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土耳其自2002年正义与发展党执政后,政局稳定,经济持续增长,政治与外交逐步形成中等强国色彩战略。土耳其具有实现中等强国的现实基础:地理位置独特,拥有重要的地缘政治优势;综合国力渐趋雄厚;东西文明兼容,教俗结合,既为西方价值观认可,又对动荡中的阿拉伯国家具有吸引力。然而,土耳其实现中等强国的道路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主要是:加入欧盟前蓄黯淡,影响国家外交与发展战略的实施;民族结构限制国家外交的独立行动;国内政治体制的纠结影响国家的形象。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东波"以来,土耳其突破"零问题外交"政策,积极介入阿拉伯国家内部事务,推行更加"有所作为"的外交政策。土耳其外交政策这一系列调整是由中东格局结构性变化的外部动力、土耳其推销"土耳其模式"的内在冲动,以及土耳其政治家对时局的独特解读等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长远看,这种外交调整收益与风险并存。  相似文献   

3.
自2002年伊斯兰主义政党正义发展党上台后,土耳其外交政策发生了显著变化,其最新表达和体现就是带有强烈地区乃至全球取向的达乌特奥卢主义。达乌特奥卢主义强调土耳其地缘战略的优势及其历史文化的关联性,主张扭转过去一味倚重西方的一边倒外交,致力于发展与周边国家尤其是穆斯林国家的友好关系,注重扩大与周边国家的经贸合作,力图充当地区冲突的调解人,并突出软实力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土耳其正义发展党政府以包容的、超越对抗的新思维指导外交政策,并调整自身战略定位,推行东西并重的强国战略,积极开展睦邻外交并积极介入地区事务,在既有的土美战略关系的基础上,强调自身的独立性。土耳其外交政策新思维顺应了国家发展战略和国际安全环境的变化,有利于土耳其实现经济利益多元化,体现了正义发展党维持执政地位的考虑,同时也是土耳其领导人对自身多元文化认识和思考的结果。土耳其外交的新思维,对地区国家的发展方向、地区局势的稳定及地区力量平衡均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囿于土耳其自身实力,其影响和政策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5.
土耳其作为位于中东和欧盟两个安全复合体之间的隔离国,长期以来具有传统隔离行为体的脆弱性、边缘性和消极性特点。自20世纪90年代起,逐渐向非传统隔离国转变。正义与发展党政府执政后,土耳其外交在战略纵深主义指导下表现出异常积极的非传统特质。该主义以土耳其无与伦比的地理纵深与历史纵深为逻辑起点,给土耳其设定了全球行为体的超前目标,选择发挥中心国家优势,积极介入多地区并发挥领导作用作为其实现路径,意图突破隔离国的身份。但隔离行为体性质对土耳其外交的制约依然明显,且与战略纵深主义间存在巨大张力。阿拉伯之春爆发刺激土耳其冒险采取武力作为重要外交手段,最终导致这种张力无法调和,外交陷入孤立。后达武特奥卢时期,埃尔多安仍奉行战略纵深主义,而土耳其外交战略调整必须建立在对其进行扬弃的基础上。  相似文献   

6.
中东变局持续一年多来,地区局势依旧存在诸多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但剧烈的群体性动荡局面有所缓和,地区国家将渐次进入深化变革和转型的长期过程。当前的转型主要反映在国内政治方面,但中东转型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文化的转型更具深意,很大程度上决定转型的整体方向和最终成败。地区内部各种力量的博弈、传统文化、宗教及社会思潮都试图在中东转型过程中发挥引领作用和影响力,而全球政治的变化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同样将对中东转型产生重大影响。面对新形势,中国中东外交要拓展思路,着眼未来,主动谋局,塑造有利环境,提升政治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战略深度主义是近年来活跃于土耳其外交舞台的新外交思想,其以土耳其的历史深度和地缘战略深度为基础,主张对此前土耳其不平衡的外交政策进行修正,并扩大土耳其的地区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印度外交呈现强势姿态。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印度国内政治生态演变的结果。当前政治格局中,印人党一家独大取代国大党与印人党对垒局面;印度政党分化为三大势力并形成联盟政治模式,不因单一政党一时坐大而改变;印度教民族主义超越世俗主义成为印度主流政治思想,且有极端化趋势并存在向南亚邻国外溢风险。在此政治生态变化的推动下,印度“硬”外交走向前台:维护所谓南亚霸权强度增加;放弃不结盟传统,转而借重美国实现印人党版“大国梦”;在多边外交中谋求主导权;推动“印度制造”及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组。在可预见的未来,印度外交的强势姿态还将继续,尤其是对华示强将持续。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土耳其根据国家利益需要推行独立自主外交,日益重视发展与东方国家特别是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外交转型开始显现。但是,从土耳其政治格局、其与周边国家以及欧美国家关系等方面来看,存在众多阻碍其东向政策深入发展的因素,土耳其外交走向不可能完全背离西方倒向东方,而是尽量在东西方之间保持利益平衡。  相似文献   

10.
农业外交是一种古老的外交形式,也是一项崭新的研究议题。当前正在推进的"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开展与沿线国家的农业外交提供了新契机——为加快中国农业的国际化经营及农业外交注入了内动力,沿线国家对于发展对外农业合作的强烈需求为中国的农业外交提供了外推力,中国与沿线各国资源的契合为中国推进农业外交搭建了牢固的桥梁。当然,中国在"一带一路"建设背景下开展农业外交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包括对象国的农业基础设施落后、中国与对象国之间在农业合作中的技术层面问题、自然灾害与动植物疫情风险以及国内部门利益竞争等。要搞好农业外交,中国需要做好农业外交的顶层设计,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有效的双边及多边农业合作机制,扩大与涉农国际组织与相关金融机构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土耳其外交新政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东超 《亚非纵横》2011,(6):33-38,45
以埃尔多安为总理的土耳其政府,在外交上以凯末尔主义和战略深度主义为指导思想,利用独特的地缘战略位置,积极扩展在中东、中亚、高加索、巴尔干等地区的影响力,改善与邻国的关系。土耳其政府的外交政策体现出独立性、平衡性、多样性的特点,外交策略显现出“由西转东”的倾向。尤其是在中东剧变之后,土耳其在中东地区极为活跃,积极与变革后的国家开展外交活动。外交政策的调整表明了土渴望与以往所忽视的东方国家改善并发展关系。但是,作为西方国家尤其是美国的传统盟友,土耳其以西方国家为基轴的外交战略不会在短时期内发生根本改变。  相似文献   

12.
自2020年以来,人权议题在日本外交政策讨论中备受重视。人权派议员团体以及执政党高层着力推动相关立法和制度准备。岸田文雄上台后不仅设置人权问题首相辅佐官,还在外务省专门设置负责人权外交机构。在日本人权外交叙事中,通过人权外交补齐日本外交的短板并在此基础上寻求地区以及国际影响力是其主观动因,而以人权问题为抓手配合美国开展全方位对华战略竞争则是其外交战略布局的应有之意。日本所推行的人权外交不仅无视自身国内的人权问题,同时将其作为外交政策手段选择性地应用,以此牵制中国的政治意图。日本输入人权规范的双重标准以及输出人权外交的区别对待,显然已经偏离了普遍人权理念的轨道。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来,土耳其与中亚国家的关系持续升温,加强了政治、军事和经济等领域的战略合作。双方基于共同的利益诉求和战略关切,不断深化政治互信、加强军事合作、扩大经贸关系、对接发展战略、开展教育合作、推动媒体融合,从而巩固和全面提升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从近期看,土耳其依托突厥国家组织,并积极转化俄乌冲突的不利影响,继续全方位拓展与中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将战略合作推向纵深,努力推进突厥语国家的一体化。其结果势必引起中亚地缘政治、经济格局的变化,并将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俄罗斯在中亚的战略空间。  相似文献   

14.
为了恢复国际商业捕鲸的合法性,日本采用"外交沟通"与"经济援助"等方式在全球范围展开全方位、多层次捕鲸外交,并取得了部分进展。从发展趋势看,虽然近期国际社会反捕鲸声音日趋高涨,但鉴于国际捕鲸管理体制自身存在的缺陷、日本国内支持捕鲸政治基础坚实等,日本仍会利用种种借口继续大量捕鲸,国际捕鲸与反捕鲸形势更趋复杂,前景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土耳其新中东政策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3年埃尔多安政府执政以来,土耳其的外交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其新中东政策尤为引人关注。埃尔多安政府一改此前土耳其不介入中东事务的立场,积极改善与中东伊斯兰国家的关系,充当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以色列和叙利亚之间的调解者。同时,土耳其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则出现了裂痕。但是,埃尔多安政府的新中东政策并不意味着土耳其外交战略重心的东移,而是对此前一边倒的亲西方战略的修正,旨在更有效地维护土耳其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6.
2011年9月2日,土耳其与以色列外交关系降至二秘级别,这是自1980年双边关系降至该级别以来第二次探底。国际背景转变、土耳其政坛力量变化,以及以色列外交缺陷凸显,是两国关系恶化的三大主因。长远看,土耳其实力有限、土以关系恶化机会成本增大,以及土耳其战略的西方取向,决定了两国关系仍有回暖空间。  相似文献   

17.
18.
近年来,中国积极参与中东热点问题调解,发挥日益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应对中东热点问题的思路由总体超脱、有所作为逐步向积极进取、加强谋划、参与治理、拓展影响转变,并确立了应对中东热点问题的目标、方针和机制,初步形成了具有自己特点的中东热点问题外交。中国积极推动热点问题解决,基于对当前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判断和对自身角色的正确定位,基于中东形势的重大演变和中东国家的普遍诉求,是维护自身在中东日益增长利益的必然要求。但中国在中东发挥大国作用是一个渐进过程。中国要增加在中东热点问题上的话语权,必须加强自身硬软实力建设。  相似文献   

19.
土耳其见闻     
最近,应土耳其中东技术大学(METU)黑海中亚研究所的邀请,本人随同代表团对土耳其进行了为期一周的学术访问。虽然行程排得满满当当,还是抽机会细细品味了别具特色的土耳其风情。一土耳其地处亚洲大陆西端的安纳托利亚半岛,面积约78万平方公里。半岛近似三角形,北、西、南三面分别被黑海、马尔马拉海、爱琴海和地中海所包围,这使得土拥有长达8000公里的漫长海岸线。同时,土耳其也是一个四周为重重山脉所包围的国家,只有中部以及沿海地区有小块平原。飞机进入土境后,在向西边的土最大城市伊斯坦布尔飞行  相似文献   

20.
冯基华 《亚非纵横》2012,(4):42-49,60,62
土耳其是中东地区大国,地跨欧、亚两大洲,连接黑海和地申海,也是多种文明的交汇地,无论在冷战还是后冷战时期都有十分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二战后美国与土耳其关系发展很快,土耳其成为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扩张势力范围和遏制苏联政策的重要“战略支点”之一。美国中东战略中许多重要举措都是通过土耳其这个“支点”展开的。土耳其与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关系并非只有融合、亲密的一面,还有不断产生矛盾、出现一些“不和谐声音”的另一面。新世纪土耳其调整外交战略“向东看”,但依然是美国中东政策的战略支点之一,并能“东西逢源”,无疑将在中东地区发挥更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