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徐力 《法制与社会》2010,(2):265-265
社会需要隐性采访,是因为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是社会实现自我净化的一种必要机制。受众喜欢用隐性采访手段采制的新闻,是因为他们通过记者的采访,看到了阳光不能照到的黑暗角落。尽管我国的《新闻法》还没有出台,但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都应当知道,自己的行为应当限定在法律许可的框架之内。无论如何,法律,都是隐性采访不能逾越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法治研究》2006,(4):3-4
春节前夕,浙江省律师协会会长王秋潮给本刊总编打来电话。电话里,他的情绪十分激动:“我刚从杭州市司法局得到一个消息,平凡律师事务所有两个律师的事迹十分感人,你们杂志社赶紧派人前去采访,文章的题目我都想好了,就叫《平凡所里两个不平凡的律师》!” 于是,记者立刻前往采访,并记录下了如下文字。  相似文献   

3.
唐远 《公民与法治》2011,(18):30-30
7月8日,《法制日报》记者在浙江省兰溪市马涧镇采访时,不仅遭到当地政府机关人员阻拦、夺证,镇长还以“记者算什么东西”、“谁给钱让你采访的”、“他们给你多少钱?我也给你!”等恶语相向(7月10日《云南信息报》)。  相似文献   

4.
经冬雪 《政府法制》2009,(15):36-36
一次领导到某地,刚下飞机,便有记者采访:您对三陪小姐有何看法?领导吃惊,反问:这里还有三陪小姐?第二天报纸登出《领导飞抵本地,开口便问三陪》。 接着又有采访:您对三陪问题有何见解?领导答:不感兴趣!见报时标题为《领导夜间娱乐要求高,本地三陪小姐遭冷遇》。  相似文献   

5.
杨澜的成功或许是《一问一世界》的卖点,但是,书中讲得更多的是讲一个优秀的团队如何对新闻素材进行深度和广度挖掘,给受众提供更生动的更具有吸引力的节目。对我而言,这本书更像是亲切的新闻采访业务书,结合自己的工作,倒也有了几点收获。  相似文献   

6.
穆斯林们尊贵的斋月过后不久,记者来到陕西省伊协进行了采访,受到了副会长、《陕西穆斯林》主编马希平及责任编辑苏萌先生的热情接待。他们向我介绍了一些情况。  相似文献   

7.
2009年9月,已经怀孕33周的我采访了“胶水门”事件的当事人——龚遥滨。实际上,这个选题,我最早是在《京华时报》上看到的。在我的脑海中,挥之不去的是报纸上那张新闻图片——坍塌的壁挂炉旁边,崭新的洋娃娃安静地躺在地上……  相似文献   

8.
中秋、国庆期间,央视《走基层-百姓心声》节目的“你幸福吗”全国大调查引起广泛热议,连法国《世界报》等外媒也进行了报道。此前,央视也经常在全国进行类似调研,而从未像此次有如此大反响。何故?只因原汁原味播放采访实况,这在注重严肃、稳重的央视实属罕见。由此,大家才能看到CCTV调查组屡遭“神回复”,如“我姓曾”、“我耳朵不好”、“接受你采访被插队”之类,给原本到处人潮拥堵的黄金周增添了消解烦恼的谈资。  相似文献   

9.
不是一个人的悲哀 付爱勤在电话里听了记者的采访意图后,说,我今年已经65岁了,这是我这一辈子做律师最遗憾的事。  相似文献   

10.
漫画六则     
《公民与法治》2011,(12):53-54
千夫怒指腐败官 《法制日报》报道,《2011年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王俊秀在接受《法制日报》记者采访时说,近年来民众不满情绪的指向,一个是针对贪污腐败、不作为的官员,一个是针对“为富不仁”的商人,还有一个就是针对一些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有道是:欲察民意有何难,千夫怒指腐败官;敢将廉政作铁律,清风浩荡拂雄关。  相似文献   

11.
民国史上第一个专职记者是黄远生。他以新闻采访和写作著称于世,并开创了“新闻通讯”这一文体,时人誉之为“报界之奇才”。他先后任《申报》、《时报》、《东方日报》等报刊特派记者、主编和撰述。他所写《官迷论》、《三日观天记》、《外交部之厨子》等通讯,对民国初年政局的黑暗和新官僚的丑态,做了真实的记录和辛辣的嘲讽。  相似文献   

12.
共和国60年华诞来临时,我的心中禁不住浮想联翩。浮现在我脑海中的,是法律的阳光如何一点点照进了普通人的现实里,是一个个采访对象如何以自己的牺牲换来公众的利益,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在努力工作的一个个场景……  相似文献   

13.
我的目的地——四川成都。 在这里,我采访了两位农民兄弟,也采访了政府有关部门。他们有一个共同感受,那就是外出务工者异地就医难,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王洋 《中国公证》2007,(12):48-52
把一个人的周身亮点写全并不容易。为此,我二次去重庆采访重庆市公证处副主任袁野。第一次是逢重庆直辖十周年之际,除采写报道山城公证行业十年发展历程,另一个任务是就袁野在今年被评为全国优秀公证员进行采访。但那次从重庆采写回来的关于袁野的稿子,在未发表以前我曾给重庆市公证处黄悦善主任看过,黄主任看后希望暂缓发表再做修改,理由是我只让人们看到了被遮盖了的金子的一角。黄主任坚持地对我说:“袁野身上的亮点太多了,你写得还不够,上次你来赶上我在国外没见到我.我请你一定再来重庆一趟采访我。  相似文献   

15.
德君 《政府法制》2012,(2):38-38
著名记者柴静在一次谈话节目中讲了一个她亲身经历的故事。一次,柴静去北京市一所中学就青少年的家庭教育采访一个姓江的模范教师。这是一个很普通的采访任务,普通的人物,普通的采访形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监狱学刊》2009,(6):36-36
流沙在2008年12月8日的《解放日报》上著文《成功没有偶然》说,读中专的时候,我有一个同桌,人老实巴交的,他上课时不太听讲,而是一天到晚捧着一本小说看啊看。晚上熄灯了,他仍然趴在床上写啊写。  相似文献   

17.
刘义昆 《政府法制》2010,(19):21-21
近日,有记者就金浩茶油被传致癌物质“苯并芘”超标6倍一事前往湖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采访时,被要求填写《新闻媒体采访申请表》,等待相关处室负责人、分管局领导等各级层层审批。湖南经济电视台一名记者透露,湖南省质监局的这种采访审批制度是从今年开始实施的。  相似文献   

18.
欧阳县长来琼山县已经一个多月了,但一次也没在县电视台露过面。县电视台台长领着记者去采访他,他微笑着说:“对不起啦,我这人见不了镜头,一见镜头就晕。”县电视台台长以为县长是在客套,就说:“县长,您就这么坐着,我们随便采访一下也行。”欧阳的脸就沉下来,说:“我再说一声对不起,我晕镜头!”台长便很尴尬地说:“好,好,我们以后来,以后来。”  相似文献   

19.
廖卫华 《法人》2011,(4):41-42
“我最反感地产商虚假宣传!”全国政协委员、以敢“放炮”闻名的广州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掷地有声地说。3月7日,在全国“两会”驻地接受《法人》记者采访时,黄文仔对当前地产行业的一些不良风气进行了抨击。  相似文献   

20.
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近年来连续发出了《关于保障新闻采编人员合法采访权利的通知》、《关于加强新闻采编活动保障工作的通知》等,不久前还明确表态:“我们一向支持记者合法行使舆论监督的权利,坚决不容忍打击报复记者行为的发生!”这些文件和表态,无不表达了国家对记者的知情权、采访权、发表权、批评权和评论权的保护与保障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