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命礼赞     
塔里木盆地内年降雨量少得可怜,只有16毫米,但年蒸发量却达到3600毫米!在素有“火洲”之称的吐鲁番,地表温度可达摄氏48度以上,人站在地面上只一会儿工夫就会热得晕头转向。如此气候条件即使很罕有的一点降雨也会瞬间被蒸发得无痕迹。这样缺水的自然环境.怎么还会盛产那么多诸如葡萄、哈蜜瓜、沙枣、西瓜之类甘美的甜果?新疆产的长绒棉在全国也是最上乘,种植面积在全国也是数一数二的,可是浇灌它们的水源又都来自哪里呢?其实这完全得益于坎儿井的修造。坎儿  相似文献   

2.
空降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个很有趣的话题,不管空降是好事还是坏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毕竟这个空降是属于少数人的事情,一般都是CEO、COO、VP等高管级别的职位,至少也是总监、总工程师之类的职位,大都职位会带个“总”字,所以对于职场大众来说都只不过是个传说!在百度上随便搜索了一下,网上对于空降的评价都不乐观。  相似文献   

3.
多年了,每天从城市西边到中心骑自行车穿街道巷子,好多景物人事都熟悉了;在靠近琐碎生活感受人间温情的同时,又陷入平淡甚至属碌。偶尔客居地乡,夜半回首过往,也曾感叹成年遭遇的一切或许正是在检验少年时代萌生的理想及伴随这理想的激情。因是市井中人,就最亲近那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发生的事情,也能体会会会众生的感情,老人说当家才知盐米贵,即懂得过日子的含义,不过人是经常要“宏观”把握前程的,如“三十而立"“五十而知天命”之类,还有今年的时尚潮流,明年的目标规划之类等等但无论如何人人有不同的每一天。而我们是如何…  相似文献   

4.
山城何处去     
《台声》2015,(4)
<正>早年台湾有很多山城,都是风物丰饶景致瑰丽的小镇。一个人的故乡在哪儿,总会油然而生莫名的骄傲与光荣感。曾几何时,今日的山城多已成人力外流,回去找不到工作的地方。但事在人为,有见识者还是愿意尝试这一逆势人生,投身到资源欠缺的环境。南投埔里和竹山都有如翻转的故事。譬如出身桃米里的邱添富,在北部工作多年,从事舞台装潢之类的  相似文献   

5.
文盲代价     
人类社会的最新发展已经进入信息时代和开始推行知识经济了。文盲、科盲、法盲之类都不能适应共同进步的要求。值得注意的是科盲、法盲虽不一定是文盲,但文盲则往往必然会导致科盲、法盲。因此,扫除文盲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6.
我的专业是钻故纸堆,平生所写的文字绝大部分是与古典文学有关的学术论文,它们当然会发表在《文学遗产》或《文史》之类的专业刊物上。我偶尔也写点非学术性质的文字,它们几乎都发表在"一报"、"一刊"上。"一报"就是《人  相似文献   

7.
虽屡有不同机构、不同人员开展诸如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类的调查,但互联网总是其中一个最强有力的选项。无可否认,互联网的出现及其快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态;但同时"双刃剑"之类的称谓也与之如影相随,在一些人眼中,谓之为洪水猛兽也未尝不可。近年来互联网领域重大而密集的诸多事项,特别是今年以来的邓玉娇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等,将互联网不可避免地推到了所有人的面前,特别是互联网给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所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更是成为公安机关亟待解决的重大事项。  相似文献   

8.
以前,我总以为所有壮烈的言辞和举动,都有个轰轰烈烈的理由;“奉献”、“牺牲”之类被弘扬的旋律、被高唱的凯歌,是心灵圣坛上供人瞻仰的——普通人难以企及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9.
李求深 《传承》2011,(2):59-59
乍一看这个题目似乎有点怪,美国当然有方舟子,因为学术打假的斗士不但有美国绿卡,是美国华侨,而且将来也是要回美国去的.但话说回来,美国又的确没有方舟子.方舟子虽然因为在美国居住多年而被许多国人认为是靠谱的"美国专家",但在美国却鲜为人知.虽然他曾经多次接受包括〈科学〉在内的国际传媒采访,但每次采访围绕的都是他在中国的所作所为.美国不但没有方舟子,也并没有方舟子之类的靠学术打假扬名立万的公众人物.换言之,即使有美国人愿意从事学术打假,这至多只是生活方式,而不成其为生存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 要实现我国的现代化,就必须改革、开放,而开放就意味着引进西方先进的文明。这里所说需要引进的不仅仅是指科学技术和经济管理经验之类,也应该包括那些属于文化深层结构的东西,特别是影响乃至支配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思想、观念等等。这一点,看来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了,但也还远不是所有的人都认识和承认了的。有些人总还是摆脱不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旧框框,即使承认  相似文献   

11.
舍生取义、杀身成仁,连眼都不眨,随地吐痰、乱闯红灯之类,“小节”尔。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闯红灯吗?一不留神,“道德”与“教养”这亲哥俩打起来了,结果可想而知。  相似文献   

12.
英文文身     
爱好文身的人,一般都喜欢采用带点神秘感的图案,如龙、凤之类,西方人还尤其喜欢用汉字文身.然而风气逆变,如今不少国人却迷上了英文文身,据说上海一家文身工作室,每月都会接待二三十位这样的顾客.可别以为他们幼稚,这些人不少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医生、教授和银行家呢!  相似文献   

13.
省钱有招     
《当代广西》2006,(14):62-62
得一个诺贝尔奖能够让中国人高兴,但对中国来说这并不是最需要的。仍处于脱贫阶段的中国急需比尔·盖茨、任天堂之类会赚钱的创新人才。——杨振宁在广州作学术报告时这样说。即使一个人身体有障碍,但仍有很多事可以达成。你负担不起一个残障的灵魂,就像难以负担残障的身体一样  相似文献   

14.
邱智宽 《广东民政》2009,(11):11-11
近期,“独居老人死于家中”、“七旬老母亲雇凶杀白粉儿”之类的人间悲剧报道日益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应对社会问题,政府部门有不少政策措施,但还未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政策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15.
英文文身     
爱好文身的人,一般都喜欢采用带点神秘感的图案,如龙、凤之类,西方人还尤其喜欢用汉字文身。然而风气逆变,如今不少国人却迷上了英文文身,据说上海一家文身工作室,每月都会接待二三十位这样的顾客。可别以为他们幼稚,这些人不少是大学生,有的还是医生、教授和银行家呢!  相似文献   

16.
图谶漫议     
一位编辑送给我几页沉迷于买六合彩的人被弄得神魂颠倒的材料。在他们心目中,一幅字画,报纸上一幅标题图等等,都暗藏着彩票号码的玄机。这些材料,让我大开眼界,原来21世纪竟还有这种“新人旧事”发生。我马上联想到20世纪60年代某些人能从一幅画中发现“刘少奇万岁”之类的“反动标语”,从一篇文章的题目(《金龟子身上有黄金》)找出它吹捧赫鲁晓夫的“阴谋”之类“特异功能”,联想到历史中反复发生过的关于图谶之类“预言”的故事。这类故事,大概是读书太少,我从未在外国历史中见到过。可不可以说它是独具中国文化特色的创造呢?如果是,倒确…  相似文献   

17.
《天津政协公报》2011,(8):55-55
<正>主食的任务是供应碳水化合物。所以富含淀粉和糖的食物都可以列入主食的行列。比如说,燕麦片就是货真价实的主食。绿豆糕、红豆沙也算,它们只是加了点糖,其实主要成分是淀粉和蛋白质。还有芡实、薏米、莲子之类,和粮食的主要成分一致,也都算作主食。土豆是相当优质的主食,法国人用它替代面包是绝对明智的。山  相似文献   

18.
吕正 《今日广西》2010,(11):21-22
什么是真正的上海本地小吃?这还真是个让人犯难的问题。小笼包、生煎、锅贴、鸡粥、汤圆、春卷……这些上海人自己心里想得出.可以冠名为“本地小吃”的食物无一不是异乡出身。但我可以保证,除了名字,大部分食物都发生了变化,尤其是味道。在上海.你也可以在大酒店、高级饭店的餐牌上找到本地小吃的身影,但那种味道多半不“正宗”.因为它们没有日常积攒的生活气息。  相似文献   

19.
时下,从城市到农村,到处都能见到“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标语;从大会到小会,随时都能听见“人民的事人民办”之类的口号。按说,“人民的事人民办”这句话是没有什么毛病的。但是,如果在实际工作中,不顾人民群众的意愿和承受能力,把“人民的事人民办”用得太多太滥,就很有可能走向反面,严重脱离群众,甚而造成党群、干群关系紧张的恶果。近些年来,一些地方在“人民的事人民办”的旗号下,向群众和企业乱收费、乱摊派。诸如“人民的城市人民建”,“人民的教育人民办”,“人民的道路人民修”,等等,等等。你不能说这些事不是人…  相似文献   

20.
精彩.是我特别喜欢、但又十分吝惜地使用的一个词。因为在我看来,精彩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不会轻易达到。有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精彩过。但你要真的达到了这个境界.我也一定会真心钦佩,并发出由衷的赞叹:精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