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街头官僚置于街头官僚理论框架下,在归纳分析国内学术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街头官僚的概念进行辨析,并从街头官僚的本质属性出发,在“目标取向”、“行为取向”形成的框架之中,探讨分类可能、行为形成原因以及对其控制路径,在此基础上勾勒出街头官僚的边界,以推动该议题的规范化和深入化。  相似文献   

2.
街头官僚即基层政府公务员,代表政府与公众打交道,街头官僚在与公民的交往和互动中往往行使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在自利动机驱动和社会资本干扰下,街头官僚容易滥用职权甚至出现暴力执法等行为。本问从内部监督与外部问责两个方面的七个层面具体方法构建全方位的街头官僚行政问责体系。  相似文献   

3.
浅析街头官僚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街头官僚理论的研究是近些年公共行政理论界兴起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该理论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的发展历程,它主要关注街头官僚所拥有的自由裁量权和他们的政策制定能力。针对街头官僚所存在的问题,从政治层面上进行研究与控制已经是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由于法律不完备性和稳定性等原因,同时也是为实现裁量正义的需要,街头官僚在与公民的交往和互动中行使着广泛的自由裁量权。在自利动机驱动和社会资本干扰下,街头官僚容易滥用裁量权。必须综合利用规则控制、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和行政控制等制度和措施缩减行政裁量的空间,为街头官僚反抗社会资本提供挡箭牌,同时强化行政伦理建设从街头官僚内心注入规制裁量滥用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从街头官僚到街头领导:一个解释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官僚尤其是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一直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中心问题.但是学者们长期以来一直仅从一般意义上探讨自由裁量权.在行政学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官僚制理论、政策执行理论、职业化途径、政治学理论等都未能对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及其相对应的责任问题进行全面的解释.本文认为,可以运用领导理论来分析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和责任.文章构建了一个街头领导模型.根据模型,可以把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行为分为过程型自由裁量和结果型自由裁量两个维度,进而区分出自由裁量权的四种不同类型,清晰的划分为控权思路的提出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6.
有关中国国家治理的研究长时间关注宏观的运作模式与主体互动,忽略了联系不同主体的衔接机制。作为政策的执行者与治理任务的承担者,街头官僚不仅联系政府与民众,而且负责输出治理绩效与提供国家治理的合法性。然而,街头官僚在国家治理的整个环节中也面临着多元化的结构性问题,包括街头官僚日常工作中面临的压力、权责不一与部门冲突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街头官僚的行动能力,也对国家的有效治理造成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7.
1991年3月22日国务院78号令——《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的颁布,开创了中国的拆迁时代。而2007年10月1日《物权法》的实施则标志着后拆迁时代的来临。面对拆迁背景的变化,街道办这一典型的街头官僚组织在拆迁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不容忽视。以西安市M街道拆迁过程为例,街头官僚组织在新拆迁形势下遇到的困境与问题主要有拆迁补偿标准、寻租等现象普遍存在、村民安置回迁、村民拆后生活保障,解决这些问题主要应从明晰街头官僚角色定位、加强自身建设及约束机制、完善并落实相关法律政策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8.
群众路线与全能主义政治遗产仍然主导了当前的社会治理。这一遗产在控制街头官僚的自由裁量权、发挥街头官僚的政策创新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大城管"体制是综合治理、中心工作、压力型体制等内在机制的有机统一,而柔性执法虽然具有文明执法的内涵,但遵循的是群众路线的谱系。在传统的群众动员已经式微的情况下,如何将志愿者服务机制及媒介动员有效融入到城管实践中,是建立城市治理新格局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出租车行业准入、价格、数量以及安全和服务质量管制政策兼具经济管制和社会管制;出租车营运兼具独立性和流动性,其管制效果严重依赖于行业管制部门的街头行政能力。一线稽查因处于开放的"街头"空间,依赖于半正式行政人员,是稽查人员与驾驶员之间"面对面"的互动,容易爆发行政冲突。为了解决这一困境,街头行政发展出了中间层、分类治理和联合整顿机制。这些机制部分解决了街头行政能力不足的问题,却并未改变街头行政属性。出租车行业管制亟需通过新业态的形成改变行业管制部门的街头官僚角色。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正在通过完善执法制度体系,逐步推进警察执法规范化从量变积累向质变发展转变。这不仅是改变中国警察执法现状的必然要求,也符合泰勒提出的以"程序正义"为核心的警察合法性构建模式。然而,警察执法程序正义的实现在现实中却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街头官僚理论作为20世纪80年代西方学界对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其关注点聚焦于与公民直接互动且拥有实质自由裁量权的公共部门服务者,并从个人、组织、资源、顾客四个方面重新解释基层公共部门服务者的工作困境。警察作为典型的公共部门执法人员,街头官僚为警察执法合法性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解释框架。  相似文献   

11.
城管执法人员是典型的"街头官僚",他们处于公共政策链条的最末端,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行为不当会严重损坏政府形象和政策效力。单纯限制城管执法人员的自由裁量权并不能防止其失范行政,还需要从自律角度,加强城管队伍建设,提高城管队员素质,来对其行政进行约束。  相似文献   

12.
西方现代化国家的行政改革经历了从官僚制向后官僚制的发展。在我国行政改革过程中,理论界提出了接纳官僚制或超越官僚制的种种设想。官僚制奉行行政本位与规则中心,而后官僚制则具有行政道德化倾向,体现出公民本位与责任中心的特征。基于中国的社会性质与现实国情,以德行政应成为我国行政改革的方向。当然,这是一个需要不断发展与完善的制度化过程。  相似文献   

13.
韦伯理性官僚制作为一种理想的组织模型,其应用对资本主义的兴起与繁荣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伴随着工业文明向后工业文明的转向,现实中的官僚制呈现出许多的不足与缺憾,其本身也被看作是效率与民主的藩篱。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兴起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与摒弃官僚制呼声的高涨使韦伯理性官僚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但对中国现实官僚体系地考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理性官僚制不是多了,而是少了。因此,理性官僚制应成为现代中国官僚组织转型的目标导向。  相似文献   

14.
自由裁量作为基层官僚与现代行政的基本特征,在学术研究和行政实践中受到非常多的关注。但既有研究并未能就基层官僚的自由裁量问题构建一个相对完整的系统理论体系。一方面,已有研究很少关注横向政府部门间在职能模糊和职责交叉情况下的自由裁量问题;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如何影响街头官僚角色及其自由裁量权则讨论得并不充分,且缺乏深度的经验研究。本文以公民和基层官僚的需求为动力机制,构建了在信息化社会下思考信息技术、现代管理手段、自由裁量、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理论框架,并以杭州上城区政府管理和公共服务标准化为案例对其进行论证,讨论了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的结合对规范自由裁量和推进治道变革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马克斯·韦伯提出的理性官僚制理论适应并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工业文明,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官僚制组织成为西方社会的基本组织形态。中国在秦朝时期就建立了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其行政组织体系具有自己独特的组织规则和运作过程,具备现代官僚制组织的某些特征。但是,中国传统官僚制度是建立在以家长制形式组织起来的家族制度基础之上的,与马克斯.韦伯所倡导的现代理性官僚制存在着根本的区别。对二者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有助于加深对现代官僚制的理解,从而为现阶段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抢劫、抢夺、盗窃、诈骗等街头犯罪比较突出。遏止街头犯罪已成为公安机关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在加大街面警力部署的同时,建立街头电视监控系统,是打击街头犯罪最为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7.
转型期我国公共行政范式选择:官僚制的建构与超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官僚制在 2 0世纪取得了巨大成功 ,成为社会中一种占支配地位的行政组织体系和管理方式。但自 70年代后期以来 ,官僚制的缺陷渐渐暴露出来 ,西方国家针对官僚制的缺陷开展了声势浩大的行政改革运动。中国现在处于转型期 ,行政改革一方面要在倡导官僚制的理性精神、完善公务员制度、加强法制建设等方面建构现代官僚制 ;另一方面又要在更新行政理念和行政体制、改进服务机制等方面超越传统官僚制 ,形成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行政范式。  相似文献   

18.
公共行政改革视野下的官僚制模式与新公共管理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 0世纪 70年代以来 ,为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西方发达国家掀起了行政改革的新一轮浪潮。走向一种新公共管理的实践模式 ,成为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最基本趋势 ,而新公共管理模式由于其内在的缺陷不可能成为一种普适的行政模式 ,只能是官僚行政的纠错机制。官僚制模式因仍有其存在和发展的经济社会条件而表现出较强的生命力 ,但它日益受到人们的批评也说明引进新公共管理模式等纠错机制的必要性、紧迫性。因此 ,公共行政的制度设计不应立足于新公共管理模式与官僚制模式的不相容选择 ,而应立足于二者的相容、互补。实现新公共管理模式与官僚制模式的有机结合 ,是当代中国行政改革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9.
对城管执法人员的伦理考量——基于街头官僚理论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街头官僚"理论为视角,针对社会上频繁出现的城管执法人员与公民之间的纠纷,对城管执法人员的行政行为进行研究来考量他们的行政伦理。主要通过对城管执法的目的,以及采取的方式的合理性这两方面着手来论证行政伦理对他们的重要性,这两方面要求着城管执法人员必须要注意他们的行政行为所带有的行政伦理。  相似文献   

20.
摒弃还是完善:我国行政改革中对官僚制的取舍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官僚制管理逐渐暴露出种种弊端,因此理论界也随之出现了超越官僚制、摒弃官僚制的呼声。官僚制的确存在着种种缺陷,但它的生命力依然存在,摒弃官僚制还言之过早。我国的官僚制发展还很不充分,因此在我国行政改革中对待官僚制的正确态度应该是发展完善官僚制而不是摒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