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曾扩情是黄埔第一期学生,与共产党人陈赓、徐向前、蒋先云和许继慎是同学。当时被称为"黄埔三杰"的蒋先云、陈赓、贺衷寒和他源渊深厚。在蒋介石当会长的黄埔同学会中,蒋先云和曾扩  相似文献   

2.
被出卖锒铛入狱遭拷打宁死不屈1933年3月,党决定派陈赓去江西中央苏区工作。离开上海的前一天,3月24日,他到贵州路"北京大戏院"看电影,不巧和一名叫"阿连"的叛徒坐在一起。这个叛徒本名叫陈连生,原是上海先施公司学徒,后在武汉我军委特务工作处工作,1928年4月转到上海,在我党中央特科工作。他就是在那里认识陈赓的。阿连看到陈赓,装作平常的样子跟他谈话。陈赓立即从电影院出来,叛徒跟在他的背后紧紧缠住不放,就在离电影院不远的那座"偷鸡桥"前面,陈赓被那个阿连拖住了,于是,两个人在马路上厮打起来。陈赓狠狠一拳把阿连打倒。阿连躺在地下从口袋里摸出哨子"嘟嘟"地吹个不停,四周的巡捕闻声而来,围住陈赓,当场将他逮捕。  相似文献   

3.
1932年9月2日,陈赓在攻打黄安(今红安)七里坪的战斗中,右腿膝盖不幸负重伤。当时,部队终日转移,连日颠簸,他的伤势越来越重,为了他的健康,组织上决定让他离开部队,前往上海医治。不幸遇叛徒锒铛入牢狱同年11月,陈赓拖着伤腿历尽千辛万苦来到上海,找到了党组织。党组织安排他到牛惠霖医  相似文献   

4.
陈赓(1903年——1961年),湖南省湘乡人、陈赓于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参加八一南昌起义,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八路军一二九师旅长,太岳军区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纵队司令员、兵团司令员,解放以后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国防部副部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他是中国人民敬仰的老一辈革命家、杰出的军事家、教育家。陈赓是位军人,但他深  相似文献   

5.
黎伟盛 《传承》2006,(10):27-28
今年61岁的陈知建少将是陈赓大将之子,军人出身的他身材魁梧,气色红润,头上戴着一顶镶有红五角星的帽子,走起路来颇有父亲陈赓大将的气势。都说陈赓大将性格诙谐、气质豪放,想不到儿子陈知建也一样幽默风趣。记者给他拍照,他连忙摆手说:“行了,行了,你们的闪光灯把我的脸皮都磨  相似文献   

6.
吴东峰 《传承》2008,(23):22-22
1943年夏某日,毛泽东主席于延安作报告,陈赓将军忽抓耳挠腮,东张西望,后整衣起立,直奔主席台。毛泽东一愣,问:"陈赓同志,有何急事?"将军不语,取主席搪瓷  相似文献   

7.
宋任穷和钟月林,是一对在长征路上相识的革命战友。1935年他们在陕北结婚以后,相知相爱,相德以沫,共同走过了6O年的人生道路。战争和敌人没有分开他们,疾病和死亡没有吓倒他们,林彪、“四人帮”一伙的凶恶和奸诈没有压垮他们……至情至爱,老愈弥坚,两位白发苍苍的老人,谱就了一曲情真如火的世纪恋歌……长征路上初相见长征途中,宋任穷和陈赓同在红军干部团。陈赓是团长,宋任穷任政委。陈赓性格活泼豪爽,也很幽默,爱说笑话。长征路上,在紧张行军的间隙,他常常到女兵那里走走,找女同志聊天。大家都很欢迎他。有一次,陈赓约…  相似文献   

8.
史轩 《传承》2003,(2):4-6
今年2月是陈赓大将诞辰100周年。陈赓于1924年6月进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开始他的革命军旅生涯。其后20多年,他率部南征北战,许多“名声赫赫”的国民党军和日本、法国、美国侵略军的司令官都成了他的手下败将。笔者仅撷取解放战争时期陈赓和国民党一级上将白崇禧较量的史实,让读者领略这位名将叱咤风云的雄才大略。白崇禧是“中国境内第一个狡猾阴险的军阀”(1949年9月9日中央军委致林彪、邓子恢电)。他于1911年投身军旅,长于用兵,老谋深算,人称“小诸葛”。北伐战争时,白崇禧任国民革命军副总参谋长,陈赓才…  相似文献   

9.
《两岸关系》2010,(9):56-58
在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日战争中,国共两党团结合作,共御外侮。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军队涌现了朱德、彭德怀,林彪、刘伯承、杨靖字、粟裕、聂荣臻、陈赓、罗荣桓、贺龙、罗荣桓、陈毅、徐向前、叶剑英、彭雪枫、定权、吕正操、赵尚志等一大批抗日名将,而中国国民党领导的军队也同样涌现了一大批抗日名将,如张自忠、李宗仁、戴安澜等,都是为挽救中华民族于危亡之中而做出了秉要贡献的杰出人物,值得两岸同胞共同铭记和缅怀。  相似文献   

10.
《黄埔》2013,(6):F0003-F0003
10月21日,由黄埔军校同学会、哈军工北京校友会主办的《红军永远是红军——陈赓大将诞辰110周年图片展》在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举行了开展仪式,黄埔军校同学会会长林上元出席仪式并讲话,副秘书长郑琴出席  相似文献   

11.
陈赓大将担任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院长兼政委时,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大胆起用知识分子,把重担交给他们,紧紧围绕以教学为中心开展工作。短短四、五年时间,就把哈军工建设成为一所“完整的综合性的军事技术学校”。当时,教授们都住在矮小的平房里,取暖条件较差。陈赓得知后,把自己的办公室和政治机关搬到小平房里,让教授都搬进楼里。他说:“既要教授们做教务部的工作,就要让他们当部长,既要他们工作,就要他们有职有权,大  相似文献   

12.
陈予欢 《黄埔》2023,(1):57-61
<正>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军事家,杰出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10位开国大将之一。他是黄埔军校第1期毕业并屡立战功,深受黄埔师生的赞誉和爱戴,为团结黄埔将领共同致力民族独立、祖国统一大业作出了卓越贡献。黄埔生涯陈赓(1903-1961)原名庶康,别字传瑾,化名王庸、陈广,湖南湘乡县柳树铺人。自填学生详细调查表:住址登记处,湖南湘乡县二都;通信处,  相似文献   

13.
1950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兵团在司令员陈赓、政治委员宋任穷率领下,进驻昆明,宣告云南全省解放,开始了建设新云南的工作。根据中央领导同志刘少奇、周恩来、陈云对云南工作的指示,以及陈赓、宋任穷两次与滇桂黔边区党委林李明、庄田、郑伯克拟订的工作纲要,进行了组建省地领导班子、接管城市、改造起义部队、征收公粮、剿灭土匪、支援进军西藏、挺进边疆、巩固国防等工作。为保证完成以上任务,四兵团兼云南军区政治部狠抓了部队的政治教育。当时,军队任务相当繁重,突出的问题又是急需大批干部。按照党中央部署,四兵团进驻云南,要接管城…  相似文献   

14.
谭政,功勋卓著的大将,世人皆知;陈赓,叱咤风云的大将,家喻户晓。然而,这两员为中国革命的解放事业建立过赫赫战功的大将军,竟是嫡亲郎舅,又有几人知道?  相似文献   

15.
曹燕 《黄埔》2013,(2):99-102
“豫鱼然牛,朝鲜打虎,宏谋韬略湛深;电掣风驰,战斗一生,钦尽瘁。领袖学生,人民儿子,赤胆忠心不朽;松青柏劲,河岳同寿,看长明。”这是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当年给陈赓大将敬献的挽联,表达了人们对他的无尽哀思。2013年2月是一代大将陈赓诞辰110周年,为了缅怀这位充满传奇色彩和人格魅力的新中国开国大将,本刊记者采访了他的儿子陈知建将军,让他带我们走进那些渐行渐远却又值得永远记忆的将门往事。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共产党早期"情报四杰"中的钱壮飞、胡底、李克农三人的故事广为人知,而鲍君甫的经历却鲜为人知。他是我党在国民党特务机关里发展的第一位秘密情报员,他的情报工作经历如何?后来为什么一直默默无闻?鲍君甫的女儿鲍美云向记者讲述了父亲的特工生涯。"双面特工"1928年,在周恩来、陈赓等人的努力下,成功在国民党特务机关内发展了我党的第一个重要的"双面特工"——国民党驻沪特派员杨登瀛  相似文献   

17.
曹峰峻 《人民公安》2010,(17):52-55
“陈赓是黄埔军校的学生,东江之役一直跟着你,不是他从枪炮下把你背出来哪有你的今天!现在你要杀他,你天天说的礼义廉耻哪里去了?”蒋介石被宋庆龄骂得面红耳赤、哑口无言。  相似文献   

18.
李立 《两岸关系》2002,(6):20-23
大将陈赓可谓是家喻户晓。这位名将之鹰,一生极富传奇色彩。但鲜为人知的是,他的夫人傅涯是位台属。她的父母和弟弟妹妹早在1938年就去了台湾,她和亲人天各一方,半世不得相见。 这一切大大激发了我采访傅涯的欲望,几经周折,终于打听到她的住址。门铃响后,没想到为我开门的竟是84岁高龄的傅  相似文献   

19.
父亲陈赓去世时,我还在上小学,对他早年在黄埔军校的经历知之甚少。在我母亲后来整理父亲的资料和协助撰写他的传记过程中,我才逐步了解到父亲早年在黄埔的一些经历。尤其是我到部队以后,随着对中国革命史的学习,才对父亲在黄埔军校的这段历史有了更为深刻的了解。当年,父亲是抱着报效国家的目的进入黄埔军校的。1924年,黄埔军校建校时,为培养革命的青年骨干,父亲受中国共产党的委派带领部分进步青年离开广东陆军讲武堂,率先考入黄埔1期。  相似文献   

20.
朱群  俞德友 《现代领导》2010,(12):24-25
坐落在上海市区华山路的丁香花园建于上世纪初,这里环境幽雅,景色宜人,园内有枝繁叶茂的百年古树,飘香醉人的花草,风景如画的小河和九曲桥。朱德总司令曾几次下榻于此,陈赓大将、刘亚楼上将等也曾在这里治病休养过。如今,党和政府为了关心老同志,特将此园辟为老干部学习、休养的胜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