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叶利钦蝉联总统后的政策走向和面临的问题鲍跃1996年7月3日,叶利钦在第二轮投票中以领先其强劲对手久加诺夫14个百分点卫冕成功。至此,倍受国际关注的俄罗斯总统选举落下帷幕。一、叶利钦当选总统后的政策走向从选举投票结果看,目前俄社会已分裂成了“希望继续...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现实原因,叶利钦时代美国对俄罗斯政治的影响深远。这种影响经历了美国帮助叶利钦巩固政权、支持叶利钦确立俄罗斯发展方向和维护叶利钦政权延续3个阶段。叶利钦时代美国推动俄朝西方民主制度转变是美对俄政策的主要内容和目标。每当俄罗斯国内经济和政治危机加深,美国就会加强对俄罗斯内政的干预。俄罗斯国内政治进程遭受挫折反而会加强美国内反对把俄作为战略伙伴的趋势。美国对俄实施经济援助是基于经济市场化对政治民主化具有促进作用的构想。美国把援俄当作影响俄国内局势、增强叶利钦政治地位的重要手段。美国对俄国内改革的支持主要体现在对叶利钦的支持上,并对俄罗斯人事变动施加压力。  相似文献   

3.
俄罗斯第三届国家杜马选举已于1999年12月19日尘埃落定。此次议会选举的政治分量同今年3月将进行的总统选举虽不能相提并论,但它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总统选举的预演。特别是叶利钦总统宣布辞职,普京履行代总统职责,使这次议会选举显得更为重要。选举结果对俄政局发展和总统竞选无疑将会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4.
大选前的俄罗斯政局赵龙庚1993年10月叶利钦炮轰"白宫"、解散最高苏维埃后,俄罗斯激烈动荡的局势开始相对缓和。但自今年初俄当局宣布将于年底和明年6月如期举行国家社马和总统选举以来,国内政治斗争又逐步升温。叶利钦不久前对记者说,俄大选前的形势"十分严...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于1993年10月11~13日访问日本。这是俄独立后最高领导人首次正式访日,使冷却的俄日关系开始转暖。 一、访问背景 1991年6月叶利钦当选俄罗斯总统后,俄日两国为改善关系都采取了主动态度,调整政策,提出了一系列改善关系的措施,创造改善关系的气氛,但叶利钦访日却一拖阿拖。  相似文献   

6.
今年3月,俄罗斯将举行新一届总统选举。这是普京执政八年来俄重要的权力交接,将决定俄未来国家走向。随着去年12月“统一俄罗斯党”在国家杜马选举中获胜、第一副总理梅德韦杰夫被推选为下届总统候选人,以及普京表示同意在梅政府中担任总理,下一届“梅一普组合”权力结构已浮出水面。大选后俄外交政策走向何方、中俄关系未来如何发展等问题已成为世人关注焦点。  相似文献   

7.
2月24日,叶利钦总统首次发表国情咨文,对俄罗斯过去和当前面临的政治经济形势予以全面评价,为今后的经济政策定出基调和框架。3月4日,在俄罗斯政府扩大会议上,切尔诺梅尔金总理就俄罗斯当前经济形势和今后的经改方针闸明了政府的主张。外界认为俄总理的经改报告与总统咨文一脉相承,可以说是总统政策的具体化。在总统咨文和总理报告中,对迄今推行的经济改革政策做了重大调整,正式确立切尔诺梅尔金政府于1993年8月制定的经改纲领是今后经济政策的基础,并且宣布放弃两年来推行的激进改革政策。俄经济政策的这次大调整是有其深刻的政治和经济背景的,调整后的经济政策强调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性,在改革中注意更多的考虑居民的承受能力,为他们提供必要的社会保护。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基本上执行的是亲西方的外交政策。但没有收到“融入西方社会”、“迅速走向市场经济”的效果,反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强烈不满。据此,俄当局不断根据情况进行调整。1993年5月叶利钦批准了《俄罗斯联邦对外政策构想基本原则》,同年11月联邦安全会议通过了《俄联邦军事学说基本原则》,确定了俄外交政策的基本框架,突出了民族利益、大国地位和全方位外交。12月12日俄罗斯新宪法通过后,叶利钦表示他将“维护国家的主权、独立、安全和领土完整”。现将叶利钦近一年多来的外交言论摘编如下:  相似文献   

9.
略论普京治下的俄罗斯外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普京1999年12月31日从叶利钦手中接过俄罗斯最高权力,任代总统,今年3月26日他又在大选中获胜,任总统,顺利地完成了政权交接,开辟了俄历史的新时期。俄在新时期推行何种对外政策,是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为了便于研究普京的对外政策,有必要回顾一下俄立国八年走过的外交历程,看看普京从其前任手中接过的是一份什么样的外交遗产,然后再分析普京当政后的外交思想和外交举措,从中可以看出普京对外政策的概貌和发展趋向。一、普京接过的外交遗产  普京外交是其前任外交的自然延伸。因此,研究普京外交必须弄清叶利钦外交的历程,必须…  相似文献   

10.
俄罗斯总统大选经过半年两轮的较量终于落下帷幕。选举后,俄政坛两大对立的政治力量开始调整策略,新一轮的政治较量又拉开了序幕。叶利钦虽赢得大选,却仍要面对许多经济、社会的严重困准。对他来说,大选之后并不比大选前轻松。大选后俄罗斯政治和社会局势的发展对俄共来说有机遇也有挑战。 一、俄政治局势的复杂化为俄共提供了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1.
俄罗斯的中东政策经历了叶利钦时期、普京时期、梅德韦杰夫时期三个阶段。叶利钦时期的俄罗斯中东政策缺乏战略考虑,普京时期的俄罗斯围绕国家安全、经济发展和扩展国际影响力三个目标形成了明确而积极的中东政策,梅德韦杰夫时期基本继承了普京时期的中东政策,但在中东地区的政治问题上较多强调与西方国家的合作。  相似文献   

12.
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俄罗斯因素是关系到上海合作组织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受到俄中关系、俄美关系以及俄罗斯与中亚国家关系等因素的影响,经过了两个阶段的演变,分界点是2004年下半年.本文力求对两阶段俄罗斯对上海合作组织的政策进行全面阐述,对政策的成因进行系统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其未来政策演变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叶利饮上台以来,俄罗斯与美国的关系有了突破性发展,其明显标志是叶利钦于今年6月对奖国进行了“首次正式国事访问”。这是他就任俄罗斯总统后的第二次美国之行(第一次是出席联合国安理会首脑会议时顺访美国),双方签署了“具有历史意义”和“决定美俄关系性质”(俄通社—塔斯社1992年6月14日语)的《美俄伙伴和友好关系宪章》、美俄关于削减战略核武器的《联合谅解协议》,以及有关双边合作的一系列文件、协定和多项联合声明。对此双方都宣传叶的这次访问“标志着两国政治、经济和军事关系的根本变化”(叶利钦语),也“标志着(两国)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布什语)。但在当前甚至今后较长时期内,美俄关系实际上是建立在美强俄弱、力量对比不均衡的基础上,特别是由于它们所追求的各自具体“国家利益”和目标不尽相同,这将使两国关系的发展带有明显的不确定性和难测性。  相似文献   

14.
叶利钦突然宣布提前卸职 ,由总理普京代行总统职权。叶利钦此举的目的是要抓住 1999年 12月 19日杜马选举后俄政坛出现的有利形势 ,提前三个月举行总统选举 ,扶持普京登上总统宝座 ,使其开创的改革事业得以延续 ,并使其家族的生命财产得到保障。由于促使普京声威大增的车臣形势和经济形势不会逆转 ,而且他已大权在握 ,国家新闻媒体为其所用 ,在今年 3月 2 6日举行的大选中普京获胜看来问题不大  相似文献   

15.
七月 1日 蒙古国家大呼拉尔选举初步揭晓,以民族民主党和社会民主党为主体的4党竞选联盟以压倒优势获胜。18日社会民主党主席拉·贡其格道尔吉当选为国家大呼拉尔主席。19日民主联盟主席门·恩和赛汗被任命为政府总理。 南非内阁7名部长和副部长宣誓就职,从而宣告民族团结政府不复存在。 3日 俄罗斯进行第二轮总统选举,叶利钦战胜俄共领导人久加诺夫,再次当选。 5日 联合国安理会经过复审决定,继续对伊拉克进行制裁。  相似文献   

16.
一、东方政策——俄参与东北亚经济合作的努力 “经济封闭和自我孤立使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变成了亚太地区的经济荒漠。”这是俄领导人在总结以往苏联脱离亚太经济一体化教训时的感叹。今天,随着东北亚地区的经济快速发展,俄罗斯人再也不会放弃东北亚之一片东方曙光了,深呼着来自东方的空气,沉闷的西伯利亚和远东这一广袤之地感到清新和舒展。戈尔巴乔夫当政时期,就曾为西伯利亚和远东的开放指点迷津,强调要充分利用远东地区的地理,资源优势,使其成为面向东北亚和太平洋的特殊经济区域,通过国际合作开发推动远东的发展,使远东成为国家出口产品的加工基地和带动整个东部地区经济腾飞的国际合作开发自由区。苏联解体后,俄官方为了其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仍进一步强调其“东方政策”。近几年来,这种趋势表现得更加明显,1992年7月14日,叶利钦总统就明确指出俄国外交要“坚定不移地走向东方。”而同年10月,俄外交部召开部务会议讨论外交政策的原则、方针、策略、重点等一系列问题,叶利钦亲自出席并讲话,强调俄罗斯的外交政策必须是多角度的、全方位的,在对西方开展外交的同时,同样致力于与东方国家的关系。最近,俄外交部长科济列夫在刚刚出版的新书《转变》中再次强调:“我们的东方政策作为整个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最后十多天应是俄罗斯历史上重要的时刻。首先进行了杜马选举,之后是叶利钦总统宣布提前辞职。杜马选举确立了新总理普京的政治地位,而叶利钦提前辞职是为普京成功竞选总统铺平道路。  相似文献   

18.
2018—2019年俄罗斯地方议会选举结果暴露了俄政治生态中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即便统俄党在地方领导人选举中获胜,但其在地方议会的支持率仍然处于低水平;二是反对派和外部势力纷纷指责统俄党在地方议会选举中存在舞弊现象,致使统俄党形象严重受损。上述问题引发了国内外对俄地方议会选举的广泛关注。地方议会选举是俄各党派在2021年国家杜马大选前的演练,同时也为新党获得免征集签名进入国家杜马选举提供了平台。如何从地方议会选举中汲取经验,获得更多席位,实现政权平稳过渡,是各党派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去年12月选举以来,俄罗斯政府强调发挥强大国家的作用,对内维护联邦统一、减少经济改革引起的社会振荡、打击犯罪活动;对外强调俄罗斯国家利益第一,在“近邻外国”起主导作用,力求在中东欧地区恢复过去的影响,对西方国家表现出近年少见的独立性和强硬态度。西方国家为俄内外政策的新调整而忧心忡忡,再次把俄视作最大的麻烦,双方关系进入不确定时期。西方已加强同中东欧国家的安全和经济联系。俄罗斯形势的变化给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注入了若干新的因素。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俄罗斯独立已经历了5个年头,其间充满了痛苦的磨难和艰辛的探索,既有累累的败绩,又有许多俄罗斯人认可的成果。而正是后者才使占俄全国人口1/3以上的选民在今年总统选举中下定了告别过去,走向未来,支持叶利钦连任总统的决心。五年来俄最主要的变革是: 一、政治方面 摧毁了人民政权的苏维埃制度,确立了总统制的国家政权体制。苏联解体前,政体是苏维埃制,人民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俄独立后,1991年修改宪法,开始设立总统职位,同年7月10日叶利钦就任总统。1993年“十月事件”后,解散最高苏维埃,苏维埃制不复存在,总统制正式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