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安全研究》2020,(1):F0002-F0002,F0003
2019年12月11日,由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主办的"新时代国际安全与国家安全前沿问题暨《国际安全研究》2020年度选题研讨会"在国际关系学院举行,来自全国各地十余所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军队院校的二十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开幕式由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吴慧教授主持,院长陶坚教授致辞。  相似文献   

2.
2020年12月29日,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联合主办的"《国际安全大数据年鉴2018》新书发布会暨2019-2020卷编撰工作启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国际关系学院、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外交学院、中共中央党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南开大学、上海社会科学院、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人民警察大学、国防科技大学、兰州大学、云南省社会科学院、黑龙江大学等单位的三十余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与线下会议相结合的形式,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3.
对外援助是国际政治学与国际政治经济学研究中的重要议题。一方面,作为一种由援助国提供的特殊性国际公共物品,它是全球治理和国际发展领域的重要变量;另一方面,作为国家的一种对外政策工具,对外援助在国际竞争舞台上发挥着战略性功能。在国际政治中,有志于发展的对外援助都与安全问题息息相关。援助与安全之间的联结经历了从一般关联到深入互嵌再到"安全化"的演变历程,安全思维越来越多地影响对外援助过程,冲击着连接援助国和受援国的援助资源载体。面对嵌入对外援助过程的"安全化"趋势,通过聚焦援助与安全之间的复杂关系和发展趋势,试图诉诸安全视角来审视援助载体,并因此提出了"援助安全"概念框架。该框架致力于从国际结构转型、援助国和受援国关系及相关国家国内政治等不同角度探寻援助过程中财力资源、人力资源与制度资源分别面临的多元安全威胁和风险来源。援助安全可以从技术条件性、透明性、实施预算管理、提供援助安保人员训练和改革全球援助体系等举措得以保障。  相似文献   

4.
从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理论的视野来看,太空安全缘于各国发展太空技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交往互动的社会实践。太空安全互动并不是单方面对国际政治施加影响的体系外变量,太空安全实践的社会过程内嵌在国际体系宏观社会进程里,共同构成了国际政治演化的内生动力。作为当代先进生产力集中代表者之一的太空技术以及支撑这种技术的社会经济因素,是太空安全演变中的根本性变量。"技术-权力-观念"的辩证互动蕴涵着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的内在机理,预示着太空安全持续进化到包容、普惠、和谐状态的前景。在一定利益关系基础上展开的太空主体安全互动实践中,普遍存在着冲突与合作的关系状态。太空安全进化冲突抑或进化合作是历史的、具体的和多样的,主要取决于由太空技术决定的体系暴力控制、政治认同增强和规范机制的内化和遵循等关键性社会条件。为此,基于"和平发展"理念的既具中国特色又有世界意义的太空安全研究,应跳出西方国际关系理论"权力政治"思维的窠臼,努力建构马克思主义内在逻辑与价值取向的研究体系,从而为推动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航天事业发展与太空国际合作进程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5.
王传兴 《国际安全研究》2013,(3):101-115,158,159
从狭义的国际政治(国家间政治)演进到广义的国际政治(全球政治),始于冷战后期,而全球政治成为国际政治的主流则是在冷战结束之后。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使得安全维度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从纵向维度看,安全关注层次从国家向上扩展到国际体系和次国际体系、向下扩展到次国家和个体,由此导致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不仅包括国家行为体,而且包括各种非国家行为体;从横向维度看,全球政治时代的安全关注已超越传统的政治和军事议题领域,拓宽到环境、经济和社会诸议题领域。北极地区的安全层次和安全领域变化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全球政治时代的来临,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也日益引人关注。作为近北极国家,中国兼具安全指涉对象和安全化行为体的双重身份,在北极地区议题的安全化过程中,既要关注自身国家安全利益,也要关注超越国家安全利益的人类安全利益。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国际关系研究之发展回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波澜壮阔的30年改革开放同步,中国国际关系学科研究在不断适应全球化时代国家现代化与国际化发展需求中发展,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与进步。从以社会主义国家和亚非拉世界为研究中心到学习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的国际关系理论,从大规模引进介绍国外理论和新兴流派到探讨"中国理论、中国学派、中国特色"国际关系的建立,从服务于国家外交的对策分析和研究报告到超国家和次国家行为体的对外战略实践探索和理论研究,从仅仅关注和平、安全、主权等"高政治"议题过渡到对涉及经济、社会、环境、人权等"低政治"议题的关注,中国的国际关系学科呈现出蓬勃的生机。尽管中国国际关系学还有着学科发展诸多问题与缺失,但是,在中国与世界紧密相连的今天,国际关系理论的话语权将与中国的国际影响同步增长。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化时代,网络空间承载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发展与安全的重荷。网络空间存在的黑客攻击、网络犯罪和网络恐怖主义事件层出不穷,因此网络空间安全已上升到国家安全战略的层面,美国政府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引起世界各国瞩目。美国《网络空间国际战略》以"共同创造繁荣、安全、开放的网络世界"为基本宗旨,以"基本自由、隐私和信息流动自由"为核心原则,从经济、网络安全、司法、军事、网络管理、国际发展、网络自由等诸方面为美国未来网络安全战略的发展指明了方向。《网络空间国际战略》的出台表明美国政府已将网络安全提升到国际战略的新高度,它隐含着美国谋求网络空间霸权的战略目标,具有引领国际战略新变革和引发网络空间价值观冲突的现实战略效能,它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和中国的应对之策也是值得认真分析和思考的。  相似文献   

8.
国际语境中的政治安全日益呈现出一种以国家主权为核心,既分门别类又相互联结的"多流模式"。在全球化时代背景下,弱国对国际安全的整体影响愈益提升,弱国政治安全动态以其对政权安全的追求及其与公共安全间的张力为核心,关涉"统治精英及其支持机制的统治免于主要来自内部的威胁"的"政权安全"遂构成弱国政治安全的特定称呼。弱国政治安全的核心逻辑形成于弱国政权对"短期政权安全追求与长期国家建设间的深刻矛盾"的"弱国政治安全治理困境"的应对。弱国政治安全困境的治理离不开对政权安全与人的安全的智慧融合。此种困境具有长期性,在其驱动之下,弱国政治安全的理论探索表现出弱国联盟与安全区域主义等议题的演进,而其进一步的发展则离不开对弱国语境的领会,围绕弱国政权安全的模式和相关的内外政策,探索弱国政治安全对"软权力"的追求、弱国政治安全对特定国家安全观的推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2021年7月9日,院、由郑国际关州大学、国际关系学院、上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海国际问题研究院辑部、上海国际问联合主办,郑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承办,郑州大学国际公共安全研究中心协办的第九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动荡变革期国际安全与世界政治秩序构建"学术研讨会在郑州隆重举行,来自全国五十多所高校、科研机构、期刊编辑部的150余位专家学者与会。  相似文献   

10.
国际制度中的霸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霸权、国际制度是今天我国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焦点.国际制度主要有两种一是长期规范性的惯例通过具体原因固定下来的制度;二是关于国际社会中资源、金融、安全等核心领域的利益分配的制度.而霸权则主要存在于后者之中,表现为一个国家在特定历史时期强大到能按其意志创建、维持和修订准则,也可能表现为两个或两个以上强大国家按其均衡利益制订、维护和修改准则,即"集体霸权".霸权与国际制度如此紧密的联系究竟源于何处?本文从理论、历史、现实三方面相结合的角度对之进行了集中剖析.  相似文献   

11.
书讯     
正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形势报告2020谢伏瞻主编2020年4月出版/128元ISBN 978-7-5201-6255-5本书主要以地区为单位,对2019年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大国及各地区的经济、政治、社会、外交领域形势以及重大事件和风险进行综合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2020年全球世界格局发展趋势做出预判。该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长谢伏瞻主编,由国际学部各所组织人员撰写各篇报告,内容权威,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2019年,贸易战激化,科技战显性化,大国博弈明显升温,一连串的国家动荡频发,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蔓延,全球治理步履维艰,现行国际秩序受到损伤,让我们深刻领会到了什么叫"乱象丛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严峻挑战,似乎还只是刚刚开了个头。要有力地应对全球安全风险挑战,有赖于世界各国以实际行动,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和以世界贸易组织为基石的多边贸易体系,而不是"退群"、毁约;有赖于相关各国以和平的方式,建设性地处理和化解地区冲突与矛盾,而不是以威胁、制裁甚至武力相向;有赖于大国主动承担国际责任和义务,管控彼此之间的分歧,聚焦合作,而不是脱钩、对抗。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兼具公共产品与战略工具双重功能的议题,全球基础设施具有明确的发展与安全含义,因此,该议题在国际政治中呈现出嵌入"发展—安全联结"的基本态势。当前,在大国战略竞争结构之下,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与国际社会"发展—安全联结"都具备议题拓展的政治动力,两者互动推动着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领域在不同层次上展开更为复杂化的聚合,扩展了当前"发展—安全联结"在国际政治中的适用范围,也强化了基础设施对安全与发展的依赖程度。基础设施与"发展—安全联结"互动呈现出螺旋圈层的架构,即主要通过议题维度的立体配置逻辑、制度方面的双重建构逻辑和演变方面的系统嵌合逻辑等方式,更紧密地与"发展—安全联结"发生互动关联。一个"发展—基建—安全联结"正在浮现。全新的联结也在重新塑造安全与发展两大议题,并在议题设定、行为逻辑、国际制度、全球治理和运作环境方面影响着当前的国际秩序。这种正在出现的"发展—基建—安全联结"可能对中国推进"一带一路"基建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石斌 《国际安全研究》2013,(1):19-40,154,155
国际安全的实质是共同安全,有赖于国际社会在安全观念和安全战略上的基本共识。由于20世纪以来全球国际体系的形成及其文化多样性,世界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巨大变革,尤其是民族主义与大众政治的兴盛、超级强权的出现及其意识形态对立,此种共识或价值基础已相当"稀薄"。在战略文化上,存在着对抗型与合作型的差别;在安全观念上,存在着对国家安全、国际安全或全球安全的不同价值偏重;在安全策略上,存在着霸权、均势与制度等模式的竞争。而避免重大战争、维护国际体系稳定与各国独立生存仍然是国际安全的首要目标;促进经济正义以避免国际经济秩序失衡所衍生的国际国内冲突、应对影响人类生存环境和生存状态的全球性非传统安全问题,正成为新的难题。在安全相互依赖的时代,国际社会必须重建共识,奉行以共同安全与合作安全为价值导向的、真正的"国际安全战略",否则将难以摆脱纯粹自助与竞争型"国家安全战略"所造成的安全困境。  相似文献   

15.
<正>薛兴国在《俄罗斯国家安全战略的演变》(载《军事历史研究》2010年第2期)中指出,俄罗斯建国以后,其国家安全战略围绕大国复兴这一主线,总体上经历了从"消极防御"到"积极防御"再到"战略反攻"的演变过程。2009年5月公布的《2020年前俄罗斯联邦国家安全战略》表明,俄罗斯已经结束过渡时期,  相似文献   

16.
2019年,哈萨克斯坦(以下简称哈国)顺利完成了自独立以来的第一次国家权力更迭:托卡耶夫高票当选总统,为哈国多年的政治"接班人"疑云画上句号,也为哈国未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进入2020年后,国际形势剧变,全球经济开启"倒车档",在此冲击下哈国经济雪上加霜.新总统上任后兑现竞选诺言,一方面延续纳扎尔巴耶夫时期的内...  相似文献   

17.
缅甸的政治转型进程表明,只有将观察的角度从客观的外在条件转移到行动者们的“意义制造”过程,才能全面理解当前缅甸政治的演变。缅甸2019年修宪与2020年大选虽然没有对军方的权力产生任何实质性的影响,但却引发了缅甸近10年来最严重的政治动荡,即2021年军人接管国家政权。原因在于,这两起事件在其“表演”过程中产生了远超其事件本身的戏剧性意义,使缅甸军方感受到严重的威胁,并深刻地破坏了民盟与军方的关系,最终促使军方以“接管权力”的方式来解决这场危机。  相似文献   

18.
<正>2015年10月15日,由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塔里木大学非传统安全与边疆民族发展研究院、国际关系学院《国际安全研究》编辑部、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国际展望》编辑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国际安全研究论坛暨"复合地缘政治与跨境安全治理"学术研讨会在塔里木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三十多家单位的近百位国际安全研究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本次会议。塔里木大学党委书记王选东、国际关系学院  相似文献   

19.
东北亚论坛     
正2020年选题参考1.中国大国外交战略与周边外交研究;2.重大全球性问题及全球治理研究;3.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研究;4.区域一体化前景与东北亚区域合作研究;5.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研究;6.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研究;7.东北亚国家重大政治、经济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东北亚热点问题研究;9.东北亚地区人文合作与交流研究;10.海洋权益、国际争端与安全机制研究。微信公众平台《东北亚论坛》为加快国际化、数字化进程,扩大期刊的影响力,提高期刊的综合实力,进一步加强与读者、作者的沟通,从2015年开始推出微信公众平台。  相似文献   

20.
菅义伟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沿袭并发展了"安倍路线",其以印太地区为重点,升级日美印澳"指导性安全联盟",深化多边多层安保体系,强调经济安全保障议题,强化供应链安全,并经历了从反对构建"亚洲版北约"到利用多边围堵制华的路线转变。国际形势和印太权力格局新变化、美国对盟国的政策调整,以及推动战后日本安全战略转型和迎合国内政治需求等是菅政府调整和深化国际安全战略的主要动因。菅政府的国际安全战略在能力和框架上均存在缺陷,背后的安全理念也不符合时代潮流,难以获得地区国家的广泛支持,但其产生的复杂影响需要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