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能堪此大任者,"非杭州陈望道莫属"1919年6月,从日本留学归国的陈望道受聘担任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国文教员。时值五四运动风起云涌,他与同校的夏尊、刘大白、李次九等三位教师大张旗鼓地革新国文教育,倡导自由平等思想,人称"四大金刚"。在校长经亨颐的支持和陈望道等人的言传身教下,一师逐渐成为浙江新文化运动的中心。是年11月,一师学子施存统、俞秀松等创办《浙江新潮》周刊,宣传  相似文献   

2.
2020年是陈望道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出版100周年。它的翻译和出版不是偶然的、孤立的历史事件,而是与中国共产党的创建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陈望道首译《共产党宣言》也是历史的选择。"四大金刚"与"一师风潮"1919年6月,在五四运动的热潮中,陈望道从日本回到祖国。9月,他开始在杭州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下称"一师")任教。  相似文献   

3.
陈望道(1891—1977),原名参一,浙江义乌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中国共产党发起组成员之一,第一批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者、研究者,中国著名的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教育家、语言学家。1920年5月与陈独秀等在上海组织马克思主义研究会。同年8月22日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陈望道是早期负责人之一。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1,(5):55-55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1915年初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获取法学学士学位。1919年秋回到杭州,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积极从事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初,陈望道接受上海《星期评论》编辑李汉俊等人的委托,翻译《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1,(5):55
陈望道,浙江义乌人,1915年初东渡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中央大学,获取法学学士学位。1919年秋回到杭州,在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开始积极从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11月2日,《共产党宣言》中译研究研讨会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共上海市委党史研究室和复旦大学共建的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共产党宣言》展示馆(陈望道旧居)主办。来自全国的近50位专家、学者出席研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双利主持会议。上海市档案局副局长蔡纪万、复旦大学党委副书记尹冬梅出席会议并发言。主旨发言中,复旦大学教授、陈望道之子陈振新介绍了诞生于浙江义乌、出版于上海的《共产党宣言》陈望道  相似文献   

7.
苗体君 《世纪桥》2011,(10):7-14
陈望道,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修辞学家和语言学家。他1919年5月从日本留学回国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到杭州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任国文教员,1920年9月,他到复旦大学任教,直到1977年10月29日逝世,他在复旦大学辛勤耕耘近半个世纪,是新中国成立后复旦大学第一任校长,他用极其丰富的教育思想影响着中国人。陈望道先后撰写的《修辞学发凡》、《作文法讲义》、《辞海》等书对中国修辞和语言学都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他提倡使用新式标点、提倡新式文字运动,积极支持文字改革和普通话的推广工作。陈望道在学术和教育事业上取得了斐然的成绩,但却很少有人知道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他对中国共产党的创建做出了特殊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中译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沛 《党史博采》2001,(12):29-30
在上海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展厅里,陈列着一件十分珍贵的历史文献——《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 1920年8月,中国第一个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建立,负责人为陈独秀。小组建立后,首先加强了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研究和宣传。小组成员陈望道根据日文版的《共产党宣言》,译出第一个《共产党宣言》的中文全译本,列为“社会主义小丛书”第一种,用社会主义研究社的名义由新青年社出版。 陈望道(1891—1977),浙江义乌人。1915年东渡日本,  相似文献   

9.
1920年的阳春三月,浙江义乌西乡山区的天气还相当冷。在被群山包围的分水塘村里有一间多年未修的柴屋,夜间漏出丝丝缕缕的灯光,一直到黎明。伴着灯光的是陈家老大———29岁的陈望道。他面前摆着的是震撼旧世界的巨著———《共产党宣言》。陈望道正将其由日文翻译成中文。之所以从都市潜回到这个小山村来翻译,就是因为这和反动当局水火不相容。别看他的行动十分秘密,也难免被上门叙旧的亲朋好友撞见,只有这间破旧不堪的小屋,才能使他获得安全。陈望道1915年至1919年留日,当时最为迫切的,就是把马、恩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0.
正1920年2月的一天,李大钊在北京送别陈独秀时,把一本英文版《共产党宣言》郑重地交给了他:想办法把它译成中文……中国的出路和希望就在这里!这年3月,在浙江义乌分水塘村一间久未修葺的柴屋,陈望道翻译出了中国第一本中文版《共产党宣言》。没曾想,首印时书名印成了"共党产宣言"。而这几百本印错的首译本,后来"去哪儿了""在哪儿",一时成为党史之谜。1975年1月,重病的周恩来总理又向陈望道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0,(16):115-115
1922年2月,29岁的浙江一师国文教员陈望道,带着戴季陶提供的日译本《共产党宣言》,还有陈独秀通过李大钊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借出的英译本,回到故乡义乌分水塘,潜心翻译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  相似文献   

12.
1996年8月29日,俄联邦军事检察院正式作出了为俞秀松烈士恢复名誉的决定。这位革命先驱者的历史冤案,在沉积了半个多世纪之后,终于彻底昭雪了。 俞秀松,1899年8月1日生于浙江溪埭的小山村,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创始人之一,曾化名王寿成,俄名那利曼诺夫。 五四运动时,俞秀松是杭州学生运动的著名领袖之一。他和同学宣中华、施存统、夏衍等一起创办了《浙江新潮》,并由他担任主编,这是浙江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刊物。其发行范围很广,影响甚大,国内的黑龙江、北京、上海等地,以及远在海外的日本,都有代办处。陈望道称赞它是“浙江一颗新星”! 1919年下半年,俞秀松去北京参加工读互助团,结识了李大创、陈独秀等,较早地开始走与工农相结合的道  相似文献   

13.
《广东党史》2011,(8):24-24
陈望道1891年生于浙江义乌分水塘村,1915年赴日本留学。1920年春到上海应陈独秀邀请担任《新青年》编辑;8月,与陈独秀等一起发起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任中共上海地方委员会第一任书记。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主任,  相似文献   

14.
《党建》2012,(10):38-38
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相似文献   

15.
1975年全国人大四届会议期间,身患绝症的周恩来见到时任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委员的陈望道,热切地同他握手并询问道:“《共产党宣言》最早的译本找到没有?”陈望道不无遗撼地摇了摇头说:“没有。”不久,周恩来于1976年1月不幸逝世,《共产党宣言》的首译者陈望道也于1977年10月与世长辞。  相似文献   

16.
陈望道与《共产党宣言》的第一个全译本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中国出现了一批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他们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并把它传播到中国来。《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译者陈望道,就是其中之一。陈望道于1891年...  相似文献   

17.
刘全 《广东党史》2013,(6):41-45
陈望道是中国共产党最早的五名党员之一,也是最早将《共产党宣言》完整翻译成中文的人,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陈望道在翻译《共产党宣言》过程中确立了共产主义信仰,并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出了重要贡献,后因不满陈独秀的家长制作风而退党,在党外为党的事业继续贡献自己的力量。1957年,经中央批准,陈望道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为党和国家再添新功。陈望道无论是在党内还是在党外,始终坚持了自己的信仰,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身。  相似文献   

18.
正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全文传入中国的人陈望道是第一个把《共产党宣言》翻译成中文,把这一著作全文传入中国的人。他是浙江义乌县人,1915年留学日本,1919年6月回国后,任浙江第一师范学校教师,积极从事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1920年6月,他参加了陈独秀等成立上海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他于1919年底,完成了《共产党宣言》的翻译工作,1920年8月,《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190 3年 6月 ,冯雪峰出生于浙江义乌县南乡一个名叫神坛的山村。 9岁那年 ,他放下牛鞭 ,进了学堂。小学毕业后 ,他背着家庭 ,偷跑到金华 ,以第二名的成绩考上了设在金华的浙江第七师范学校。由于读师范有官费津贴 ,加上他的成绩优良 ,祖父后来宽恕了他的这一举动。 1 91 9年的五四运动波及了金华 ,发生了反对学校当局专横压制的学潮。冯雪峰是学潮的带头人 ,被开除学籍 ,后来到杭州 ,考入了浙江第一师范 ,有幸得到叶圣陶、朱自清、陈望道等名师的教诲 ,与同学柔石、潘漠华、魏金枝、汪静之等组织“湖畔诗社”,成为湖畔诗人之一。 1 92 1年他…  相似文献   

20.
今年是陈望道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个中文全译本100周年,也是陈望道加入《新青年》编辑部进而参加中国共产党上海发起组100周年。然而,陈望道在《新青年》杂志上海编辑部的身份却成了一个问题。陈望道是否真的做过《新青年》杂志的主编?他在《新青年》编辑部究竟是一个什么角色?历史的真相是:陈望道既不是《新青年》主编,也不是一个普通的编辑,而是一个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