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0 毫秒
1.
何平 《新湘评论》2011,(2):55-56
形象,对于一个国家而言,如同对一个人一样,是很要紧的。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 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有过光彩照人的亮相,也曾有过令人汗颜的窘迫。  相似文献   

2.
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离不开国际公共关系的广泛深入开展。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是一个国家的政府系统运用传播手段协调其与特定国际公众关系的活动。政府国际公共关系有其特殊的规律性。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与国家利益密切相关。对于正在融入世界政治经济大格局的中国来说,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更具有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国家形象是一个国家的相关内外公众对其领导人、政府、企业和国民等的行为和表现的总的印象和评价,也是一个国家"软实力"强弱的具体体现.当今全球金融风暴不仅给我们提升中国国家形象带来了绝佳的机遇,而且也提出了巨大的挑战.提升中国国家形象,需要从战略的高度围绕中国和平发展定好位,用塑造领导人形象、政府形象、企业形象和国民形象等手段,全方位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大国形象的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中国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的时代之问,在理论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形象观,在实践上开创了我国塑造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社会主义大国形象的新纪元。从逻辑进路看,文明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鲜明底色与文化底蕴;东方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全方位与多角度的直观展现;负责任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核心要素与时代要求;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根本规定与独特优势。  相似文献   

5.
美国通过推进公共外交,促进国家形象构建,其做法和努力对中国树立负责任受尊重的大国形象具有借鉴和启发意义,中国从中得到的启示应该是:强大的国家实力是国家形象的基石;国家形象工程是赢得人心的战争,绝不是单方面的海外政治宣传;国家形象的塑造是一个长期的战略;要充分利用高科技资源,特别是互联网建构现代国家形象。  相似文献   

6.
课外阅读是学生获取知识、开拓视野、积累材料的重要渠道,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途径.对课内语文教学具有独特的促进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课外阅读,用形象的话来说,既是思考的大船借以航行的帆,也是鼓帆前进的风。没有阅读,就没有帆,也没有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有一个观点,衡量一个国家人口素质的四要素中,  相似文献   

7.
国家形象塑造是建构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路径,国家形象是主流意识形态的外在表现。具体而言,国家形象塑造主体受到主流意识形态影响,维护主流意识形态是国家形象的重要功能,国家形象认知偏差的根源是意识形态差异。当前,国家形象的意识形态属性有弱化的趋势,国家形象的传播效果直接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建构。在我国,良好国家形象的塑造必须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本质,始终坚定"四个自信",增强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8.
张昆 《学习月刊》2014,(5):32-33
一、我国国家形象的现状 “国家形象”一方面可以理解为一个国家留给本国公众的总体印象和评价.另一方面还可理解为其他国家公众对本国总体特征和属性的感知。前者是自我本位的“国家形象”.直接关系到本国公众的国家认同和归属感.后者是他者本位的“他我形象”.它直接影响到国际舆论对特定国家的整体评价。通常的意义上.我们讲的国家形象是指的后者。  相似文献   

9.
建设形象——无论是建设一个国家的形象,一级政府的形象,还是建设一个社会群体的形象,一个职能部门的形象,都是基础工程、主要工程。换句话说,无论享有什么神圣称号、慑人头衔的事物,只要是不具有切实而可信的像样的形象,任何强行推崇都是一阵风,转瞬即逝。  相似文献   

10.
国家形象的建构对维护国家核心利益、促进国家发展繁荣以及提升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具有不可忽视的显著作用。结合时代发展的趋势来看,国家形象的建构需要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着眼,全面分析和准确把握国际、国内的基本情况,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进而才能取得和达到良好的效果。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以来的发展历程,由于受到内、外因共同作用的影响,中国国家形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当前,在对国家形象进行新一轮的建构时,一方面,应该对不同历史时期内国家形象的定位有一个比较客观的认知,厘清和把握其中潜在的逻辑脉络;另一方面,必须辩证地看待现阶段国家形象所面临的“自塑”与“他塑”同时存在的复杂态势,并对突出问题保持清醒的判断。总之,只有从整体性视域出发,对历史和现状有一个清楚的了解,才能为新时代背景下中国国家形象的建构探索出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1.
良好的国家形象是一国走向世界的通行证,而现代奥运会,作为万众瞩目的国际性赛事是树立、传播国家形象的良好渠道,是一个国家面向世界的形象广告。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迎来了中国形象“中国制造”的好机会。因此,应以2008北京奥运会为机遇。从对外传播的高度出发,拟定北京奥运会的传播方略,着力塑造全新的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12.
刘辉 《学习月刊》2013,(2):34-36
影视媒介中的国家形象研究是构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议题.也是当下学术界的一个热点话题.在时下学术界盛行的“影视国家形象”的文化现象解读之外.进行基于媒介影像、国家影像与观者——受众之间相关性分析的国家形象的形塑机制研究.对于影视媒介的国家形象构建的探索.以及对于影视媒介传播机制自身研究空间的拓展都无疑具有相应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天津支部生活》2010,(11):54-54
随着中国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对中国越来越关注。中国在国际上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呢?皮尤全球态度项目对22个国家公众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中国在国际上实际上有四种不同的形象。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国家形象形塑问题日益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文明大国形象、东方大国形象、负责任大国形象和社会主义大国形象是对新时代中国国家形象的定位。而影响中国国家形象传播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国家自身因素、国际交往因素、传媒因素等。目前,中国在国家形象形塑方面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迫切需要通过对外传播,准确、客观、真实地塑造中国立体、全面、可信、可敬、有感召力和亲和力的国家形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良好的国际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15.
徐进 《学习月刊》2012,(17):42-43
近年来,关于软实力、话语权和国家形象的讨论在国内十分流行,这反映出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已经不满足于物质实力的快速提升,而是希望能在非物质实力上有所建树。具体到外交领域,党中央在继续坚持"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的同时,开始关注中国的国家形象、道义责任等新问题。国家主席胡锦涛曾提出外交工作要有4个"力",即在政治上更有影响力、经济上更有竞争力、形象上更有亲和力、道义上更有感召力。在这4个"力"中,道义上的感召力是一个非常新颖的提法,而且迄今少有人讨论。  相似文献   

16.
杨永茂 《奋斗》2001,(1):4-7
党的领导干部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是一个带有根本性的政治问题。对此,江泽民同志有过一段寓意深刻的讲话,他说,“领导干部的形象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是关系到党和国家、民族以及个人前途的大问题”。这是对新形势下党的干部队伍建设的深刻思考,  相似文献   

17.
新世纪以来的十年,是中国发展的“黄金十年”,在这十年中,中国内聚实力,外塑形象,国家实力和国家形象都上了一个巨大的台阶。回顾这十年,中国的发展经验和成就给未来十年的发展以信心,中国有能力和机会再创造一个“黄金十年”,中国只有进一步内外兼修,才能更好的影响世界。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力量     
一位哲学家曾做过这样的比喻,政治是骨骼,经济是血肉.文化是灵魂。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文化对人类社会和国家民族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经济实力是构成一个国家国力的最基础、最关键的部分。不言而喻,提高自身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强 大的经济实力,实施经济援助,是国家构筑强势形象的一个有利因素。  相似文献   

20.
名牌代表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和民族形象。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想在世界经济市场的激烈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要充分体现国家或地区的综合经济实力,成为经济“巨人”,就必须要有一大批自己的名牌。名牌也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一个企业有没有竞争力,管理水平的高与低,有没有发展潜力,衡量的标准不是看有多少产值,关键的是要看能不能创出名牌。实施名牌战略,说到底是要千方百计创造出名牌产品,并以名牌产品为“龙头”,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形成规模经济或支柱产业,带动整体经济的发展。要使企业的名牌产品在市场上占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