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类命运共同体既是国际政治学和国际法研究的对象,也是宪法学研究的对象。从宪法学角度研究人类命运共同体,目的就是运用宪法思维、利用宪法资源,达到既防范化解我国发展所面临的国际风险,又切实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2018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对《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的充实,使《宪法》成为我国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根本法依据。这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深入阐释我国宪法中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而且要以宪法共识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制度化,并通过阐释中国主张的“两制关系”,正确处理“人类-民族”两个命运共同体在宪法中的关系,以宪法为根据完善我国涉外法治体系。  相似文献   

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破解和平、发展、治理、信任赤字而提供的中国智慧和方案;"一带一路"建设是区域命运共同体打造的生动实践,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实践探索。二者是目标与路径、理念与实践的关系。海外文化统战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的制胜法宝,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之间存在耦合关系、功用关系,彼此促进,共同贯穿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过程。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建设在新时代面临困境和考验,要破除思维困境、破解认同困境、破局话语困境,需要发挥海外文化统战的助力作用,树立以最大公约数为核心的大统战思维,打造以交流合作为核心的统战命运共同体,建立以创新包容为核心的统战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3.
十九大报告中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表述,为更加深入的认知与理解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渊源、实践路径以及战略目标提供了新的研究依据,为解决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经济社会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人类命运共同体"重要战略思想有着深刻的理论渊源和现实基础,是对国家关系的创新性发展。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需要中国恪守原则,坚定理念,同时也需要世界各国协同发力,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4.
人类的命运总是和时代的发展联系在一起。中国顺应时代潮流、尊重历史规律,以天下为己任,结合自身发展经验,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继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共产党外交经验,扎根中国,面向世界。这不仅是对时代问题的回应,也是对共同价值的追求,更是对新型国际关系的引领。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在逆全球化思潮出现的当下,引领世界重新思考,探索解决世界复杂问题的出路及办法。因此,研究习近平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向世界提供了新人文主义、新世界主义的价值理念与理想愿景。文学的追求正在此意义上与之相通。文学是"人学",真正的文学是全人类的文学,世界文学实质上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艺术美学实践。中国文学应内外兼修,以更为积极主动的姿态走向世界。文学应该也能够成为人类达成价值共识、实现文化包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6.
2023年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提出十周年。十年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内涵意蕴不断丰富拓展,形成了逐渐完备的科学体系。全人类共同价值作为习近平总书记为人类社会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而提出的重要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共识。深刻阐述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涵意蕴,深入剖析全人类共同价值引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着力点,探寻中国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有利于深刻揭示中国共产党对国际治理的价值贡献,有力回应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进一步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携手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7.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是基于中国和人类前途命运的立场做出的重大举措。本文认为,准确领会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理论意蕴,挖掘其中深层含义,以及正确应对面临的现实挑战,对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历史性和现实性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和"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对当前棘手国际问题的锦囊之计。人类命运共同体就是传统"中和"文化在当代的创新性展现。借助"中和"智慧打造全球责任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价值共同体、发展共同体是中国为国际社会发展开出的中国方案。当前,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这需要更为深入地汲取传统"中和"文化的养料,以进一步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践行。秉持"致中和"的思想,中国将与世界人民一同推动全球治理的创新性变革。  相似文献   

9.
人类命运共同体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史成果,而空间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更好地践行的构成性要素之一,是其长期实践的历史场域,更是其具体展开的现实依据。在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一带一路"的实践路径推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物理空间拓展、新型国际关系的建设促进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社会空间构建、全人类的共同价值强化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的观念空间塑造。三位一体空间的打造和生产体现了三重空间逻辑的辩证有机统一,助推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在全球范围内的展开和实现,为建设一个更加包容、普惠、美好的世界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源于习近平对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深刻认识,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继承与发展。而从"共同体"这一范畴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所倡导的共同体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第一,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命运"与"共同体"的高度融合和有机联系,是超越"自然共同体"的整体建构;第二,人类命运共同体摒弃"特殊利益"的价值追求,致力于打造价值共同体、责任共同体,是打破"虚幻共同体"的理论武器;第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贯穿始终的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践行"真正的共同体"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1.
当今人类社会面临着许多共同挑战。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世界发展大势,顺应时代主题,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具有依存性、平等性、共赢性、包容性等特征的整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指明了世界发展进步的方向,还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奠定了理论基础,提供了行动指南,为实现世界和平贡献了中国方案。随着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央,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论和实践也将得到进一步丰富与发展,更加突显其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12.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基于世界发展现状的客观考察和准确研判,是在承继马克思主义共同体思想、汇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而提出的重大倡议,是一个涵盖价值理念、动力机制、行动原则和战略举措,并在实践中不断形塑并渐趋完善的理论体系。它以维护人类整体的共同体利益为核心价值理念,以世界各国共同发展之合力为根本动力,以合作共赢和责任共担为基本合作原则,以主动搭建多种合作平台为重要战略举措。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与马克思主义“真正共同体”理论设想一脉相承,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资本逻辑主导的全球体系和人类中心主义发展模式的超越,为人类社会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具有中国智慧的价值理念。  相似文献   

13.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对外工作的总目标,共建"一带一路"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的具体实践平台。亚欧大陆是地理上"一带一路"倡议的中心所在,也是决定中国未来国际地位的关键区域。共建"一带一路"需要重点布局亚欧大陆。亚欧大陆的发展要重点关注中心"洼地",它将决定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成功与否,其中俄罗斯是重点国家。作为亚欧大国的中国,可以"一带一路"为抓手,以亚欧大陆为舞台,以新型国际关系为理念,以周边外交和睦邻外交为策略,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战略目标,促进亚欧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形成深邃的内容体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也从多个方面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共同体理念,主要有:"天下为公"的价值理念、"和而不同"的文化理念、"包容互惠"的发展理念、"不欲勿施"的交往理念和"天人合一"的生态理念。探析"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对于完整地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展示中国文化的自信,进而使中国更好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促进世界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关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论述,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重要理论成果之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它深刻把握了世界历史发展规律与趋势,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汲取智慧.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正确把握共同人性、高度重视人类尊严...  相似文献   

16.
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以其中华传统政治文化的精髓向世人展示了中国人民协和万邦、命运与共的处世理念,科学有效地回答了"人类该何去何从"的时代之问,为破解全球治理危机贡献了中国智慧。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成为了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时代命题。从文化心理基础和文化逻辑进路的视角来探寻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路径,需充分发挥中华文化包容共生的文化力量,推动"一带一路"凝聚全球共识,摒弃单边主义,搭好世界多边主义的舞台,架稳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的"连心桥"。  相似文献   

17.
人类处于不同的历史阶段,共同体的形式和性质随之发生变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球性的合作共同体,是更高层次的合作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超越了民族国家和意识形态的人类共同体,不是以血缘、地域、民族国家为中心,强调人的"类"存在方式。人类命运共同体把全人类的命运联系起来,以共同体为本位,而不是以个人为本位、国家为本位,具有相似的价值取向和共同的利益追求,体现的是一种同舟共济、休戚与共的相互依赖的亲密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论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行动上更应努力践行。  相似文献   

18.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引领世界历史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中国宣言。马克思“共同体”思想和中华“和合”文化、中国共产党百年外交实践经验以及现实发展挑战是该理念生成的理论、历史、现实三重逻辑。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包括构建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政治共同体;构建公平正义、合作共建的安全共同体;构建开放共赢、共同繁荣的经济共同体;构建和而不同、开放互鉴的文化共同体;构建尊崇自然、清洁美丽的生态共同体。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践进路。  相似文献   

19.
国际统一战线的提出基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国际无产阶级联合思想.国际统一战线与国内统一战线一样,具有统一战线所具备的相同宗旨和功能,但视野更为广阔,团结、联合的范围更为宽广,以追求全球范围内人类最大限度的共同利益为最高宗旨.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国际统一战线的性质和具体目标是不同的,所追求的"人类共同利益"的范围和程度也不尽相同.党的十九大把人类命运共同体确立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宗旨和价值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为构建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更趋合理的价值理念.在新时代国际统战工作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创造了一系列新载体.中国是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的受益者和共享者,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为中国和世界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以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价值引领、以人类共同利益为坚实基础的新时代国际统一战线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新冠疫情的暴发给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是防控疫情的最有效模式,疫情防控背景下命运共同体体现为以人民为主体的价值导向,全员联动的防控机制,国际合作的共享态度;疫情防控中构建命运共同体要坚持理念共识、目标共设、责任共担、利益共融、行动共为。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应该加强环境保护,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加强科学技术研究,构建科技命运共同体;深化国际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化资源共享,构建信息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