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普世价值”的价值哲学审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普世价值”是一种似是而非的话语形式,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作为西方“民主、自由、平等、人权”的代词,“普世价值”是西方推行意识形态霸权和文化帝国主义的手段。它既缺乏客观的价值形成基础,又忽视价值观念体系的独特性,是造成当代世界价值冲突的主要根源之一。批判“普世价值”崇拜,澄清“普世价值”与国际公认价值的根本区别,有助于增强把握引领国内社会思潮和培育国际公认价值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2.
"普世价值"思潮作为较早流入我国且影响较大的一种西方政治思潮,极具蛊惑性、欺骗性、迷惑性,近几年来又沉渣泛起,给我国的意识形态领域和人们的思想政治观念已经并继续带来诸多消极影响。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必须进一步弄清和剖析"普世价值"思潮的内涵、由来和演变,自觉抵制其在我国社会的持续流行和消极影响,这应当是当前意识形态领域和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3.
"普世价值论"是资产阶级学者"发明"的一种理论,它一方面体现出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另一方面体现出形而上学的方法论.资产阶级学者无法用阶级社会的眼光去发现超越阶级和历史发展阶段的价值观念,这是西方"普世价值论"的根本局限.马克思主义者要科学应对"普世价值论",即在深入分析其理论的错误本质的同时,进一步将"普世价值论"与"普世价值"予以明确区分.  相似文献   

4.
揆诸当下,全球一体化进程不断推进,人类社会面临巨大挑战。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解决差异性难题和实现各国人民共同价值诉求而提出的普遍性价值,顺应了时代发展潮流。西方“普世价值”在生成逻辑、价值逻辑以及实践逻辑三重维度上与全人类共同价值呈现根本差异。全人类共同价值以其科学的理论特质、正义的伦理内核、共建共享的实践导向实现了对“普世价值”的自觉扬弃与多维超越。深刻明辨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迥异,准确把握全人类共同价值对“普世价值”的扬弃超越,积极探索新时代中国推进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建构进路,对于维护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5.
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创新内容,是新时代新征程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和崇高使命。坚定不移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亟需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四大关系。一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全人类共同价值观的关系。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价值是一种关系性存在,价值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意识,两者之间是价值存在与价值观念的关系。二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系。从价值存在层面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内核,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实践场域;从价值观念层面来看,全人类共同价值观是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前提。三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普世价值”的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是世界历史时代全人类共同利益的深刻价值表达,是真实的全球性人类性价值,实现了对虚假、虚伪的“普世价值”的批判与超越。四是全人类共同价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关系。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当代世界各国各民族核心价值的最大公约数,没有脱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两者是普遍价值与特殊价值、价值一般与价值具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回溯西方法律思想史可以发现,兴起于近代的古典自然法学派和历史法学派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普世价值"的建构与解构提供了一定的法理支撑,而这根本渊源于两大学派自身所处的对立关系。受政治等因素的影响,现代社会中"普世价值"的适用主体被过于泛化,其对普适性、一般性的强化已经超越了对民族性、历史性的尊重,使得"普世价值"逐渐沦落为西方的意识形态侵略工具,政治色彩愈发浓烈。也正是由于现代社会这种越来越频繁的文化意识形态输出,对"普世价值"进行解构的重要意义得以彰显。世界需要的是鼓励各民族和国家,特别是有着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和国家,敢于突破包裹着"普世价值"外衣的西方文化霸权,清醒地认识到超越历史、民族、阶级的"普世价值"是根本不存在的,共同的价值追求背后的民族性、历史性同样不容忽略。各民族、国家应当在正义、自由、平等等价值追求的指引下,尊重自己的特性,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7.
如何认识和对待普世价值,是建设社会主义价值体系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课题。普世价值是全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反映了全人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价值共识。我们不应陷入"左"的思维怪圈,简单地将普世价值打上资本主义的标签。应该以宽容、开放的心态汲取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不断丰富和发展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从而掌握普世价值的话语主导权,逐步从价值体系上瓦解资本主义。  相似文献   

8.
罗归国 《理论前沿》2004,(16):37-39
全球化发端于经济领域,但是深刻地影响到了人类生活的各方面,也从而导致了文化全球化。与文化全球化有紧密关系的一个问题是价值是否具有普世性。人类社会文化发展史证明,人类社会具有某些共同的基本价值即普世价值。历史证明,一个政党对待人类普世价值的态度,将对其政治实践发生巨大影响,我们要在思想理论建设中进一步加大开放性,认同和接受人类普世价值,不断吸取人类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9.
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不开对于普世价值的认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有关论述给我们认识普世价值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方法,即普世价值是具体存在的,是人们在一定阶段关于一些基本价值诉求达成的共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共同价值观,并非永恒的;它是基于共同的利益而产生和存在的,一旦共同利益消失,普世价值也就没有必要了。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普世价值是在人类社会进步和交往中逐渐形成的具有一定社会历史性、一定具体差异性、共同的基本价值准则和理念。那么,我们要建构的作为普世价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协作、以人为本、共富、和谐作为其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现在学术界对全球化的看法众说纷纭,但无论是西方还是我国学者,大都认为全球化的潮流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作为全球化的产儿普世价值,自然成为近来学术界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普世价值的崇拜者看来,普世价值就是西方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人权。本文将从西方所主导的普世价值维度来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所面临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普世价值论"是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领域的范畴,属于资本主义价值体系阵营。具体来说,"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存在本质区别:一是"普世价值"和"核心价值"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二是"普世价值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哲学基础、理论实质及价值旨向上是相悖的。因此,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阶级分析法去剖析、比较"普世价值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内涵、哲学基础、理论实质及价值旨向等方面的差异性,这对于有效抵制"普世价值论"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滋生、蔓延,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近年以来,“普世价值”和“普适民主”等这些词语频频出现在报刊、网络媒体上,形成了一股为学界所关注的思潮,引起了人们的热烈讨论甚而争论。这股思潮的出现有着复杂的国内外背景,其矛头指向有着极强的政治指向性。为了辨明真相,捍卫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顺利构筑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文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对“普世价值”和“普适民主”进行了探讨式分析,并指出其政治实质及危害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普世价值可以划分为一般性普世价值和特殊性普世价值。一般性普世价值无涉政治意识形态,而特殊性普世价值关涉政治意识形态。普世价值之争的焦点在于是否关涉政治,否认普世价值的人将其看  相似文献   

14.
从人类千百年的历程来考察,价值观不仅具有阶级性,而且是历史地变化着的,不仅在名称上有变化,而且在同一名称的内容也有着变化。所谓的普世价值只是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金钱选举制下的现代性、自由、个人权利、民主、理性,只能是资产阶级才享有的现代性、自由、个人权利、民主、理性。我们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资产阶级"普世价值"的实质与危害;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努力排除资产阶级错误思潮的干扰,全面深化改革,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改革与发展方向,开创更美好的明天。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治理体系深刻变革的时代语境下,全人类共同价值是着眼于两个大局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提出的价值理念和公共产品。全人类共同价值厚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世界文明优秀成果,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经验萃取。其中,和平与发展是人类的共同事业,公平与正义是人类的共同理想,民主与自由是人类的共同追求。全人类共同价值是对西方“普世价值”的根本性超越,也是中国智慧和大国责任的生动体现,为国际话语注入了中国智慧。在新时代背景下,重新审视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内容体系与当代价值,对打破西方“普世价值”造成的价值困扰,凝聚人类思想共识,促进人类社会全面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从伦理学意义上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包括两个方面,即:“价值存在体系”和“价值观念体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基础之上,并糅合了伦理学中人的价值、经济价值、政治价值、理想信念、行为规范和心理品格等价值理念,通过凝练和升华而形成的。既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又符合了伦理学的内在要求。因此,伦理学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关系密切,伦理学的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理论源泉,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则是伦理学的外显。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抵制西方"普世价值"的冲击、积极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树立价值自信意识与文化自觉意识的时代要求,是社会思想和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发展先进文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觉的重要标志,是发展文化软实力、积极参与国际竞争以实现中国文化自觉的现实需要,是全球化时代主动参与世界价值构建、展现中华民族价值自信与文化自觉的重要表征,具有深刻的时代内涵,充分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高度的价值自信和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8.
中国道德文化植根于集体主义文化,是集体本位的社会主义价值观,而西方道德文化源于个人主义文化,是个人本位的资本主义价值观。这种差异导致了西方道德文化在中国的传播会对中国道德文化产生冲击。西方道德文化中的多元主义会削弱社会的价值共识,直接造成社会内聚力的降低,从而使中国社会面临由于异质文化的侵蚀而导致价值共识消失的道德危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为社会指明了基本的价值共识。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形成了高度认同的共同理想,社会内聚力得以巩固。只有依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才能够有效应对这场道德危机。  相似文献   

19.
价值意识是对客体与主体关系的反映形式,是人类价值关系、价值生存和价值实践的精神形式,主要表现为知识、科学和真理等,其内容包括价值认知、价值评价和价值选择。价值观是价值意识的观念形态或称价值意识的高级形态,任何价值观都是一定主体的价值观,是主体的信念、信仰、理想等。社会主义价值观是一个观念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战略任务。从价值主体的角度来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就是社会主义价值观。当前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当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有着学术创新的价值,它揭示了价值论与科学论的统一性,把价值观的社会本位同个人本位正确地结合起来,在多元社会中寻找并确立了具有包容性质与引导作用的核心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文化价值在于抓住了当代中国新文化的根本,整合了中西价值观的合理因素,促进"和谐世界"的文化思想的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改善党的思想领导、加强全国人民的政治团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政治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