苦和时代的声音……他说他如果为了混生活,完全可以干点别的事情,可以种地,何必捏着一支笔杆在纸上涂来画去?世界上有多少种方法混生活,如果用笔墨混生活,可就算最寒酸、最可怜的一种了.郑板桥的觉悟令我心动.我从此明白了一个用笔人怎样才能不寒酸、不可怜.  相似文献   

11.
《瞭望》2006,(29)
安理会将于7月中旬就下任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举行者轮投票。目前,舆论公认有竞争力的是出自亚洲的三位候选人素拉革:静默等待《瞭望新闻周刊》驻曼谷记者凌朔报道:泰国人一提起素拉革,会在他的名字前加上敬语“乃坤”一词,意思是“绅士先生”,以表明对他儒雅风度的一种尊敬。儒雅,确是能描绘素拉革的最准确词汇。  相似文献   

12.
外表看不出他是一个亿万富翁。而且,把他称之为“翁”也实在不妥,他只有33岁。他穿着一件普通T恤,梳着北京小伙子们都留的那种分头,不同之处在于:他的头发梳理得非常整齐,他认为这表示一种对人的礼貌。很长时间,他没有名片。后来朋友们告诫他,在国内,交流起来还是有名片方便。于是他也做了一种名片,是那种最普通的白卡纸,印了个名头:香港俊邦国际有限公司董事长——常耀宗。 国内没有多少人知道俊邦是个投资性的综合公司,也没有多少人知道他这个董事长,今年夏天,他和北京一家部属公司谈一笔近五千万元的合  相似文献   

13.
袁枚的生活形态是种审美的生态存在,他的思想也是生态存在论的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他的作品中主题多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对自然神秘力量的赞叹即自然的复魅,集中到一点上,就是“民胞物与”的生态思想。袁枚对待自然界的动植物抱持一种爱与同情之心。这种生态同情成为他生态伦理思想最基本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14.
米歇尔·亨利第一次将他的生命现象学运用于马克思关于“社会现实”的分析。亨利关于马克思的哲学思想是“一种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的文本中,现象学最基本的原则“回到事物自身”被亨利解读为“回到个体现实性生命”,所有社会中显示的关系必须还原到个体生命。“社会总体性”还原到纯粹的“个体主体性”是理解马克思社会批判的有力工具。“彻底的主体性”概念是亨利新现象学的马克思主义的核心概念。马克思的“现实性”应该被理解为个体的主体实践。马克思看到了实践的原初本质:实践恰恰是一种努力的主观体验,简言之即劳动。马克思以“谱系学”开始进行社会批判,这是一种对各种社会结构下的主观现实性的描述方法。  相似文献   

15.
章国材 《民主》2004,(4):46-46
物理学家丁肇中给外人的印象是个奇人。他仅用5年多时间就获得了物理、数学双学士和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40岁时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去年12月,中国气象局请他作了一场关于寻找反物质的学术报告,使我们能够近距离地观察这位物理学天才。从他的大家风范反思当今中国科技界的氛围,可以得到很多有益的启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丁肇中回答提问经常说:“不知道。”他不知道的事情绝对不会去主观推断,他说:“最尖端的科学很难判断是怎么回事。”在回答这类问题时“不知道”是最好的答案。就是这个“不知道”促使他不断探索宇宙的奥秘,从年轻时代起到现在接近古稀之年,他充满对宇宙的好奇心,不断发现新事实,由“不知”变为“知之”。  相似文献   

16.
京剧《法门寺》里有个贾桂,在刘瑾面前毕恭毕敬。让他坐,他说“站惯了”。这句话颇耐人寻味。由此想到,改革正是许多领域的新旧交替,也有许多“惯了”,形成一种框框,一种力量,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也就成为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最关心的话题。在语文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上,叶圣陶是现代语文教育家最杰出的代表。语文素质,叶圣陶曾称之为语文素养、语文修养。他说过,有了“语文素养”,可以受用一辈子。他要求学生通过“德性方面的修养”和“语言文字的修养”,“作一个健全的人”,“使他们德智  相似文献   

18.
王廷江论钱     
平白 《瞭望》1996,(40)
人生天地间,避不开一个“钱”字;做人,做官,都一样。对金钱的态度,常折射出其道德的高低、人品的优劣,甚至可看出他对祖国、对社会主义事业是否忠诚。王廷江,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农民,一位最基层的农村党支部书记,对“钱”很有一番发人思索之论。 一论,“人活着没钱不行”。这很对。俗话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范进没钱,胡屠户凭一挂猪肠的价值就敢骂他个狗血喷头;朱买  相似文献   

19.
孔子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大思想家,也是一位政治活动家,他提出了一套治国安邦的思想,被封建时代统治者奉为“圣人”,广泛流传着“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他的治国方略有其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特别是在春秋末期社会大变动的时代,他哀叹“礼坏乐崩”,力图恢复旧的统治秩序,  相似文献   

20.
《党政论坛》2008,(4):57-57
蒋先云与资衷寒、陈赓并称“黄埔三杰”,其长处被人概括为“蒋先云的笔”,他创造了黄埔一项奇迹般的纪录:从入学到毕业,他囊括了所有科目考试的冠军,被廖仲恺视为“军校中最可造就的人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