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灾害移民的未来动向:从“因灾移民”到“因险移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洪建 《中国减灾》2011,(21):38-39
2011年9月14-17日,"亚太气候移民的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总部召开。会议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亚太地区气候(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呼吁政府、国际组织等各方关注气候(灾害)移民,提升将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意识,降低区域脆弱性与面临的灾害风险。会议由来自中国、孟加拉、菲律  相似文献   

2.
各国的灾害管理法律体系大致包括综合性的灾害防治、单项灾害的防治及保护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法规三部分。综合性的灾害防治法规,较具代表性的有土耳其的《自然灾害法》(1959年) ,日本的《灾害对策基本法》(1961)年)、《防灾基本计划》(1963年)、《灾害救助法》(1947年),美国的《灾害救济法》(1969年)、牙买加的 《灾害法》(1991年)等。澳大利亚、秘鲁、菲律宾、尼 泊尔、巴基斯坦等国也都制定了综合性的灾害管理基本 法,主要内容包括:灾害管理体制,政府灾害管理职权、 责任,社会组织、公民…  相似文献   

3.
2011年9月14-17日,“亚太气候移民的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总部召开。会议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亚太地区气候(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呼吁政府、国际组织等各方关注气候(灾害)移民,提升将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意识,降低区域脆弱性与面临的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4.
金晓霞 《中国减灾》2011,(11):38-39
2011年9月14-17日,“亚太气候移民的政策响应”地区会议在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亚洲发展银行总部召开。会议围绕气候变化背景下亚太地区气候(灾害)移民的政策响应现状、存在问题和下一步计划进行了专题讨论。旨在呼吁政府、国际组织等各方关注气候(灾害)移民,提升将移民纳入适应气候变化策略的意识,降低区域脆弱性与面临的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5.
《中国减灾》2012,(23):60
11月5日,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国-东盟减轻灾害风险领域空间信息产品共享研讨会"在京开幕,来自中国和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7个东盟国家,以及UN-SPIDER北京办公室、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的30余名代表和专家出  相似文献   

6.
正9月8—9日,由民政部主办,国家减灾中心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政厅共同承办的"中国-东盟科技创新与台风灾害应对研讨会"在广西南宁成功举办。来自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8个国家,以及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UNISDR)、亚太空间合作组织(APSCO)等国际(地区)组织的数十位代表,与中国专家学者就台风灾害应对中的科技成果创新与应用等问题进行深  相似文献   

7.
徐富海 《中国减灾》2007,(12):36-37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18岁以下的青少年是社会最脆弱的群体,他们更易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特别是当灾害发生在上课的时候。2005年伊朗发生的地震导致160所学校被毁;2006年2月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特大泥石流吞没一  相似文献   

8.
11月5日,由民政部主办的“中国一东盟减轻灾害风险领域空间信息产品共享研讨会”在京开幕,来自中国和柬埔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7个东盟国家,以及UN-SPZDER北京办公室、亚太空间合作组织、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等国际机构的30余名代表和专家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9.
1999年7月5-9日在日内瓦召开的国际减灾十年活动论坛上,许多国家的代表总结了通过高技术应用所取得的减灾成果,如菲律宾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前及时的预警,使35万人免受火山灾害,孟加拉国1977年一次飓风死亡7万多人,而1997年由于及时的预警,同样强度的飓风只死亡400多人。联合国秘书长柯菲·安南在大会开幕式上的发言指出,国际减灾十年的计划不能就此停止,对于灾害要从反应的文化变成预防文化,预防更符合人道,也更节省经费。预警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灾害已失去纯自然的含义,贫困使灾害加剧,全世界90%的灾害…  相似文献   

10.
高建国 《中国减灾》2013,(5X):15-17
<正>灾害现状和儿童诉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调查表明,18岁以下儿童是自然灾害中最脆弱的群体,特别是当灾害发生在他们正在上学的时候。2005年3月,伊朗地震中160所学校被毁。2006年2月17日,菲律宾东部莱特岛南部山区因暴雨成灾发生的特大泥石流,500余间房屋和一所正在上课的小学在瞬间被吞没。据统计,有200多名学生在这次灾难中丧生,1500人失踪。2006年6月10日14时许,我国黑龙江省宁安市沙兰乡长安小学突遇上游暴雨引发的洪水,造成正在上课的30多名学生死亡。  相似文献   

11.
针对2月17日发生在菲律宾南莱特省的特大泥石流灾难,菲律宾政府痛定思痛,采取措施加强防范泥石流灾害。菲国家救灾协调委员会现已责令地方官员严格执行疏散命令,同时要求气象预报和地质研究部门加强对自然灾害的预警。为使被疏散的村民民心稳定,并保障他们生活便利,国家救灾协调委员会还要求各级地方政府为灾民提供充足的食物、饮用水等生活必需品,并劝诫灾民不要返回可能发生危险的村庄。  相似文献   

12.
本文着重对菲律宾华文学校的创办年代、创办动因、地理分布和现有华校数量及华校师生等情况开展综合研究分析。通过作者在菲律宾实地调研数据对比,发现目前菲律宾华文学校存在着学生数量正逐步流失,华文教师严重不足,各个地区的华文教育发展不平衡等现象。对菲律宾华文学校的发展和现状进行分析,对于解决当前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统一论坛》2007,(1):28-29
亚洲◎近日,温家宝总理访问菲律宾期间,接见了菲律宾统促会会长李荣郇。李荣郇会长表示,菲律宾华侨华人殷切希望中国早日实现和平统一,菲律宾华侨华人将坚定不移地为此做贡献。温家宝总理对菲律宾华侨华人多年来为促进中国和平统一所做的工作表示感谢。  相似文献   

14.
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菲律宾独立战争时期,有一个著名的华侨将军,叫何塞·伊格纳西奥·宝华。尽管在中国和菲律宾都有一些关于他的传记材料,有关这位华侨名将的生平事迹,至今还是鲜为世人所知;而所见资料也说法不一。我们在撰写此文的时侯,及时收到了菲律宾马尼拉提奥多罗·马·卡劳国立图书馆塞拉芬·基纳森馆长和菲律宾大学历史系主任萨穆艾尔·陈博士寄来的菲律宾出版的有关这位将军的传记资料数份,从而使我们对他的认识更为详实。在此衷心感谢菲律宾朋友。  相似文献   

15.
陈文杰 《人民论坛》2013,(11):254-255
中国在处理与菲律宾有关的南海争端时,不应只是就事论事,而要从经济和政治相结合的角度通盘考虑,经济外交应该成为处理与菲律宾关系的重要手段。文章通过研究中国和菲律宾的贸易历史、现状和前景及面临的问题,阐释中国采取经济外交缓和与菲律宾矛盾的重要作用,以期对外交实务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人移民澳大利亚的数量迅速增长。导致菲律宾人大量移民澳大利亚的因素可以从菲律宾国内因素、澳大利亚方面因素和经济全球化因素三个方面分析。研究20世纪70年代以来菲律宾人移民澳大利亚的原因,对于研究华人和亚洲新移民移居澳大利亚的原因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在一个多世纪内,菲律宾华文教育经历了产生—兴起—衰微—发展的过程。20世纪70年代初的侨校菲化政策使华文教育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菲律宾华人社会积极推动华文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新世纪以来菲律宾岛内出现了一股学习华文的热潮,华文教育有了新的发展。但由于菲律宾华文教育存在制度问题及外部主流文化的强势围攻,菲律宾华文学校传承中华文化、复兴华文教育则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8.
2000年起,在联合国全球项目的支持下,菲律宾在吕宋岛建立了地震监测系统。该系统由吕宋岛10个市建立的10个地壳压力测控点组成,用以监测地壳运动,监控和预防地震等特大突发灾害。该系统的最大特点不是在于其先进的技术,而在于这种高新技术与社区有效结合的组织方式和减灾理念。该方式和理念成为联合国推行社区减灾的重要组织部分,并进一步向国际社会推广。  相似文献   

19.
应对外友协邀请,由菲律宾宿务省省长加西亚率领,菲律宾中国了解协会负责人和宿务省政界、商界、媒体代表组成的菲律宾友好代表团一行34人于2009年10月23日至30日访问了北京、南京和上海。中国东盟协会会长  相似文献   

20.
水深·火热     
这个夏天,全球气候异常多变,灾害频发:7月,台风“碧利斯”在我国引发的洪涝灾害造成612人死亡、208人失踪,台风“格美”同时在福建晋江和菲律宾首都马尼拉呼风唤雨;在欧洲,高温天气造成80余人死亡,而美国加州气温则冲至51.6℃,造成140余人死亡……“水深火热”的天气给人带来了不适甚至灾难,也展现了人们的勇气和真情。水深·火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