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碧碧 《学理论》2014,(6):92-93
当"上海首例婚内强奸案"判决尘埃落定时,由此引发的法律与道德两者之间的界限争议曾掀起过讨论热潮,时间推移,案件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然则重新回顾此案,涉足法律与道德中间地带的价值判断走向依然面临着最终责任归属的实际选择难题,究竟是接受道德的谴责抑或法律的制裁,模棱两可的说法仍值得人们仔细探讨。  相似文献   

2.
法律经济学是当代最具影响力的法学思潮之一,其运用经济学的实证方法,分析了法律与道德的制度共存、相互支撑和功能互补等共存与律动关系,提供了一种解析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崭新而又具体形象的理论智识和研究方法,对我们深入理解和正确处理法治与德治的关系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论道德结构     
焦娇 《学理论》2013,(5):21-22
道德的完整结构是由道德意识、道德规范、道德活动三方面构成。道德的意识是前提、道德规范是标准、道德活动是载体。道德义务是一定社会或阶级按照道德原则或规范对人们的要求;道德权利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个人在社会生活中基于一定的道德原则或规范下应享有的人格、尊严以及相应的利益等。因而道德义务和道德权利是道德规范延伸的具体体现,这便构成了深层道德结构。  相似文献   

4.
融合——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乐晓勇 《学理论》2009,(32):84-85
法律与道德是规范人们行为的两大社会约束机制,追求融合是道德与法律的终极价值目标,也是人们不断探索法律与道德关系的内在动力和思想源泉。同源、同行和同归的内在逻辑联系为法律与道德的融合提供了内在逻辑切合点。根据社会法制建设进程的需要,结合我国的社会的客观实际,从理念、机制、立法因素等方面来寻求法律与道德融合的有效途径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5.
现代化:法与道德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社会控制的角度上讲,道德与法律地位的置换上恰恰是我国古老文明向近代乃至现代的一种努力——从泛道德化的传统文化氛围中解脱出来,向崇尚科学民主的现代法治社会迈进。法律规范应当占据社会控制的主导性地位。道德建设应当为之服务,起到保障和弥补的作用,而不是相反。否则,法律制度的完善就会在认同传统的目光反照中徒劳无功,法治国家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式的幻影。  相似文献   

6.
对道德起源与本质问题的解决,决定了对道德的结构与功能、道德的发展与演变等一系列问题的回答,决定了一个论理学体系的基本性质及其相关内容的倾向.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今天,我国传统的道德将面临种种挑战.如何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道德规范,将经济发展中的不合理现象降低到最小程度已成为目前道德研究的一个重点.而道德的起源和本质是任何一种道德体系的基础,本文即是从马克思主义论理学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甄真 《学理论》2012,(14):17-18
面对当前社会转型期出现的诸如道德滑坡等现象,道德法律化便随之被提出并不断加以论证。然而,倘若一切违背公序良俗的现象都用法律的手段加以解决,其后果也许只能是泛法律化。因此,明确道德与法律的界限,认清道德要求法律化的危害,具有重要的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实现法律和道德之间的功能互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律和道德之间有许多相同之处,但也有较多差异,而且存在着各自的功能优势和局限。要想使二者对社会发挥最大的规范作用,应尽量寻找二者的契合点,使其达到功能互补。利己不损人是法律和道德之间功能互补的衔接点。  相似文献   

9.
道德效力的维护机制与作为规范形式的道德,对人们的社会行为能否产生普遍的、应当执行的作用力密切相关。良心是道德效力发挥作用的内部机制,而道德规范和社会道德氛围是道德效力发挥作用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0.
人的自由是由人的本质特性决定的 ,它具有巨大的能动性。但人的自由能动性的发挥 ,是受外部客观规律和条件的制约的 ,因此 ,我们还必须研究它的受制约性。而研究人的自由的能动性和受制约性的目的 ,在于既能充分发挥人的自由能动作用 ,又能使其合乎客观规律和条件 ,这就又需要人们根据对客观世界规律的认识 ,制定出道德和法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从而充分保护和发挥人的自由能动性 ,使其达到成功。这就是自由与道德和法的本质联系。  相似文献   

11.
当代中国处于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伴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科技等因素的变化,传统道德文化失去了其对人至高无上的引导和制约作用,道德冷漠和善恶是非判断标准的缺失等道德失范问题频频出现,基于这些现象,我国道德规范的建设要以传统的重塑为立足点和起点,以生产力的发展为支撑,以人的现代化为目的,以法律的完善为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4,(34)
从文化发生学角度考察网络道德的发生是对其发生条件、结构和机制进行观念性推理而非发生时间的实证。网络道德的发生离不开网络、道德以及主体三个前提,其标志是一些包括静态的和动态的新的道德结构的形成。以网络实践为基础的内外机制共同作用促使新的网络道德结构生成。回答网络道德为何发生以及如何发生对于深化网络道德理论、解决网络道德问题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人们习惯上把个人看作道德行为的主体,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的变化要求人们把群体也作为道德主体来认识。群体道德行为对社会生活具有重要能动作用,对道德生活具有重要导向作用。无论从群体情况看,还是从社会情况看,对群体行为的道德调控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价值与道德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价值是对主客体相互关系的一种主体性描述,它代表着客体主体化过程的性质与程度.在道德价值关系中,道德主体是第一性的,客体是第二性的.道德价值关系中的主体要比事实关系中的主体拥有更多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在政治文明视野中,道德与法律之间表现出多层次、多维度的复杂关系,具体表现为:在政治价值上,道德与法律是本体与作用的关系;在政治规范上,法律与道德是主体与辅助的关系;在政治素质上,道德与法律是“灵魂”与“形体”的关系;在政治发展上,法律与道德是基础与提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经济生活中交易道德的失范,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冲击了社会成员的道德信念,破坏了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而且在国际贸易中降低了我国的公信力,破坏了中国形象。因此,在新时代新发展阶段,谋求人民的美好生活和民族的伟大复兴,亟须加强交易道德建设。富有成效的交易道德建设,需要坚持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内规与外治的有机结合,尤其需要发挥好法律的惩恶扬善作用,为交易伦理秩序的形成提供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在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这个问题上 ,道德“原罪”说始终是其形而上学的基础 ;国会和政府的道德法案是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工具 ;宪法是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保障。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约束的根本力量源于美国人民。美国公务员道德行为的约束比较成功地巩固了美国政治制度 ,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18.
试析道德法律化的限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傅小青 《理论导刊》2004,1(6):52-53
道德和法律在内涵和功能上有很多差异,这就使得道德法律化存在一定的限度。因此,不能把所有的道德问题法律化,只有那些对社会秩序维系至关重要的基础性道德才能进入法律的视域,也就是说,法律只能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相似文献   

19.
《学理论》2017,(12)
道德分为绝对道德和责任道德两类,马基雅维利将政治思考与普遍道德思考区别开来的"君主道德"就是责任道德。而绝对道德并非只存在于普通人之中,它在国家政治和国际社会中同样存在。必须区分政治标准和普遍的道德标准,在评判政治行为时,应用政治标准去审视,同时,要警惕国家利用普遍道德美化其谋取私利的政治行为。在国际互动中,不仅仅要以"国家利益至上"为出发点,而且在追求本国利益时,要努力维护"责任大国"的形象,"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相似文献   

20.
当前,道德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约束力呈弱化趋势,社会生活中许多消极现象的产生与此密切相关。在坚持依法治国,加强法制建设的今天,即在强化法律法规对人的行为的调控作用的同时,也要重视道德在社会生活当中功能的发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