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子属 《今日民族》2009,(12):30-32
婚歌滇西北藏族、纳西族、傈僳族在婚礼中均有对唱婚礼歌的习俗,内容十分丰富。婚歌较为自由,有七言、八言、九言的,多为一段曲唱一段词,几句为一段,三段为一首。也有三句、四句、五句为一首的。曲式多为上下两段,曲调重复。  相似文献   

2.
丽江纳西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民间广泛流行的曲调极为丰富.<谷气>是纳西人百唱不厌的传统曲调之一.它节奏自由舒缓,旋律独特奇异,曲调韵味浓郁缠绵,可在山间和田野自由抒情地独唱或对唱.声腔婉转动听,唱调精彩感人,使歌迷流连忘返,如痴如醉.  相似文献   

3.
变迁,是事物发展的必然规律,文化亦然。可是,在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民族文化的发展却显得相形见绌和无所适从。笔者常年穿梭于田间地头,试图把云南民族民间濒临失传和已经消失的传统手工工艺、民间信仰仪式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个案形式整理出来,就算是一次抢救行动吧。  相似文献   

4.
赵芳 《今日民族》2009,(9):I0002-I0002
9月9日至13日,云南省第六届民族民间歌舞乐展演在玉溪市举行。  相似文献   

5.
李劼 《思想战线》2004,30(4):64-68
文化变迁是一场纷繁复杂、生动万千的过程 ,不是某种文化在同一时间全部发生变迁。从纵向看 ,文化变迁的速度越来越快 ;从横向上看 ,文化变迁始于文化中某个成分的变化。一个民族与周围民族的交往 ,往往会打破其文化运作的均衡状态 ,又终因文化的整体性特征而形成新的平衡。由于民族间及国家间交往的频繁 ,文化变迁中的自变量越来越难以预测  相似文献   

6.
甘雪春 《思想战线》2001,27(3):82-87
20世纪后半期,特别是80年代中国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大批西方学者得以前往丽江,对纳西文化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他们或与纳西族学者进行合作科研,或是直接进入纳西村寨进行田野调查,用西方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对纳西文化进行了全方位研究.如杰克逊、孟彻理以及80年代以后成长起来的西方年轻人类学家,他们在纳西族的宗教哲学、婚姻家庭、亲属关系、社会结构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7.
丽江纳西族妇女的衣着,不仅具有美观、保暖的实用功能,而且还具有适应生产劳动的特殊功能,以披星戴月为标志的纳西族妇女服饰,充分体现了纳西族妇女的朴实与勤劳。一般纳西族妇女所穿的右衽齐膝长褂与旗袍相似,但下摆和腰身都比较宽松。长褂多为蓝色或其他深色布缝制。宽袖,袖长至手腕与肘关节之一半处。袖口镶一道5厘米左右的边。长褂外着黑色、深蓝色或紫红色的坎肩,右衽、无领。坎肩一般用毛呢、氆氇、帖匹(一种当地产的细密的毛织品),再加衬里。腰系百褶围裙,背披一块长约50厘米的洁白绵羊皮。羊披上方缝有一块长方形的黑色毛呢披肩做装…  相似文献   

8.
林利,靓丽、大方,更重要的是有一颗善良的心。她是中国大唐集团广西分公司的职工,十年如一日默默地资助纳西族女孩何金月上学。在2008年,19岁的何金月考上了云南大学。  相似文献   

9.
在力量崇拜、英雄崇拜的驱使下,纳西族先民产生了目的在于获取猎物,促使人类繁殖和获得超自然力量的,带有身体活动性游戏性质的狩猎巫术仪式。在园圃经济、游牧经济及集约化农耕的影响下,这种巫术仪式通过宗教仪式民俗化演变成了喂默达窝仁仁狗撒尿等具有休闲体育性质的纳西族传统娱乐活动。随着纳西族先民经济生活方式的转变,狩猎文化也随之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异,放猎狗、鹰猎从众多狩猎方式中脱颖而出,演变成为具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文化内涵的驯鹰、遛狗登山等休闲体育活动。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新中国纳西族的图书出版事业不仅开辟了纳西族历史的新纪元,也翻开了纳西族文化史新的一页。半个多世纪以来,纳西族的图书出版活动大体经历了纳西族图书出版的新兴发展阶段、动乱时期的阶段和改革开放30年的发展阶段三个时期。  相似文献   

11.
在纳西族的东巴文化中 ,以联想和类比的方式表现出来的性象征情况非常明显 ,当中保存有很多以自然物象征女阴、男根的现象 ,甚至连宇宙起源的模式在东巴神话中 ,也完全按性行为方式进行构拟 ,自然万物的衍生被类比为通过性行为而生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走进建水绵延百里的彝族山寨,便可欣赏到至今流传于城镇乡村的民间歌舞艺术。其中,四大腔(海菜腔、沙莜腔、四腔、五三腔)和烟盒舞最具特色。 四大腔音域宽广,高亢激昂,婉转动听,曲中套曲,腔中套腔。唱词汉语,七言四句,内容多为情歌、山歌。世间万事万物,经口即成诗句;是憎是爱,出声直露情怀。月明星稀的  相似文献   

13.
纳西族主要聚居在云南省丽江市的古城区和玉龙县,散居于永胜、宁蒗、维西、鹤庆、香格里拉等县。纳西族往往居住在山川秀丽、河流纵横、景色优美的地方,这些地方民风古朴,文化深厚,令世界各国游客为之向往。特别是丽江古城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后,受到海内外的高度关注。丽江成为世界最理想的旅游城市之一,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重要的是纳西族最为有效完整地保持了它鲜明古朴的文化特色,从古老的东巴象形文字、宗教仪式、绘画艺术、纳西古乐到建筑风格、日常生活、服饰等等都具有无限的魅力。纳西族的服饰是我国少数民族服饰中的一朵奇葩,尤为值得关注的就是有“披星戴月”之称的女性服饰羊皮披肩。  相似文献   

14.
15.
时下热播的40集电视连续剧《木府风云》,讲述了明代云南丽江木氏土司统治时期,家族内部腥风血雨的争权夺势和权力更迭的恩怨情仇。明朝木府发生政变,年轻的木增来到京城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学成后回到家乡带领族人过上幸福的生活,歌颂了木府开放亲和、诚厚谨慎和勇敢善战的民族精神。阿勒邱身负家仇潜伏木家20年,心机城府极重,  相似文献   

16.
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薇 《贵州民族研究》2005,25(6):128-134
中国西南的彝族与纳西族,在民族起源与发展上有着共同的历史源头和文化联系,其传统宗教都是从古氐羌人承袭下来的,并且都受到外来宗教文化的影响.因而"毕摩"与"东巴"教有着诸多共同点和相似性.本文试从古称谓与历史源流、主要职能与传承方式及所使用法器和经书等诸方面,对彝族"毕摩"与纳西族"东巴"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木基元 《思想战线》2002,28(3):68-70
民族服饰是各民族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内容。纳西族服饰流变的研究和纳西族服饰的传承推广 ,为各民族服饰的保护传承提供了一个范例。继承、创新是弘扬民族服饰文化的根本 ,要以文化互动的视角和观点 ,正确认识民族服饰的重要价值 ,搞好舆论宣传 ,并与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建设紧密结合 ,走与旅游同步发展的道路。从实际出发 ,采取分类指导、全面启动的原则 ,从而加快与世界的接轨 ,是我们传承和发展民族服饰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8.
纳西族     
《今日民族》2007,(8):I0015-I0015
迪庆州的纳西族人口占全州总人口的13.15%,主要聚居于香格里拉县三坝、洛吉、上江乡和金江、虎跳峡镇,维西县的塔城镇  相似文献   

19.
"热美蹉"是纳西族最为古老的一种原始习俗歌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主要流传在丽江境内的大东乡、鸣音乡、宝山乡、大具乡、奉科乡以及太安乡等地。丽江市古城区大东乡文明村位于丽江坝子东北角,全村60余户,约400余人,均为纳西族。据传承人和红亮(云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正强长子)  相似文献   

20.
民族歌舞艺术是民族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文化消费、大众文化消费语境的影响下,民族歌舞艺术在其生存环境、表现形式和意义、功能方面发生着变化.民族歌舞通过广泛融入当下大众日常生活和狂欢式的娱乐实现新的传承和发展.许多地区的民族歌舞艺术迅速复苏发展,公共民族演艺产品大量涌现,同时,民族歌舞艺术还呈现出向民族文化旅游演艺产品、商业化舞台演艺产品发展的趋势,共同演绎了文化消费语境下民族歌舞艺术的多元化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