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每次拨打老家的电话,话筒那端总是传来母亲那遥远而沙哑的声音:"家里一切都好,我身子骨硬朗着呢,不要牵挂."然而这次,我却从话筒里听出母亲苍老颤抖却强装轻快的笑声,顿感一阵心酸,两行热泪早已簌簌而落.在这月光皎洁的春夜,我再也无法安然入眠了.辗转反侧中,又想起母亲那期待的目光.  相似文献   

2.
写给淮河     
写给淮河苏健和自幼生长在江南水乡,我却对遥远的北方的河流淮河,心驰神往,梦绕魂牵。当我吟诵着"长江之水清清如苔,行人但觉心眼开","淮光酿山色,先作旧意浓"这浓"这优美的诗句我仿佛看到故乡的母亲河长那那秀丽的身影;当我品尝着个大皮薄,粒粒如珍珠般玲珑...  相似文献   

3.
想家的日子     
男儿外在的刚毅.往往掩藏了内心最丰富的情感。母亲一针一线的牵挂,常常捻在手心,疯长在心里。对男儿来说,想家的感觉弥久愈烈.弥远愈痛。记得十二岁那年。上中学的我只身一人来到莱山镇初级中学.虽然路途并不遥远,可在一个孩子眼里,  相似文献   

4.
面对艾滋病     
寺人 《中国保安》2004,(22):26-29
每年的12月1日是世界艾滋病日,在北京的地铁里很容易就可以看到著名演员濮存昕和徐帆做的艾滋病宣传公益广告。“如果我得了艾滋病,我肯定不会告诉任何人,然后自己找一个没有人的地方,安度自己的余生。”一位刚刚有了孩子的母亲在面对艾滋病问题时对记者说道,“我一定不会再把它传染给我的孩子。”面对艾滋病,更多的人表现出恐惧与不知,如何面对艾滋病,如何正确地认识它,这个已经离我们不再遥远的词语。  相似文献   

5.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父亲的草原,啊!母亲的河……”一唱起这悠扬动听的歌儿,那跌宕动人的旋律使每个远离家乡的高原儿女心底涌出浓浓的乡情。  相似文献   

6.
“您是王博士吗7我是厦门一位患者的父亲。我女儿要杀掉她母亲!她现在正揪着她母亲的头发,将她母亲拖倒在地板上打,她母亲快被她打死了!求您救救我女儿,救救我们全家吧……”  相似文献   

7.
人之初的我,就听说遥远的地方有座桂林城,尽管不知道城市是什么,却莫名地十分向往她,竟让我想念得魂之飘飘。我曾捡到一个烟盒,烟盒上的画是一只小船停在一个小湖中,湖边有楼还有桂花树。我就把烟盒画当成桂林了,于是产生无边的幻想。某天在县城汽车站看到一个水池,水池有只小纸船,于是晚上就做了一个梦:我与母亲搭船上桂林城,船儿游呀游,可到桂林城了我们却怎么也上不了岸,船在原地打旋……从此,桂林就如母亲的柔情善意渗入我的血液。  相似文献   

8.
生命回忆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可以说母亲挑水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是村里最苦难的旋律。  相似文献   

9.
“你可知Macau不是我真姓, 我离开你太久了母亲! 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 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 三百年来梦寐不忘的生母啊! 请叫儿的乳名,叫我一声‘澳门’! 母亲!我要回来,母亲!”  相似文献   

10.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11.
童年月饼香     
旅人 《人大论坛》2010,(11):57-57
此刻,你是我不能触碰的心事 在遥远的一端逶迄,无法摆渡  相似文献   

12.
北京人民大会堂,是我和母亲永远的骄傲,是我们宁夏穆斯林民族永远的自豪!因为我的母亲是第一批代表穆斯林民族在人民大会堂工作过的宁夏人。她在人民大会堂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十年,而我寻着母亲的足迹,也在此度过了终身难忘的四年。  相似文献   

13.
黄岑 《公民导刊》2004,(3):32-33
“曾琪不见了……”2004年2月17日下午,我接到母亲的焦急的电话。曾琪是谁?是我母亲好友潘阿姨的儿子,一个20岁的智障儿。在我母亲得到消息的时候,他已经不见一天了。  相似文献   

14.
母亲的溪流     
每个人的往事中,都蜿蜒着一条有关母亲的溪流。对母亲,谁都有最基本的爱,母亲给了我们生命。但这就够了吗?我想,对母亲该有深刻的爱,这其中既有母亲拥你在怀的熨帖,又有岳母刺字般的良苦用心。我始终认为,母亲那一代人的情感硬于我这一代。这与我们灾难深重的民族有着深厚的关系。母亲蹒跚涉世的脚步不幸踏上了被日本帝国主义烧焦了的土地,中国的历史充斥着悲哀,民族的百年忧患不能不强硬那一代人的骨骼。知道母亲的童年,是“文革”降临时,母亲因为是“地主的狗崽子”,失去了工作的权利。一天,我发现母亲坐在床沿上落泪。这是…  相似文献   

15.
刘建林 《台声》2011,(8):53-53
台湾,对我来说是遥远的、模糊的。可是学生时代,我就被它的文字侵染着、启蒙着。  相似文献   

16.
心中的油灯     
记忆的深处,最难忘童年时代在那盏煤油灯下度过的时光。每次,母亲总是坐在我身旁,纳着鞋底一言不发地陪伴我读书、写字。顽皮的我总喜欢偷空观察母亲,母亲那时眼睛好使,尽管在昏黄的煤油灯下且离得较远,但母亲总能把鞋底上的针线排列得比我书写的文字还要整齐。有时候,我写着写着便进入了梦乡,醒来时却发现一字不识的母亲正盯着我写过的作业本,那神情比欣赏自己纳过的鞋底还要专注,柔和昏黄的灯光映着母亲慈祥的面容,一种说不出的感觉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滋生,可惜那时我尚未学会汉字“感动”的写法。   真正领悟母亲博大的爱是…  相似文献   

17.
日理万机的温家宝总理在看望季菱林时,说道:我拜读了你的《留德十每》一书。写得很好。书中你说我一生有两个母亲:一个是生我的那个母亲;一个是我的祖国母亲。缘此,我特地去书店寻买了季羡林的《留德十年》、《漫谈人生》两书,拜读完毕,感慨良多。  相似文献   

18.
思念母亲     
在那遥远的小山村,小呀小山村,我那亲爱的妈妈,已白发鬓鬓......" 夜深人静,远处的收音机隐隐传来了那无比熟稔的旋律?寂寞的岗亭,孤单的我,举头凝望北国的夜空,良久,我仿佛觉得那漫天闪烁的星星就是那流浪的孩子期盼着回家侍候亲娘的双眸,而那一弯泛着黄光的镰月不正是母亲那写尽沧桑的脸庞? 我想起了儿时光着小脚丫在村头小溪玩累了的时候,因为每每恰在此时,母亲那声声亲切的呼唤就会由远而近:"小狗子在哪里哩,听到妈妈的声音了吗......" 我又想起了别离母亲的那一刻?记得那年高考因几分之差名落孙山,家里早已债台高筑,想要复读已不可能,…  相似文献   

19.
母亲     
很久以来就想为母亲写点儿什么,但每每提笔劫难以落下,或许是因为母亲在我的心中太完美了,面对她,我的笔显得格外苍白笨拙。母亲是个医生,这是我一直引以为自豪的事。母亲凭着自己的学识以及热情的服务态度为病人精心治疗,不仅让偏瘫已久的老人能持杖而行,也使因中风面部抽搐的年轻人有了甜畅的笑容。有时随母亲到商店买东西,经常遇到病人或熟人与她打招呼或亲热攀谈,母亲也极耐心地倾听他们的话,解答病人提出的问题。母亲这一辈子很苦很累。听说我出生的,因为妇产医院距家车需两个小时,而我两个哥哥需要照顾,父亲又每天加班至…  相似文献   

20.
有一天.我终于对母亲把我的愧悔说了出来。我说:“那时候我实在不应该一个人吃鸡蛋,过后啥时候想起来都让人心里难受。”我想,母亲也许会对我解释一下让我吃鸡蛋的原由.不料母亲却说:”都是过去的事了.你这孩子,还提它干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