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中国文化影响力居世界第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雪梅 《党建》2009,(2):62-62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近日在北京发布《中国现代化报告2009——文化现代化研究》。报告依据2005年世界各国的各项指标数据,认为中国的文化影响力指数在全世界排名第七,居于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之后。  相似文献   

2.
信息广角     
中国综合国力世界第六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黄皮书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中国排名第六。报告显示,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显示了超强的国力。英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二。俄罗斯排在第三,但各种力量极不均衡。日本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七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整思路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共融于实现和谐世界。和平崛起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科学发展观为和平崛起提供国力保障,也为和平崛起提供动力支持;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与"和平崛起论"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整思路中的两个组成部分.两者体现了鲜明的时代主题,共融于实现和谐世界.和平崛起是中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路径选择和目标指向,科学发展观为和平崛起提供国力保障,也为和平崛起提供动力支持;科学发展观也是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的表现.  相似文献   

5.
李建民 《探索》2003,3(2):104-108
近几年,关于新世纪中国社会发展战略的争论逐渐增多。世界政治经济和国内形势的变化,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提出了许多值得研究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加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确定合适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是实现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客观需要。  相似文献   

6.
《支部生活》2006,(3):44-44
近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国际形势黄皮书《2006年:全球政治与安全报告》。黄皮书对世界主要大国的综合国力进行了比较,中国排名第六。报告显示,美国以几乎所有项目的绝对优势排在第一位,综合国力遥遥领先其他国家,显示了超强的国力。英国综合国力排在第二。俄罗斯排在第三,但各种力量极不均衡。日本的综合国力排在第七位。日本国力资源很强,仅次于美国,除自然资源外在所有项目上都排在较高的位置。  相似文献   

7.
刘洪在6月22日的《新华每日电讯》上撰文指出:曾几何时,“中国威胁论”在一些国家大行其道。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中国威胁论”略有平息,“中国独秀论”却又露苗头。在一些西方人士看来,中国是最大新兴经济体,经济发展“一枝独秀”,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应该承担起“更多重任”甚至“拯救世界”。客观看,中国国力在改革开放30多年后已今非昔比,外界也已认识到,  相似文献   

8.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大国外交的核心逻辑,需要从多维度多层面系统把握。走和平发展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历史观理论基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历史渊源、“两个大局”现实观照、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实践经验系统总结的四重逻辑体系,建构了理论—历史—现实—实践“四位一体”的中国式现代化图式,充分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和平发展特色,向世界生动诠释了中国和平发展的现代化道路是对西方侵略掠夺、殖民扩张型现代化之路的全面超越。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国的社会建设只能采取重点推进的战略。一方面,中国目前尚处在社会建设的初期阶段,社会现代化的起步阶段,最紧迫的任务是奠定社会建设的基础。另一方面,中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力还比较薄弱,还缺乏全面推进社会建设的客观基础、体制基础。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社会建设总体上只能采取从重点建设到全面建设的推进战略。当前阶段的社会建设只能采取重点建设的战略,即以解决民生为重点  相似文献   

10.
○ 200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可达 8700亿元,按现行汇率折算超过 10000亿美元,顺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目标,生产力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综合国力位居世界第七,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商品短缺状况基本结束。   ○农业结构调整积极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上了一个新台阶。   ○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显著成绩,能源、交通、通信和原材料的“瓶颈”制约得到缓解,其中高速公路通车理程突破 150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三。   ○以电子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迅速…  相似文献   

11.
《山西发展导报》2000年6月27日刊登报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梦奎强调——靠增加有形资本缩小不了东西差距》。文章说,开发西部是关系中国现代化水平全局的一个重要战略问题。中国综合国力世界第6,现代化水平却居世界第66,人均GDP更在世界下游。当深圳特区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时,西部地区还有人  相似文献   

12.
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千百年形成的民族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几十年培育起来的优良传统,理应得到继承和发扬.但是,把艰苦奋斗作为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基本国策,至少在三层含义上超出了我们以往的理解:第一,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具有道德象征意义的优良品质,而且应当成为具有实在法律意义的行为规范;第二,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行为规范,而且应当成为国家、政府以及各行各业制定现代化发展战略、方针、政策、规划的总原则;第三,这里的艰苦奋斗不仅是一时一地克服暂时困难的短期政策,而且应当成为贯穿整个现代化过程的长远之策.所以要如此,实在是中国现代化艰难之路的客观要求.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速度,物质生活水平及其国力,归根到底,是由其生产力的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的.生产力是人类的物质生产能力.它取决于各种生产要素的形式与组合  相似文献   

13.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建设新中国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建国初期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进行尝试性的探讨。第一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工业方面的现代化思想;第二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农业方面现代化思想;第三部分谈刘少奇关于政治方面现代化思想。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不但在当时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学界对中国式现代化的诸多认识分歧,均与对其范畴的不同理解有或多或少的关系。事实上,中国式现代化应有狭义、中义、广义三种范畴。马克思、恩格斯的现代化理论与列宁、斯大林领导国家现代化建设的相关理论,对中国式现代化的形成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近代以来相关文明理念及西方现代化理论,则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调整优化产生了重要作用。中国式现代化经历了萌芽(1921—1952年)、起步(1953—1956年)、曲折(1957—1978年)、加速(1979—2012年)、优化(2013年至今)五个演进阶段。  相似文献   

15.
朱承  李子白 《党史文苑》2008,(5):30-31,38
刘少奇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为建设新中国和推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本文主要分三个部分对建国初期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进行尝试性的探讨.第一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工业方面的现代化思想;第二部分谈刘少奇关于农业方面现代化思想;第三部分谈刘少奇关于政治方面现代化思想.刘少奇的现代化思想,是在客观分析国内外主要矛盾变化基础上提出的,符合中国国情,不但在当时产生了积极作用,对于今天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然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平与发展的国际环境。在和平与发展的主题下,国际格局日益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综合国力的竞争,尤其是经济和科学技术在世界竞争中的地位日益突出。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充分认识科枝进步对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决定因素,加大改革和开放的力度,增强国力,为国际新秩序的建立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WTO与中国     
加入WTO对轻工重点行业及产品的影响 王力争 《经济管理》2000.2WTO与中国电信业新监控框架 张昕竹《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00.1“入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郑秉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加入WTO:银行业是否应首先对内开放? 黄学东 《中国国情国力》2000.2加入WTO对中国经济的深远影响 孔繁建等《中国国情国力》2000.2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现代化,作为一个客观的历史过程,自鸦片战争起即已卷入了世界现代化的浪潮之中。尽管它起初缓慢,被动而不深刻,但经过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不断加速,终于汇成了一股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五四运  相似文献   

19.
余杰 《唯实》2004,(4):93-94
中国离现代化还有多远?中国社会科学院专家曾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测出:中国离现代化只需13年。专家指出,中国的现代化水平居世界第6 6位,比1993年上升了7位。从主要指标看,中国有4项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3项超过了现代化标准。其中成人识字率83% ,超过了标准80 %和世界平均71%的水平。报告认为,2 0年间中国现代化指数平均年增长1.6 % ,按此速度预测,还需要13年的时间就可以跨入现代化的门槛。“专家”的话是权威的,尤其是在中国这个迷信专家的国度里。因为专家这样说了,所以我们就兴高采烈地宣告:我们已经是“准现代化”的国家了。13年的…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是顺应世界政党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科学发展的客观要求。虽然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就有学者提出党的现代化问题,但是真正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则是在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以后。这篇重要讲话吹响了新世纪推动党的现代化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