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红  肖宗娟 《世纪桥》2011,(11):138-139
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主流是好的,但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由于高校教育市场化、功利化倾向严重,导致大学生专业技能虽然大幅度的提升,但是人文素质日益低下,人文精神日益匮乏,道德滑坡,心理脆弱。所以,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应成为当前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
提升人文素养,铸就人文精神,对于理工科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特殊的重要性。我们要在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础上,培养理工科大学生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3.
大学教育的最高价值是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当前大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是教育目标、教育过程和内容、教育方式不和谐。对大学生进行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理念。大学教育必须注重人文精神的教育内容,把培养大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整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李素萍 《探索》2004,(1):76-77
哲学教育对大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至关重要。它有助于学生人文精神的丰富和人生理想的确立:有助于学生批判精神的形成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对学生进行辩证思维能力和方法的训练。要改进我们现行的哲学教育,突出人文精神,拓展哲学教育的内容和途径。  相似文献   

5.
耿家林 《世纪桥》2014,(1):34-36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6.
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培养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目标的有效途径和重要保证。 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要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指导方针的要求下,努力开拓新的途径,运用新的方法和手段。  相似文献   

7.
医学教育中的人文精神构筑与思想政治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加强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的教育思想,在我国高等教育中越来越受到重视,并成为进一步深化高校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一项重要举措。长期以来,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中人文精神传输不够,医学教育过分强调科学技术和专业素质教育而忽视人文素质教育,从而对医学的进步和医学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制约。因此,高等医学教育也应以培养具有科学素质和人文精神的人才为目的,使新时期医学人才的知识技能结构,不仅要具有自然科学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医学知识、技术,同时也要有人文精神作为坚强支撑。加强对医学人…  相似文献   

8.
人文素质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重视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使科学与人文、技术与情感相互融合,以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提高大学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论人文精神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凤才 《党史文苑》2004,(8):102-103
人文精神是人类在实践基础上形成或体现的观念、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心理,是文化的“形而上”部分。高等教育中,人文精神是提升大学生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的关键。大学生人文精神培育应当通过树立培育目标、在教学中阐释和渗透人文精神、提高教师自身人文素养和优化校园环境等逐步实现。  相似文献   

10.
高国彩  任梦 《山西青年》2022,(6):187-189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升,社会对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有了更严格的要求,针对学生的知识能力、体育人文精神以及道德素养也有了全新的教育模式与对策。如今,高校体育教学一直停留在传授体育知识和锻炼学生身体的层面,很少会去挖掘体育精神要求,正因如此,学生的体育人文精神也无法提高。本文首先分析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其次总结了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体育人文精神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有效的对策,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于峰 《世纪桥》2012,(9):83-84
中华文化讲“德才兼备”,做人要有德,做事要有才,一个是灵魂和根本,一个是智慧和才能。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终极目的。人文素质是一定社会条件下对人们政治思想、法律意识、道德观念和心理素养在待人处事上的特定要求和行为方式。完整的人文素质要求学生具备人文知识、理解人文思想、掌握人文方法、遵循人文精神,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养的文化支撑。笔者认为,高校应该注重文化的深厚底蕴对于大学生德育发展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应该关注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这是解决高校“两课”教学困境问题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2.
凸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大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培育,其目的都是为了满足大学生求真、求善、求美的需求,都是一种提升大学生的思想境界和价值追求的实践活动。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弱效性与对大学生人文精神培植不重视紧密相关,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凸显其中的人文意蕴。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着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施主体由学校的“单主体”向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实施的“双主体”转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以使卓越工程师兼具卓越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卓越的人格魅力,要着力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协同合作,改进和创新“卓越计划”背景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QN大学千名学生进行的人文素质问卷调查,当代大学生大多具备良好的人文精神和人文关怀思想,多数情况下愿意捍卫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反映出的问题主要有两点,一是人文水平与专业水平不成正比,不少大学生人文知识相对匮乏,二是部分大学生缺乏社会责任感,人生观、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要求存在较大偏差。只有将大学教育的出发点和着力点回归到培养"人"而不是仅仅培养"才",才能真正培养科学和人文协调发展的高素质大学生,实现教育的终极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我国高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视角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学生品格塑造、审美情趣培养、中西方文化精神比较、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融合五个方面对如何开展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4,(1)
人格是一个人整体的精神面貌,独立存在于人类的精神文化世界。当代大学生由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人格发展方面存在优势,也存在劣势。音乐可以传达多方面人文精神,结合学生实际,采取恰当的方法和途径,引导学生进行音乐欣赏,进行音乐审美教育,有利于培养、完善大学生的人格修养。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教育是理工科高校育人体系的一体两面。当前理工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未能体现人文精神对大学生的思想培育功能、理工科高校的专业特点也未能实现对理工科大学生的未来职业指引等。必须积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职业教育结合的新路径,具体包括:用马克思主义自然观指导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加强大学生科技职业伦理道德培养;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之外开设选修课,提高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养,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载体,深化两种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信息时代,各种新媒体的发展对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有着重要的影响。新媒体带来的普遍交往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关注点,并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空间得到拓宽。我们要努力培养大学生面对新媒体的主体性,在"虚拟空间"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基于此,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坚持思想主导与内容多样、科学灌输与交流互动、新媒体技术与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应该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下阐述和实施人文精神.历史教育的本质是人文精神和人文素养的教育,中国近现代历史具有丰富的人文教育内涵和功能.新开设的"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承担着历史教育的功能,它对于重构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无疑是天赐良机.如果说历史是有生命的,那么高校历史教育自然也应当同样具有毋庸置疑的生命性,它必须是"有思想""有情感"的,这也正是重构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20.
范卫华 《世纪桥》2008,(10):88-88,90
从人文精神的视角透视大学生成才的重要因素,揭示伦理和审美两个元素对于大学生成才的重要意义。在伦理维度上,加强知识启蒙和理性自律,建立对社会现行秩序和规范的遵守,致力于大学生“道德的主体”建设;在审美维度上,坚持人的审美化、艺术化发展方向,致力于大学生审美的自由的主体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