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司法精神病学案例鉴定结论,主要包括被鉴定人的疾病诊断,做案过程中的精神状态和法律能力.然而,在某些涉及女精神病人性关系鉴定案例中,仅作出上述鉴定结论似乎不足以向法院提供充分的专家意见.为此,我们列举一个十余年前的案例,予以说明. 某女,27岁,初中文化,离婚,原为舞蹈演员.从19岁起间歇出现追逐异性、情绪高涨和兴奋话多等症状,曾因此六次分别在四家精神病院住院治疗,每次都诊断为躁狂症.每次发病都有追逐异性的症状,甚至对父亲也说一些乱伦的话.84年10月,她从精神病院出院后不久就拒绝服药,不听父母劝告,到处游荡.11月某夜,她着淡装到舞场,与比自己年轻的陈某、杜某相识.当晚,陈某骑自行车带某女回家,途中某女逃逗陈,并主动要求同宿,当晚两人在陈家同宿.二天后,陈某约某女到杜家,某女主动为他们表演裸体舞,并先后与两人发生性交.以后,陈、杜不再与某女有任何交往.  相似文献   

2.
鉴定结论是刑事诉讼中的重要证据材料,在使用前必须对其合法性、科学性进行审查。本文从司法实践中一个案例引发出对鉴定结论的审查和运用的思考,指出在司法实践中对鉴定结论的性质、证据地位等问题上存在的错误认识,提出对鉴定结论应从全方位、多角度审查,应将鉴定结论与其它证据结合起来分析和比较,强调证据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印证,防止片面性。  相似文献   

3.
关于精神病院承担法律责任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几年来,随着医疗纠纷成为投诉和舆论的热点,精神病院成为民事诉讼的被告也有较大的增长。其处理结果差异较大,精神病院被判作出巨额赔偿,究其原因是各地对运用法律认识不一致。本文根据司法实践,对精神病院如何承担法律责任的有关问题提出自己的认识。一、精神病院不是住院患者的监护人近年来报道的不少案例均以精神病院作为住院病人的监护人,发生精神病患者出走或自伤、互伤的情况下,则以监护不力而承担赔偿责任,甚至在没有证据证明医院有过错的情况下也难逃赔偿责任。这种认识是不符合我国法律的规定的,精神病院不应当是住院病…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司法鉴定制度改革重心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行的司法鉴定制度从整体上可以归纳为“中立性保障模式”,该模式主要特点是注重鉴定人的中立性保障,忽视鉴定结论的科学性审查。该模式对保障鉴定结论的客观性和公正性都存在不足。我国应当进行制度重点建设的转换.即从中立性保障转换为鉴定结论的科学性保障,主要应从强化当事人的鉴定启动权、强化鉴定结论质证程序、建立科学性审查标准以及建立专家辅助人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还要注意处理好科学性保障与鉴定人客观义务的关系、鉴定结论与其他证据的关系以及当事人权利保障与诉讼效率的关系等等。  相似文献   

5.
罗小年  张彦  臧德馨 《证据科学》2000,7(4):160-161
本文作者曾对精神病人性自我防卫能力鉴定进行了讨论,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又见到一例在我们讨论中尚未充分阐述的问题,现报告如下: 陈某,女,27岁,文盲,残疾人。1999年5月31日晚,陈的丈夫向民警电话报案,称其妻陈某被邓某强奸,邓已外逃。当天,民警询问了陈某,陈某讲述了与邓某发生性关系的经过。陈某说,邓骗陈说有话要对她说,陈走到邓家大门口邓就将她拉进去,并强行与她发生性行为。公安机关勘查了现场,并收集了物证,证实当时确实有两性关系发生。6月15日,邓某到派出所投案,邓称,5月31日下午,陈某对他说:这几天做梦,天天都和你在一起。还主动邀请邓到自己家里去。邓说:我不去,要不你来我屋里。陈某从后门进入邓某家,两人在床上发生性行为。6月16日,某市精神病院对陈某进行了司法精神医学鉴定,鉴定结论引用了陈的证言,并认为陈某为“精神发育迟滞(中度)、无性自卫能力”。7月27日,沙洋县公安局发出对邓某涉嫌犯有强奸罪的起诉意见书,意见书引证了某市精神病医院司法鉴定结论。9月5日,邓某的辩护律师提出辩护意见,对司法精神医学鉴定结论提出异议,并认为事件过程属于通奸性质,不能以强奸罪论处。并出示同村28名村民的证明,证明陈某是正常智能的妇女,炒菜好吃,认为邓某与陈某发生性关系实属通奸。由于性行为发生时只有两名当事人,无任何旁证。检察机关对事件的经过难以认定,试图通过性自卫能力重新鉴定,以决定事件性质。  相似文献   

6.
74岁的成都老汉吕先锡在没有任何精神疾病的情况下被人莫名其妙地送进了精神病院,倍受折磨,出院后,吕先锡才得知,送他进精神病院的竟是自己的4个亲生儿女。吕先锡愤而将子女与精神病院一同告上法庭。2004年9月24日,锦江区法院对此案作出一审宣判,判令4子女及该精神病院各赔偿吕先锡老人精神抚慰金600元,并公开赔礼道歉。  相似文献   

7.
氯胺酮慢性中毒死亡法医学鉴定1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案例资料1 1 简要案情 某女 ,32岁 ,职员。于 2 0 0 3年 9月11日 2 1时 30分左右 ,在自己家中感到头晕 (之前已有类似症状多次 ) ,于当晚 2 2时 18分送到医院 ,终因抢救无效死亡 ,死者家属要求查明死因。根据法医学鉴定结论 ,公安部门进行立案侦察 ,最终破获了一起投毒杀人案 ,犯罪嫌疑人 (为死者丈夫 ,外科医生、博士研究生 )因婚外恋而起杀妻之念 ,将从手术室盗取的氯胺酮先后多次投入死者食用的饮料中 ,最后造成其慢性中毒死亡。1 2 病史回顾 自 2 0 0 3年 5月起 ,死者多次出现头晕、胸闷和呼吸困难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自行缓解 ,…  相似文献   

8.
基于似然率方法的语音证据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庭话者识别技术引入我国已有二十多年,目前该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类刑事和民事案件中,纵观世界各国的法庭证据评价体系,除了DNA证据以外,其他证据检验鉴定结论的表述通常有三种:同一认定、否定排除和倾向性意见。简单肯定和否定的结论存在很大的弊端.即过高估计了证据的力度,因而有时可能会造成错案。鉴于此,国外一些学者提出在鉴定结论的表述和价值评判上引入基于贝叶斯理论的“似然率”方法。本文结合目前的法庭话者鉴别方法。重点介绍基于贝叶斯理论下的“似然率”理论体系.并阐明该方法的优越性、局限性以及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郭献芳  刘月君 《中国司法鉴定》2010,(4):I0003-I0004,I0008
在房屋开发建设中,开发单位或建设单位往往在规划许可的范围内,追求最大土地使用效率,因而忽略了对相邻权法律规范的遵守。为此常引发侵权纠纷。以一具体案例提出建筑物采光权纠纷的鉴定办法,对鉴定结论从行政法律关系和民事法律关系的不同角度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在民事诉讼中,笔迹鉴定结论经常作为常见的证据出现。笔迹鉴定有时能够证明其他证据不易或不能证实的案件事实,有时候甚至具有左右整个诉讼及审判结果的影响力。同时笔迹鉴定由于其本身并无绝对科学标准而不断受到质疑。分析运用笔迹鉴定结论时应注意的一些问题,加强对笔迹鉴定结论的审查,有益于该种证据形式在发现案件事实过程中的价值得以最大化。本文结合案例分析了在有原件的情况下复印件可否作为笔迹鉴定检材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