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闹春祈福     
周朝 《浙江人大》2012,(Z1):88-89
春节,即农历新年,俗称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春节历史悠久,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中国人的春节,是最具文化内涵和传统魅力的节日,也是最有凝聚力的一个节日。常  相似文献   

2.
徐风 《民主与法制》2007,(3X):53-55
2007年2月25日,正月初八,天津著名的文化名胜古迹——蓟县白塔周围游人如织,但古塔却在闭门修缮。而修缮的原因,是因为这座千年白塔刚刚遭受了一起劫难。  相似文献   

3.
2017年2月13日,正月十七,刚刚过完元宵节,当记者来到地处武陵山区的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郁山镇铜锣村时,村民已经开始忙碌地里的庄稼了. 人勤春来早,奋蹄赶秋实. “我们村搞甘薯种植基地,很多村民已经受益.我搞晚了,今年再不使把劲,就要落后一大截了.”正在整理土地备耕的村民王光华对记者说,今年必须多种点,也不辜负小张一片帮扶之情.  相似文献   

4.
辞旧岁迎新春春节,是我国传统的民俗节日,人们习惯把春节称为“过年”。过年的习俗,源于原始社会的“腊祭”。“腊祭”是史前部落的“岁终大祭”。《礼记》载:“天子大腊八,伊耆氏(神农氏)始为腊。腊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响之也。”意思是说:当一年农事完毕后,为报答神恩,便在十二月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其实在古代,各朝代的正月都不相同。据史书记载:夏朝规定的正月,和我们现在的阴历正月相同;商朝却把阴历十二月定为正月,十二月初一就是大年初一;周朝又把十一月当做正月;秦始皇统一天下后,又把现在的十月定为正月。直到汉朝…  相似文献   

5.
易言 《两岸关系》2011,(2):63-64
热热闹闹地过了春节,就是元宵节了。不过元宵节,不算过完年。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正月十五日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也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加以庆祝,也是庆贺新春的延续。  相似文献   

6.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the Lantern Festival),是中国民俗传统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  相似文献   

7.
去年有幸在日本东京过新年,对日本正月的习俗有了亲身体验。至今回味起在东京过年的情景,一切皆历历在目。 在日本,每年新历的1月1日元旦这天称之为正月,正月的意义即祝贺新年开始的日子。古时日本和中国一样极为重视阴历年后来改用阳历后开始重视新年即正月这是日本最热闹的节庆。整个正月期间一般从1月1日到1月15日。 正月期间要在户外或室内点缀有各种各样的装饰传统的装饰主要有下述三项一是在门前搭″门松″。松树被认为是吉祥树木每年新年到来之际各个公司、商店及家家户户都要在门前装饰青翠的松枝日语称″…  相似文献   

8.
赵路军:省级劳模强村富民临城县政协常委、郝庄村党支部书记赵路军常说:"我自己富了不算富,全村人都富裕了那才叫真  相似文献   

9.
正众志成城,就没有翻越不了的高山;心手相牵,就没有跨不过去的坎坷。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团结一致构筑抗疫防线的感人故事,鲜明地印证了这点。众志成城筑防线"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  相似文献   

10.
春节[时间]每年农历正月初一[来源]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农历正月初一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年节古称  相似文献   

11.
曾启强 《传承》2004,(1):6-9
二十世纪,轰动全国的右江革命斗争,是照耀广西人民前进的火炬。这场革命斗争造就了灿若繁星的英雄豪杰,有一个名字,至今仍深深地铭刻在广西各族人民心中。他,就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早期农民运动的领袖,人民军队的杰出将领,壮族人民的卓越英雄韦拔群。一韦拔群1894年2月6日穴清光绪二十一年农历正月初一雪诞生于广西东兰县武篆区中和乡东里屯一个壮族农民家庭。他的青少年时代正值我国社会危机和民族危机日益加深的年代,内忧外患激发着无数爱国志士起来斗争。这对韦拔群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韦拔群的家庭比较富裕,长辈从封建门第观念出…  相似文献   

12.
张德民 《大连干部学刊》2006,22(2):F0003-F0003
中国人喜欢吉庆。早在周代,古人就常在门框两边悬挂桃木制成的条板,刻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正月初一挂上,一方面为辟邪,另一方面显得热闹。清人考证说:“春联者,即桃符也。”第一副真正的春联出现在五代时期的后蜀。据《宋史·蜀世家》记载,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见语句不甚工整,  相似文献   

13.
泉州花灯     
陈斌 《福建乡土》2006,(4):39-39
正月十五“元宵节”,古城泉州家家张灯,户户结彩,欢天喜地闹花灯。当夜幕降临之时,一眼望去,宛如灿烂的星空,沸腾的灯海。元宵节亦称“灯节”、“灯夕”。泉州话“灯”与“丁”谐音。闹花灯,寓祈望人丁兴旺,迎接光明之意。传说,汉武帝称帝时刚好是农历正月十五,祭拜“太乙”神,刚好碰上民间放灯,于是下旨定正月十五为“灯  相似文献   

14.
正月的春城,正值严寒季节,而今年的气温与往年相比更加寒冷。但一个旨在改善进城农民工就业环境的“春风行动”,正月里在春城刮起了“春风”。  相似文献   

15.
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一般指农历头一年的最后一天(俗称除夕)和次年的第一天(俗称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头一年农历腊月(12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一直到次年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在春节期间,我国的汉族和许多少数民族都要举行各种活动以示  相似文献   

16.
《台声》2015,(3)
<正>春节,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是中国民间最隆重最富有特色的传统节日,也是象征团结、兴旺,对未来寄托新的希望的佳节,一般指农历十二月三十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据记载,中国人民过春节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关于春节的起源有很多说法,  相似文献   

17.
狗俗趣闻     
如今,在中国的民间,人们总是把农历的正月初一这天称为新年,习惯上又叫做春节。可是,如果追溯到中国远古的岁月里,人们并不是都把农历的正月初一定为一年之首的。  相似文献   

18.
<正>"正月里来是新春"。把农历一月称为"正月",这个"正(zhēng )"表示什么意思呢?在我国上古时期,每年以哪个月为第一个月,各朝代都不尽相同。据说,夏朝把一月作为每年第一个月,而商  相似文献   

19.
舞龙趣话     
在中国神话传说中,「龙」能兴云布雨,消灭降福,象征吉祥,所以舞龙成为民间各种节日中最有特色的娱乐活动。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舞龙之风尤盛,故民间歌谣有云:「正月里来正月正,千村万寨扎龙灯。锣鼓喧天鞭炮响,五谷丰登人畜兴。」  相似文献   

20.
我们常说中国有10亿人口,8亿农民。这是指所有的农村人口而言。实际上,农村人口并不都是农民。农民是指以土地为基本的生产资料、生产农产品的生产者。我国直接参加农业生产的劳动力约有4亿左右,由于近10年来每年以1千万人的速度向非农产业转移,所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