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发展的时间演化规律,形成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战略格局。要突破区域差距拉大、地方政府经济行为扭曲、产业同构诸多瓶颈因素,选择明晰政府职能、推进科技创新、有序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等路径。  相似文献   

2.
吴先满  李慧 《群众》2014,(9):66-67
<正>江苏经济在经历30多年高于全国平均增长速度的超高速增长之后,目前已进入次高速或中速增长轨道。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2014—2015年,江苏经济年度增长的合理区间以保持在9.0%—10.0%为宜。一、对2014-2015年江苏经济年度增长合理区间的研判1.与全国比较从新中国成立以来这60多年的大的时间尺度或经济运行周期的长波理论来比较,江苏经济增长对比全国经济增长大体呈现出"低  相似文献   

3.
2020年:形成服务业主导经济新局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三五"如果能够顺势而为,基本形成服务业主导的经济结构,既可以形成6%-7%左右的经济增长新常态,又能够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创造有利条件;如果错失2020年"中期"这个重要历史机遇期,则不利于国家中长期发展。  相似文献   

4.
区域经济是带有自身特点的经济。安排谋划区域经济须以现有的自然条件、区位条件、经济要素以及产业基础为立足点。十堰市茅箭区的产业基础是汽车工业,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汽车产业优势和生态资源优势。为此,要实现茅箭区区域经济的持续、健康、协调发展,必须把握发展机遇,科学制定规划,合理利用资源,坚持以新型工业为核心,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创新培育市场主体机制和发展环境机制,增强经济自主增长活力,大力发展商贸服务业;调整经济结构,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壮大生态旅游业,使之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一、美国经济持续增长的表现 美国经济自1990-1991年短暂萧条后,进入持续稳定的增长时期,尤其从1996年起,其经济增长更加强劲,人们称之为"新经济时代".美国目前经济状况可以用"三高"和"四低"来加以概括."三高"是高经济增长率、高劳动生产率、高出口率,"四低"是低通货膨胀、低失业率、低财政赤字、低利率.  相似文献   

6.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增长的主要特点及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历了持久的高速经济增长,年均增长率达到9.8%.这段时间的经济发展有高增长、高投资、高贸易顺差、低通胀以及低要素成本等主要特点.反思这种经济增长模式可以看到经济结构的不完善,经济增长动力来源的局限以及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不足等问题最为突出.只有针对性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保障我国进一步的经济增长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对外经贸一直保持开放性、安全性和多元性。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新格局是:一方面,对外经济依存度提高到60%,中国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可逆转,多元化的对外经贸格局已经形成,中国已经参与到全球化和区域化经贸合作之中;另一方面,出口导向型模式表现出脆弱性,对外经贸关系失衡,海外贸易纠纷和摩擦事件大幅上升,对海外资源的严重依赖导致经济安全度下降。据此,需要对对外经贸政策做出进一步的调整:巩固和扩大已经形成的区域自贸区框架;更加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其他多边或双边自贸协议谈判;充分利用WTO,维护中国自身正当权益;对待TPP应以静制动,静观其变。在经济区域化框架下,一些发达国家提出用公平贸易概念来提高加入区域自贸区的标准。这种用发达国家的标准来偷换自由贸易原则的企图值得高度警惕。中国对外经贸关系格局中最大的变化是中日经贸关系降级,这是一种双输的局面,对中日经贸双方和世界经济都是一种伤害。应当优先考虑建立中韩FTA;优先解决妨碍CJK-FTA的政治和外交问题。上海自贸区的设立,将是深圳特区设立以后中国对外开放的又一重大创举,将在中国经济领域深入改革方面起到示范作用,与香港自由港形成南北呼应的效应,共同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新东方》2016,(6)
美国"次贷危机"之后的世界经济整体上陷入下行通道。近年来,除了美国经济得到了相对较好的恢复外,世界各大经济体,包括新兴国家经济一直都处在各种增长的矛盾中。传统的经济学和经济学家也因此备受责难。随着区域经济学和新地理经济学的发展,人们开始从世界视阈下关注本地区、本区域在世界经济发展中的景况,重新审视自己的发展目标、方向、政策和路径。譬如城镇化和逆城镇化、经济一体化和逆经济一体化、贸易自由化和贸易保护主义等,所有这一切都构成了对新经济增长的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9.
循环经济的空间依托:区域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兴的经济活动形式,它的运行和发展与一定的空间地域紧密相连。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条件以及区内差异或者区际差异的存在和变化,必然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产生诸多直接和间接的影响。本文重点探讨区域经济对循环经济的支撑作用,和循环经济对区域经济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区域物流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在经济增长上表现为二者的"协同效应".正确地进行区域物流的规划与管理,特别是考虑到未来物流需求的不确定性,推动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武汉为实例,运用计量经济学中边际与弹性理论,测度区域经济物流弹性,分析了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协同关系.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以来, 彭水县紧紧围绕生态保护发展区功能定位,坚持"面上保护、点上开发",深入贯彻中央和全市系列会议精神,秉持"兴于生态、立于经济、成于家园"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城市经济、民生经济,出台了生态保护发展区建设指导性意见,完善了"五化"统筹推进、"三区"协调发展的总思路,形成了"2+3+15"政策支撑体系.2014年实现农业总产值32.16亿元, 增长4.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69元、增长13.2%.  相似文献   

12.
今年第一季度,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去年以来的快速增长势头,经济增长内生力量日益增强。国家统计局宣布,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7106亿元,同比增长9.7%。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同时,如何认识、求解当前经济运行中的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同样令人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增长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增长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整体发展的原动力,它推动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整合。然而,经济的增长并不是一个孤立的过程,它必然受到各种社会因素和自然因素的制约。由于单纯经济指标的增长并不完全意味着社会的进步,因而经济增长就必然向经济发展转变;而无论经济增长还是经济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系统,人类的发展应该是经济、社会、自然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而,经济发展又必然向全面协调发展转变。从经济增长到经济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4.
姚敏 《中国发展》2011,14(4):70-74
中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伴随区域政策涮整而不断演进的。从建国后的平衡发展战略到改革开放后的不平衡发展战略,再到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以及协调发展和主体功能区相结合的区域发展战略,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实践大体分为五个阶段。该文系统回顾了中国区域经济政策以及相应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以期丰富和完善未来中国的区域经济政策体系。  相似文献   

15.
文良印 《新重庆》2007,(2):37-39,42
在去年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城市群.建设1小时经济圈.构建‘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的战略思路。这是针对我市大城市大农村、大山大水、大生态大移民的特殊市情而精心谋划的一个大战略.涉及全市的生产力布局和未来的空间发展格局.事关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事关我市的区域综合竞争力.事关长江上游经济中心目标的实现。为了深刻认识、正确理解、切实贯彻这个发展战略.有必要就相关的一些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相似文献   

16.
《时事资料手册》2010,(2):62-65
国务院近年来先后批准发布了10多个区域发展规划和政策性文件,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地区比较优势、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7.
金宗志  黎江 《当代广西》2013,(23):14-15
今年,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南宁市工业经济仍持续、健康、较快发展,1-9月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743.68亿元,同比增长22.9%。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2.6%,工业经济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首要支撑。过去,南宁市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只有20%多,工业成绩单一直拿不出手。如何补足"短板"——"南宁市经济发展的关键在工业、潜力在工业、希望在工业。"自治区党委常委、南宁市委书记余远辉提出,要以"蚂蟥精神"抓招商、抓工业,全面提升现代工业总量和  相似文献   

18.
广东区域经济差异发展的态势及协调发展的对策思路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各区域经济发展都较快,但区域经济差异却呈扩大态势。完善和创新广东区域协调发展的思路是:必须把加快山区发展作为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工作重点;加快区域产业整合与升级,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分工;统筹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走有利于区域协调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和城镇化道路;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移民搬迁和异地扶贫。  相似文献   

19.
《新重庆》2006,(12):F0002-F0002
2006年12月18日至19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经济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2006年的经济工作,部署2007年的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07年我市经济工作八项主要任务:以发展农村经济为中心任务,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以策划和实施大项目为龙头,拉动投资、消费增长,促进产业集群发展壮大:以加快产业发展和着力解决移民就业为主题,进一步推动库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以加快建设以主城为核心的城市群为战略平台,带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以节能降耗、污染藏排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以优化发展环境为突破口,提高招商引资质量和水平.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行政管理体制创新为突破口,推动各项改革;以实施“十大工程”为重点,全面推进和谐重庆建设。  相似文献   

20.
论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小平区域经济思想的总特征是非均衡发展。其基本依据是符合生产力布局规律,其主要内容是部分地区先富带后富,正确把握两个大局,共同富裕是归宿,适时转移发展重点。其基本原则是立足自身又坚持开放。邓小平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重要内容、指导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