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刁大明 《现代国际关系》2016,(4):31-39,63,64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共和党初选领先的唐纳德·特朗普目前仍无法锁定党内提名,但其引发的"特朗普现象"已成为最大关注点之一.基于历史角度和现实角度的剖析,"特朗普现象"可以归纳为当前美国民众对政治、经济、社会状况以及国际环境等多层次不满、愤怒乃至恐惧之类民怨直接导致的、带有强烈"反智主义"与"偏执风格"的"本土主义"倾向.同时,美国初选制度、共和党政治生态、媒体议程设置以及个人特质等综合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强化着"特朗普现象".虽仍在发展之中,但"特朗普现象"已凸显美国目前面临的政治与外交困境.  相似文献   

2.
在2016年这个大选年当中,美国政治、社会风起云涌.特朗普、桑德斯等非传统候选人异军突起;民粹主义、反精英、反智情绪大行其道;长期被认为是“浩浩荡荡”的“世界潮流”的全球化受到质疑;族裔矛盾与警民冲突叠加引发多起枪支暴力事件.当前的美国呈现出一种“高能”状态. 一、美国面临“真问题”.对于此次大选折射出的美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学术界及舆论媒体已有较为全面的分析与描述.粗略说来,美国社会面临着贫富差距拉大、中产阶级缩水、白人中下阶层“被剥夺感”强烈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些美国选民认为国家的政治层面无所作为,因而产生了强烈的“愤怒”感.对美国面临的问题,看几个数字即可有一个更直观、具体的理解.  相似文献   

3.
拜登政府执政以来,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出现值得关注的新变化。首先,民主、共和两党之间以及民主党内双重极化同步加剧,不仅导致拜登所代表的政治中间主义路径无法构建推进其国内改革的政治共识,反而使自身陷入执政困境。其次,围绕2022年美国中期选举的政治斗争白热化,进而形成“中选大选化”的畸形态势并使报复性政治大行其道,进一步恶化了美国国内政治生态。再次,共和党的“特朗普化”趋势进一步确立,由特朗普背书的共和党内反建制力量在美国政治中的影响力日益上升。这些变化将对2022年中期选举之后甚至更长周期内的美国政治产生深刻影响,即政治精英进行选举动员的方式步入新阶段,两党整合方向呈渐行渐远之势,“文化—认同”因素超越“经济—阶级”因素成为美国政治演化的首要动力。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上,拉美与美国相继推行立宪主义,但二者却是貌合神离。美国借由立宪实现了宪政,拉美虽有立宪之名却无宪政之实。国外学者多从二者立宪所依凭的外在条件来解释其原因,本文试图从宪法根基这一维度来考量拉美与美国两种立宪发展中的分型。拉美采取了以政治精英为主轴、始终脱离民众的立宪逻辑,美国则将宪法根基深植于民众。拉美和美国立宪主义的分型表明,立宪是多种制度要素之间的合理搭配,需要妥当安置常态政治与宪法政治、大传统与小传统、同意与代表等制度要素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当前美国民粹主义强势抬头,左右翼民粹力量同时发力,渗透主流政治,冲击美国内政外交诸多传统,民粹主义开启的政治权力再分配尚未完成。美国民粹主义有其产生的内在根源,包括经济不平等加剧、人口结构变化不利于白人传统优势地位、中下层白人和精英之间的政治裂痕加深、社会"弱势群体"对奥巴马执政的反弹等。美国民粹主义并不必然"反华",但它与新一轮"中国威胁论"的同步升温值得警惕。民粹主义与"反华"舆论有相通的经济和文化根源、相近的思想逻辑,且都有被精英政治利用的一面,我们需要警惕和预防两者的合流。  相似文献   

6.
2006年,拉美有10多个国家举行大选。左派纷纷上台执政,标志着左派力量的发展进入一个新高潮。拉美左派上台是拉美民众对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失望、社会两极分化贫富加剧的必然结果,是民意的反映。拉美左派分为激进左派和温和左派,其共同点是强调消灭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不同点在于对私有化的立场以及政府对经济干预的程度。左派执政对拉美政治格局以及这些国家对美国的外交关系都会带来新的变化,美国对拉美的政策也将随之调整。拉美左派未来的执政特点是务实,将更加关注民众利益。左派执政局面将持续下去。  相似文献   

7.
新加坡人民行动党为维护该党执政的合法地位,始终允许反对党参与国会议员的竞选,保留了新加坡原有的精英式行政体系,也积极地吸收社会精英参与政治事务。人民行动党为吸收更多的人员参与政治事务,遴选非选区议员和官委议员参与国会事务,推动总统的直接选举和增加总统的实际权力,注重吸收少数族裔担任国会议员,建立吸收社会民意的政治组织,减少芳林公园民主政治活动的限制因素,为社会民众构建政治参与的网络平台。  相似文献   

8.
特朗普在主流民调长期落后、精英阶层普遍持怀疑态度的情况下,在选举日实现大逆转,为戏剧性的美国大选画上了句号.有学者提出特朗普现象是美国民主制度的失败,但事实上这是民众切身利益诉求的最终反映.民众利益诉求决定一国的政治,选票只会投给符合选民利益的参选者.特朗普能够胜选,究其根本,是因为其经济主张击中了美国普通民众对现状极为不满的痛点,而其反主流的成功者经历和非政客身份为他贴上了与众不同的标签,让民众看到了改变的希望.  相似文献   

9.
董经胜 《拉丁美洲研究》2020,42(1):85-110,157
20世纪初,巴西城市化和工业化迅猛发展,引起社会结构的变革,为以佩德罗·埃内斯托·巴普蒂斯塔、若泽·阿梅里科、阿德马尔·德巴罗斯、卡洛斯·拉瑟达、莱昂内尔·布里佐拉等地方政治领袖为代表的民粹主义改革者的出现提供了条件。热图利奥·瓦加斯、儒塞利诺·库比契克、雅尼奥·夸德罗斯、若昂·古拉特等巴西总统也体现出明显的民粹主义政治风格。他们虽然在意识相态、政治立场等方面大相径庭,但都以个人魅力、社会改革的纲领和实践动员无组织的底层民众,赢得大量支持并上台执政。20世纪中期巴西经典民粹主义的实践对于推动政治参与的扩大、促使精英政治向大众政治的转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推动工业化和经济发展、改善收入分配方面也有所作为,但是,在推动民主体制的制度化建设、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等方面收效甚微,由此引发的政治和经济危机导致20世纪60年代中期民粹主义政治被军人建立的官僚威权主义所取代。  相似文献   

10.
韩志斌 《西亚非洲》2005,34(3):48-53
在全球化影响下的后冷战时代,复兴社会主义思潮呈现出以下特征:政治发展层面的有限民主化、执政理性化,即复兴社会主义国家以采取有限民主化改革措施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以理性化的思维来审视存在的问题,提高政权的社会整合力与增强其统治合法性和民众认同。经济变革层面的融入全球化经济理念,即政治稳定优先型经济模式。国际关系层面的意识形态让位于利益因素,理想主义因素少于现实主义,泛阿拉伯主义让位于国家主义和不同程度的反美情结。民族心理层面的泛阿拉伯主义的潜在影响和部族主义复兴。  相似文献   

11.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放弃空洞的“民主”口号,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为社会政治发展和经济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经过4年多的治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俄罗斯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强大的“政权党”。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在普京一系列改革措施总体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和不定因素。在“可控民主”下的俄罗斯,能够对执政当局造成振动的恐怕也只有来自精英集团内部、来自官僚体制内部的挑战。未来的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将最有可能来自执政集团。  相似文献   

12.
喧嚣一年多的美国大选终于尘埃落定.“造反派”和被精英视为“不靠谱”的特朗普成功逆袭,凭借选举人票多数而当选下一届美国总统.选举反映出美政治、经济和社会深层矛盾,特朗普未来执政面临诸多考验.  相似文献   

13.
庇隆是阿根廷现代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总统。在他执政时期阿根廷政治、经济和社会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由他创立的“理论学说”——庇隆主义推动了战后阿根廷的发展进程,代表了阿根廷历史的一个阶段;以这一学说为基础出现的庇隆主义运动现今仍是阿根廷社会中一支举足轻重的政治力量,在拉丁美洲其他国家也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4.
了解美国政治的特征是我们认识美国政治和美国政府决策过程的基础。 由于美国独特的历史背景、社会环境、民众构成、尤其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深刻而持 久的影响, 美国政治的本质特征是权力分散, 权力分散表现为权力中心的多元化。这 一强调个人和公民社会权利的多元主义体制表明, 美国的政治过程是由一批权力中 心的运作来体现的, 除了政府机构, 各种社会力量在决策过程中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 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张文宗 《和平与发展》2020,(2):40-55,136-142
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以来,美国两党的斗争异常激烈,政治极化程度之深为近几十年来所罕见,有学者甚至称其为"超级极化"。面对政治极化及其背后的深层问题,美国总统特朗普为巩固执政权威、两党政客为解决国内经济问题,都将对华强硬作为优先事项。美国部分学术界精英等提出为了凝聚人心和强化国家认同,呼吁与中国开展新冷战。这股强大的力量与中美两国结构性矛盾趋于尖锐一起,共同推动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极端化。但与中国对抗无法缓解美国激烈的党争,难以改善其国内的不平等问题,也解决不了美国国家认同面临的长期挑战。美国要走出政治极化,需要共和党或民主党通过选民重组获得对另一方的压倒性优势,从而长期主导政治议程。未来美国的党争还会非常激烈,但不管其国内政治如何演进,美国对华强硬的趋势都很难改变。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美国大选前的两党初选过程,反映出当前美国政治社会的一些突出特点.在布什执政近8年后,美国民众对政治现状不满,强烈要求变革,求新求变的政治人物受到选民追捧;各种议题当中,经济议题目前最受选民关注,同时美国国内经济民粹主义抬头,贸易保护主义思潮盛行;保守主义势力在经历了过去几年的膨胀之后盛极而衰,保守派与共和党的联盟出现松动;当前美国国内总体政治气候明显不利于共和党,但由于多重原因,两党的差距并没有明显表现在总统候选人的民意支持度对比上.  相似文献   

17.
印尼是一个多元民族与多元文化的国家,宗教自由与多元主义是印尼建国以来长期奉行的政治原则,对维护族群团结与社会稳定发挥着重要影响。但近年来印尼国内日益猖獗的反伊斯兰阿赫默迪亚教派的运动不仅严重践踏了宗教自由与多元主义的政治原则,同时也凸显了后苏哈托时期印尼伊斯兰激进主义的膨胀及其日益增长的政治影响。今天印尼的反阿赫默迪亚运动不仅加剧了印尼伊斯兰思想与穆斯林社会的分裂,同时也折射出当代印尼伊斯兰自由主义与多元主义在印尼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相似文献   

18.
9·11事件之后,普京政府抓住国内经济改善、政治结构趋向稳定的时机,大幅度推进了与美国及其他西方国家的关系。大多数民众对普京调整美、俄关系持肯定态度,政治精英层面较民众而言表现出更为复杂的心态。俄在与西方国家进行战略调整的同时与其他非西方国家接近,也表明俄作为一个欧亚大国毕竟有着不同于一般西方国家的广泛利益。普京政府正是在大国关系调整的背景下,稳步而又积极地推进国内政治、经济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托里霍斯(Omar Torrijos Herrera)是巴拿马前政府首脑、国民警卫队司令。他从1968年10月政变上台到1981年7月因飞机失事蒙难,执政13年。在此期间,他采取了一系列社会、政治和经济改革措施,并与美国卡特总统签署了新的《巴拿马运河条约》。他的理论和实践在拉丁美洲有一定的代表性,被称作“托里霍斯主义”,并被确定为巴拿马执政党——民主革命党的指导思想。探讨托里霍斯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了解当前巴拿马社会动态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仅就托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2015年日本反安保运动为主要研究对象。该运动是日本自70年代后又一波和平运动浪潮中规模最大的一次社会运动,诱因则是由于安倍政府推进修改安保法案以及和平宪法进程。本文运用社会运动的主流理论——政治过程理论,进行了比较系统的深刻分析。认为这次反安保运动的兴起以及最后的惜败都与日本政治经济社会问题、民众的认知情感以及和平运动组织三方面的因素密切相关。虽然2015年反安保运动以失败而告终,但通过对这次反安保运动的研究可知,日本和平运动兴起的社会经济基础、民意以及运动组织基础依然存在。但日本和平运动要实现政治过程的优化达到其政治目标却绝非易事,需要强劲的左翼政党精英联盟、广大拥有参政热情的日本基层社区民众,以及社会运动组织的强强联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