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从基层法院与地方政府、基层法官与法院组织之间的关系人手,用案例和模型剖析了司法地方化和司法行政化所引发的制度失灵等问题.由于当事人的运作,使得公检法系统、律师、相关领导都成为影响案件结果的重要人物,法官反而可有可无,扮演着傀儡角色;尽管如此,法官并没有选择一味妥协和顺从,一直都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抗争,试图对案件接近正义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2.
段绪柱 《行政论坛》2012,19(4):42-45
公私合作制中的政府在三重契约下扮演着多重角色,即显性契约中的政府角色,内在契约中的政府角色和私人部门履约的监管者、私人部门与公众争端的仲裁者。公私合作制中的政府角色冲突表现为:政府多重角色蕴涵着潜在的内在冲突,作为公共利益代表者的公共部门与私人部门在价值指向、组织文化与行为模式方面可能的冲突,政府角色实现中的信息与技术悖论,在维护公私合作稳定与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间存在着政府角色的可能冲突。消解公私合作制中政府角色潜在冲突的对策:一是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建立有序的规则体系,明确政府角色,为公私合作建立稳定的制度框架;二是构建科学合理的政府内部的分工协作机制,保证政府角色的适当实现;三是建构科学的、协同的制度体系,通过有关各方的相互制约保证政府角色的实现;四是加强政府人力资源建设,提高政府公私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3.
法官独立是司法独立的核心内容,只有独立的法官,才能够根据自由心证、理智、良知、道德来审判。法官独立的价值,主要体现为司法独立在司法方面的价值。没有法官独立,就不能实现司法程序的自治性、合理性、参与性。法官是否具备高水平的道德素质和业务素质,是法官能否独立的前提。我国应当改革现行的法官任选制度,建立科学的法官遴选、培训、见习制度,从源头上确保新入者的高素质,应当淘汰现行法官队伍中的低素质者,对在职法官进行分流。  相似文献   

4.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国家安全部、司法部于2010年6月13日联合发布的《关于办理刑事案件排除非法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赋予了法官四种角色,即非法证据绝对排除的执行者、相对排除的裁量者以及证据合法性的调查者和救济程序的主持者。有关规定既对法官实现其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角色提供了保障,也存在一些不足,应在接下来的立法工作中改进这些不足,确保法官实现其在非法证据排除中的角色担当。  相似文献   

5.
彭志忠  黄卫华 《学理论》2009,(9):120-122
法官释明权是法官的职权,被称为实现民事诉讼制度目的的修正器。为准确而公正地适用法官释明权,本文认为释明权适用应遵循尊重当事人程序主体地位、坚持法官中立、坚持公开透明、坚持适度的原则;应在诉讼请求、当事人举证、法官法律观点三个方面进行释明;释明的方式应分为口头和书面二种,口头方式以发问、晓谕两种为宜;法官行使释明的时间应是在当事人举证期限过后、法庭辩论结束之前进行。  相似文献   

6.
司法干预案件的类型与强度似可从法社会学的视角解读.田野调查的案例样本说明,行政权与司法权的不恰当定位以及行政权的不恰当行使在当今中国构成具有实际效力的权力运作规范,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和影响法官的司法活动.法院内外力量对基层司法活动的频频渗透,满足的是地方利益或是个人私利,但损害的却是法律的公正性和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7.
多重角色对现代女性健康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2008-2009年在北京、武汉、石家庄、广州四城市的1102位年龄在18-65岁的女性作为调查样本,探讨了多重角色对现代女性健康状况的影响关系。根据角色替代理论、角色互补理论和角色组合紧张理论所提出的理论观点,检验了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居住情况和生育子女四个变量的特定组合对现代女性健康所产生的交互作用。研究还进一步检验了女性在不同生命周期所扮演的社会角色同健康的关系,以及年龄和工作类型的相互作用对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处于科层与社会交界面的街道办,由于复杂场域产生的组织派出性、职能边界模糊性等问题,引发基于功能论的组织存续与未来面向的讨论,重新凸显出街道办现实的多重场域特性、内生的生存能力和组织环境适应机制。研究认为,街道办处于科层、组织与社区三重行为场域之中并有着相应的角色与行为模式,通过具有情境化与动态性、复合化与综合性、排序化与选择性等特征的调适方式缓解场域角色与行为冲突,凸显其长期存在和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逻辑。  相似文献   

9.
法官中立,是实现司法公正的要求,并对保持司法公正具有多种作用,为确保法官中立,必须进行"抗辩式"审判和公开审判,同时要加强教育和监督.  相似文献   

10.
十堰法官被刺事件的成因折射出我国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存在的制度性缺陷:程序繁琐,非诉机制不能保障公平且效率低下,非诉与诉讼机制间缺少衔接、协调规则。为此,应减少解决劳动争议必经的法定程序;回归工会劳动者代理人的角色定位,引入政府参与的三方机制,采用仲裁自愿原则并全面实行"一裁终局";构建非诉与诉讼机制间的各种衔接协调规则。只有这样改革现行劳动争议解决机制,才能从根源上避免类似恶性案件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1.
一、政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1.问题的提起。在区域一体化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还是区域外其它各级政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价体制机制下,政府既是公利的追求者,又是私利的维护者,集这两重角色于一身,必然表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法官遴选程序是选出高素质法官的保障,对保障法律正确实施、维护社会正义具有重要意义。现行法官遴选制度的弊端主要表现在:法官遴选地方化,各级法院在法官遴选上"各自为政";遴选标准模糊化,四级法院法官任职资格无实质差异;遴选程序公务员化,未确立科学的法官遴选程序。其原因在于:法院地方化倾向突出,司法权依附地方权力;法官管理行政化,人事行政程序复杂;法官员额制度未获落实,逐级遴选缺乏制度支撑。构建法官逐级遴选制度的基本思路是:建立健全符合法官逐级遴选制度内在要求的配套制度,科学设计法官任职资格、考评方式,严格规范法官逐级遴选程序。  相似文献   

13.
驻村第一书记制度是以精准扶贫为切入,破局现行的村两委班子乡村治理格局,高效结合国家治理与基层治理,助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在乡村落地实施的重要举措。基于角色理论对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工作中的国家治理代理人、乡村基层治理执行人和理性行为人的多重角色进行分析,发现驻村第一书记在扶贫实践中因多重角色冲突面临着现实困境,主要包括作为国家治理代理人却难以取信于村民、与村干部权力博弈引发基层治理难题、有限代理权力与无限职责间的冲突等问题。从多重刚性任务的角色目标定位、双重治理角色期望间的矛盾、项目定向任务的急迫性等方面,分析角色冲突背后隐含的原因,可通过多维提升驻村第一书记角色认同,提升基层治理自主性、避免角色冲突,完善权力清单下的角色管理等措施来进行调适。  相似文献   

14.
潘怀平 《理论探索》2013,(1):117-120
走进乡土、驻扎乡土,成为乡土法官,是我国农村社会独特的法律现象.乡土法官城市化的基本现状是:履职方式趋向城市化,履职场所向城市扩展,居住地由乡下向城镇转移等.乡土法官城市化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乡土法官的“朴实司法”作风逐渐丢失,乡土法官“坐堂”履职倾向严重,乡土法官重法条轻地方性知识的倾向严重等.建立城区法官与乡土法官联合办案机制,基层法官与司法协助员互动工作机制,培养初任法官乡土化的长效机制,基层法官“走庭”与“驻庭”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是乡土法官城市化的根本出路.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22)
实行法官员额制的主要目的是实现真正的法官职业化,不能等同于西方国家的法官精英化。以往的法官助理试点工作很难为现在的法官员额制改革提供借鉴,法官员额制必须在一些基础问题上取得共识和突破,才能真正实现法官的职业化。  相似文献   

16.
肖必恒 《学理论》2010,(26):127-128
通过分析我国法官制度存在的弊端及其对公正司法的影响,提出了我国法官制度改革的构想,旨在通过改革,以加快我国依法治国进程的步伐。  相似文献   

17.
胡晓东 《党政论坛》2011,(17):44-47
一、政府在区域一体化中的角色1.问题的提起。在区域一体化实施和推进的过程中,无论是区域内各地方政府还是区域外其它各级政府,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在现行的政府绩效评价体制机制下,政府既是公利的追求者,又是私利的维护者,集这两重角色于一身,  相似文献   

18.
现代社会生活的纷繁复杂性和现代法律与司法制度的精神内涵,对法官这一特殊职业群体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法院系统正在实施的“法院改革五年纲要”和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对《法官法》作的修改,也都显示了对高素质法官需求的迫切性。本文试就法官的“个人素质、政治素质、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对司法公正的影响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19.
从行政政治责任、行政法律责任以及行政道义责任这三个层面出发,分析探讨行政责任的基本内涵,并通过对公共行政实践过程中存在的责任冲突的剖析,指出在现实生活中行政责任的实现是困难的,应全面考虑外部控制和内部控制两种途径,以增进公共组织中的负责任行为。  相似文献   

20.
法官是社会纠纷的最终裁决者,他们能否公正地适用法律(实体法和程序法),直接决定着司法公正能否实现。随着21世纪80年代开始启动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转型,创立于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期的我国法官制度的弊端逐渐显现,已经不能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