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刑事和解是一种新的治理犯罪的理念,而非仅仅是单纯出于"赔钱减刑"的目的而进行的,刑事和解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参加和解的各方要落实对犯罪人的矫治、被害人的救助以及社区关系的修复等问题,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社区矫正、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等社会配套机制。对社区矫正的监督实施以及对被害人的救济,是新时期检察机关的社会监督与服务职能的体现,检察职能向社会化方向延伸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
叶余庆 《公安研究》2009,(2):31-35,50
随着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的逐步落实,刑事和解制度也在进一步探索之中。应尽快统一刑事和解程序,明确刑事和解的适用范围和条件,实现刑事和解的制度化。公安机关要主动接受检察机关对刑事和解过程的监督,建立健全刑事和解的联系、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的沟通配合,加强对适用刑事和解案件的管理,完善内部执法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3.
刑事和解作为解决刑事纠纷的一种制度创新近年来成为各界研究的热点,但对于刑事和解的概念学者们莫衷一是。本文无力对刑事和解下一统一的定义,仅通过将刑事和解与其相近概念进行辨析来描绘刑事和解的概念轮廓。  相似文献   

4.
在现实的背景下,刑事和解作为正规司法模式的一种补充、作为实现程序正义的重要举措,应该扩大它的适用范围,刑事案件的侦查阶段和执行阶段不应被排除在刑事和解的适用阶段之外,一些符合条件的严重刑事案件也应纳入刑事和解的适用范畴,从而全面保护被害人权益、提高诉讼效率、实现刑罚的轻缓化。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中,正紧锣密鼓地开展量刑规范化改革与刑事和解制度创新。这两者在价值追求、实际操作等方面经常会发生冲突,通常认为,刑事和解的运用将赋予法官过度的自由裁量权,违背罪刑法定原则,与量刑规范化改革背道而驰,甚至会导致司法腐败现象的产生,进而影响司法机关的公信力。运用实证分析法、统计分析法等方法,寻找一种新的视角,以一种整体性而非二元对立的观点看待二者的矛盾,并从观念、制度层面谋求改进,使得未来的刑事和解程序能够在量刑规范化改革的引导下顺利运行。  相似文献   

6.
李雅琴 《前沿》2010,(9):71-73
我国在审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贯彻"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实践中许多地方对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进行了探索,未成年人犯罪适用刑事和解有利于被害人利益的恢复和未成年犯罪人重返社会。  相似文献   

7.
段启俊  龚高华 《求索》2011,(2):165-167
未成年人刑事检察制度是少年司法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制度在我国逐步确立了双重保护、慎捕慎诉、保护诉讼权利、分案起诉、迅速、简化原则。当前该制度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上存在诸多缺陷,针对这一现状有必要提出对未成年人犯罪检察预防、批准逮捕、审查起诉、提起公诉、未成年人服刑期间及服刑完毕后综合一体的制度完善和创新。  相似文献   

8.
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不仅是三项重点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所在。文中通过对检察环节刑事和解办案方式的总结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刑事和解办案方式是检察机关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应不断予以完善和推广。  相似文献   

9.
刑事和解制度是近年来广泛关注和争论较多的刑事司法制度之一,其本身所具有的优缺点和我国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的复杂因素既存在共同性,也存在一定的摩擦。从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出发,对其适用范围、具体操作和制度监督等多方面予以探析,为刑事和解制度更好的服务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若干思路。  相似文献   

10.
当前,构建刑事和解制度的呼声在我国越来越高。然而,刑事和解有其致命弊端。在我国,构建刑事和解制度实属无必要,刑事调解的实行表明其完全可以达到刑事和解应有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应通过完善刑事调解来取代刑事和解。  相似文献   

11.
蔡霞 《传承》2010,(21):126-127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正义理论为基础,本质地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理念,能在被告人、被害人和社会和谐三者之间达到整体的正义,并能提高诉讼效率,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我国存在适用该制度的土壤,推行刑事和解制度首要前提是掌握其价值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2.
刑事和解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各类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权力的运用问题。如果刑事和解权力被滥用,则容易滋生腐败,激化社会矛盾,从而严重影响政府公信力和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为了防微杜渐,要从法律制约、程序规范、人员素质、内部自纠、互相监督等五个方面,构筑制度"牢笼",将权力关到"笼子"里去,从而严防刑事和解权力的滥用。  相似文献   

13.
刑事和解制度以恢复性正义理论为基础,本质地体现了契约自由的理念,能在被告人、被害人和社会和谐三者之间达到整体的正义,并能提高诉讼效率,优化配置司法资源.我国存在适用该制度的土壤,推行刑事和解制度首要前提是掌握其价值并进行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14.
刑事和解制度是伴随着"恢复性司法"理念的提出,逐渐出现在各国的刑事诉讼法律体系中的.该制度可以更好地平衡被害人和被告人双方的利益,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它的出现打破了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犯罪与侵权的界限,向传统的刑事诉讼理论提出了重大的挑战.2012年3月14日,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修改<刑事诉讼法>的决定》,其中的一大亮点就是明确规定了刑事和解制度.1.因民间纠纷引起,坝0第4章、第5章规定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转型增速时期,社会矛盾凸显,如何在和谐视角下引进学习西方刑事纠纷解决机制,在司法过程中落实适应中国国情的转化,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文中尝试依循上述思路探讨一二.  相似文献   

16.
刑事和解是起源于西方国家的一种新的刑事模式。刑事和解要实现的是加害人、被害人与国家、社会利益的平衡,被告人与被害人权利保障的平衡,诉讼权力与诉讼权利的平衡,刑事严厉与宽缓的平衡,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平衡。  相似文献   

17.
刑事和解即被害人与加害人采取和解协议的形式来处理刑事纠纷。恢复正义理论构成了西方刑事和解最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有其可行性,刑事和解成分存在于我国的法律传统中,也存在于我国的刑事自诉程序中,当代中国存在刑事和解的社会需要和一定的实践基础。要在中国建立刑事和解制度,在刑事改革方面应考虑下面四点:适用范围上应以自诉案件为突破口,逐渐扩展到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时机成熟之后,再扩大到暴力性犯罪等案件;取消被害人的刑事参与权,加强刑事和解的地位,将刑事赔偿作为一个中心构建新的和解制度;将法律依据定为被害人是否谅解犯罪者、犯罪者有没有进行赔偿等;充分发挥社会调解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刑事和解与辩诉交易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刑事和解是犯罪者与被害者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 ,旨在被害者获得损害赔偿 ,犯罪者获得宽恕谅解 ,社会秩序得到恢复。辩诉交易是检察官与刑事被告人之间进行的一种协商 ,旨在通过被告人承认犯罪 ,获得检察官向法庭提出更低的量刑请求 ,国家因此降低司法资源耗费 ,降低诉讼风险。两种制度的本质都是一种刑事法领域中的契约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王艳与冉茂素本是两妯娌,却常因鸡毛蒜皮的小事,三天一小吵,十天一大吵,闹得家人不和,弟兄不亲,妯娌变成冤家死对头。2005年11月17日下午,王艳忙完自家责任地里的农活,在回家的路上与冉茂素迎面相遇,由于路面狭窄。互不让路,面对面的对峙一阵后,相互开始谩骂,随后打了起来了。在打架过程中,王艳用嘴将冉茂素的右耳咬去一大半,致冉茂素轻伤。2006年4月20日,黔江区公安局以王艳涉嫌故意伤害罪,向黔江区检察院移送审查起诉。  相似文献   

20.
周亚红 《求索》2010,(9):162-164
理论基础是刑事和解研究的焦点之一。在国外,美国犯罪学学者约翰·R·戈姆提出的平衡理论、叙说理论和恢复正义理论已经获得普遍的共识,成为学界的通说。在我国,由于引入刑事和解制度的时间相对较晚,理论界和实务界对刑事和解制度的理论基础问题还存在不同的认识,并引起了广泛的争议。因此,对其理论基础作进一步的解读是不无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