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年。在自治区各级人大常委会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条例培训班上,自治区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主任薄晓就此问题做了讲解。本刊特此删节、编发,以期加深大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2010年具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其中,中国特色应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其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社会主义性质;其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指导思想;其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和谐思想。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与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是同步的。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法制建设提供了许多实践经验,丰富了法制建设的内容。深刻理解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时代背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时间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同新中国建立与发展紧密联  相似文献   

4.
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今后的任务是要完善这一法律体系。这个任务同样十分艰巨。首先,需要制订、修订、协调法律规范和改革完善司法体制、机制的任务比较繁重。其次,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有不少困难,其中包括:没有直接可资参照的法律体系,要靠自己摸索;中国的国情复杂,但又要确立统一的法律体系和内容,完善的难度较大;缺乏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经验等。以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树立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理念,发挥立法主体的作用,凸显立法审查功能和创新立法等。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文本体现和规范表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集中体现和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决定了我国的法律体系必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二者具有内在联系,相辅相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巩固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并为其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法制保障,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就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历程中具有划时代的特殊意义。地方立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功不可没、不可或缺。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后,地方立法仍然任重道远,需要我们树立新的立法理  相似文献   

7.
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吴邦国委员长郑重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逐步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家永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方向奋勇前进的根本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总体上解决了我国有法可依的问题,同时,解决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问题就显得更为突出、更加紧迫,这对各级人大常委会依法履行职权,保障法律有效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里程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之所以能够如期形成,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为依托,这是其形成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9.
今年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回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历程、重大意义和  相似文献   

10.
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之年,也是立法工作的冲刺之年。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如期形成,是全国人大常委会2010年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1.
周坚卫 《楚天主人》2011,(1):11-12,29
2010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之年。地方立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律体系形成,标志着地方立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治国方略,并且宣布“到2010年形成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目标任务。这也就在党的文献中正式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此后,党的十六大、十七大进一步确认和深化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一命题。  相似文献   

13.
王太高 《群众》2014,(12):8-9
<正>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提出,反映我们党在治国理政上认识的突破和手段的创新,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超越和突破。如果说法律体系是静态的制度体系的话,那么法治体系则是一个立体的、动态的、有机统一的体系,体现了法治的整体  相似文献   

14.
《人民政坛》2010,(4):36-37
李林2010年3月8日在《学习时报》上撰文《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标志性成就,具有里程碑的意义。但法律体系的形成,并不意味着法律体系已完善。  相似文献   

15.
李林 《公民导刊》2011,(3):29-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国家意志和法律规范的形式,集中反映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充分体现了党的主张、人民意志与社会发展规徨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徨体系的形成,是中国共产党政治领导、人民代表大会民主主导、各国家机关全画配合、亿万人民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法体制和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模式的结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从整体上实现了有法可依,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依法治国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6.
<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改革开放和建设现代化国家过程中的伟大创造,其历程和成就在世界立法史上前所未有。党的十五大首次提出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六大强调,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党的十七大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基本形成,提出要坚持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八大强调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十九大提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二十大提出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新兴领域、涉外领域立法,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  相似文献   

17.
图片报道     
《楚天主人》2010,(11):2-2
10月8日,省人大常委会召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座谈会,研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并不断完善的形势下,地方立法面临的新任务、新要求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周坚卫、刘友凡、任传斌摄影报道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它的基本特征和构成是怎样的?建立这一法律体系的现实基础和立法任务有哪些?为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带着这些问题,记者日前采访了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专题研究组组长王维澄同志.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立法工作还要在新的起点上"更上一层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以后,立法工作的重点将是如何进一步完善它,从数量主导型立法转变为质量主导型立法,进一步提高立法  相似文献   

20.
刘友凡 《楚天主人》2011,(12):14-16
2011年3月10日,吴邦国委员长在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郑重宣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以宪法相关法、民法商法等多个法律部门的法律为主干,由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等多个层次的法律规范构成的法律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个法律体系,尤其是如何发挥地方立法的作用,是我们从事地方立法工作的同志需要认真思考的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