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失足的青年才俊第一次在看守所见到小张时,他清秀、帅气的外貌一下子触动了我。当他坐在我面前时,我的心被狠狠揪了一下,眼前这位青年才俊令我深感痛惜。小张曾是吉林某大学财务专业高材生。2007年毕业后,怀着  相似文献   

2.
五代时期,有一位青年才俊,考取了官职后去见自己的老师冯道。冯道虽是当朝宰相,但为人敦厚谦逊,他衣冠整齐地很郑重地出来见这位学生。师徒二人一番问候、寒喧之后,冯道突然指着学生脚上的新鞋子问:“你这双鞋多少钱买来的啊?”学生答:“花了一千钱。”  相似文献   

3.
阿莲 《检察风云》2011,(20):52-54
今年33岁的山东省淄博市亿发制衣有限公司总经理苏义发,在当地是一名极具社会责任感的青年才俊。然而,就是这位口碑极佳的爱心企业家,2011年5月上旬却制造了一起耸人听闻的诈死案:为了摆脱债务危机,他精心物色一名年龄、身高、体形与自己相仿的网友做“替身”,将其秘密杀害并焚尸,企图通过整容后金蝉脱壳。  相似文献   

4.
李红星的“绝招” 我叫马红梅,是北京市海淀区法院民二庭的一名法官,与李红星是同事。8年前初识李红星时,他还是一名书记员。见面时他总是先跟我打招呼,当时我只是觉得他这人热情。后来我调到复兴法庭后,他开始独立办案了,后来听说他结案很多,连续几年在民二庭结案率第一,当时我想他一定是很能干吧。  相似文献   

5.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经济危机的到来,促使高管层面的经济犯罪日益严重。尤其是,企业高管中的青年才俊们,占据了经济犯罪的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6.
《法庭内外》2010,(5):59-60
10年前,我到省城打工时认识了年近五旬、家财万贯的林某。林某以高价相酬,让我与他同居,为他生个儿子。看他出手大方。我就点头应允,随即搬进了他旱就准备好的一套单元房中。此后几年,我先后生下了两个女儿,林某不耐烦了,对我越来越冷淡。10年过去了,我的梦也醒了,决定结束这不明不白的生活。我要求他把我和女儿住着的这套房子过户到我名下。我的这种想法,能得到法律支持吗?  相似文献   

7.
《法庭内外》2011,(10):60-60
两年前张某借给我3万元。半年前我还款时,张某提出还28000元就行了,给我打收条写道“今收到苏虹还款28000元,余款2000元本人放弃。”后我们发生摩擦,他提出没有理由免除我债务,并向我索要该2000元。最近我俩冲突时,他用茶杯将我砸伤,我为此花去医疗费1000多元。我要求他赔偿医药费。他说已咨询有关人士,因我俩互负债务,他有权提出债务相抵。请问他所说的是否正确,我能否要求他赔偿医疗费损失?  相似文献   

8.
《法庭内外》2009,(8):58-59
法官: 我大学毕业后,被一家钢铁公司录用。我的主管黄某是一位三十出头的已婚男子,他丰富的工作经验、娴熟的业务技能以及对我大哥哥般的关照,深深吸引了我。为了他,我付出了作为少女最宝贵的东西,先后三次为他做了人流。在我第四次为他怀孕时,一位学医的闺中密友提醒我:再去流产,担心永远失去做母亲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09,(5):58-58
法官: 在我与男青年罗某谈恋爱时,他主动赠给我金项链、手机等物品,价值约有6000多元。经过交往,我们牵手踏上了红地毯。可在结婚后,双方之间在家务、养老等方面产生了矛盾,最终闹得不可收拾。最近,我们双方经过协商同意离婚,但在分割财产时产生了分歧。我认为,罗某在婚前赠给我的财产应是我的个人财产,归我个人所有,可罗某却说他赠给我的财产,在我们结婚后就成了双方共有的财产,离婚时共同分割。请问,丈夫在婚前赠给我的财产,在离婚时应作为共同财产分割吗?  相似文献   

10.
拉姆塞耶教授是美国哈佛法学院东亚法律研究中心的成员之一,他的研究方向是日本法。基于对日本法的兴趣,当我在课程表上看到他主持的日本法研讨班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旁听这门课程。我给拉姆塞耶教授发了邮件,表示了我想旁听他的课程的强烈意愿。教授迅速回了邮件,  相似文献   

11.
聊天时,朋友阿存苦笑着告诉我:“我爸每年过生日,我都要送他一台电视机。” “都不换一下?”我说,“也太没创意了。” “我本来也想换个花样,”阿存说,“但是,他常看电视越看越生气,气得拿东西砸电视,所以他的电视常坏掉。上个月,他看某某人的评论节目,又拿酒瓶砸电视了。这样也好,我完全不必为送什么伤脑筋。”  相似文献   

12.
周末,我在对外资企业业务主管进行自我探索和员工关系培训时,有一位大公司来的930岁左右、刚被提升为主管的工程师整整两天没有说一句话。他极其虔诚地倾听,极其认真地记录,凝神思考,十分投入。一个星期后,他来电话预约咨询。当我再见到他时,他显然比前次放松了许多。  相似文献   

13.
吴建平 《政府法制》2008,(13):47-47
前两天,母亲病了。按照母亲一定要找个可靠医生的嘱咐,我找到了中学同学,他如今已成了本市知名的心血管专家。见了面,老同学十分热情,为母亲仔细认真地检查了病情,令我奇怪的是,他在开处方时,每写一个药名都要停下来问我:“你说行不行?”我实在忍不住顸了他一句:“要是我知道行不行,还来求你这个医生干什么?”  相似文献   

14.
远山 《中国监察》2009,(5):60-61
2008年11月中旬,我在中央纪委、监察部北京培训中心学习时,我的侄子刘畅从老家廷庆突然打我的手机,我想他肯定有极要紧的事。因为刘畅很少给我打电话,更从来也没有打过我的手机。我从手机里,听到刘畅“呼哧呼哧”的喘气声,他显得很紧张。我以为家里出了什么事,便劝他别着急,有话慢慢说。急赤白脸的刘畅,稍稍平静一下急切的心情,又连三赶四地说,我才从他的话里听出一个大概。  相似文献   

15.
何非光是我上世纪40年代在重庆进“中国电影制片广”时就认识的一位导演。当年乍见,我觉得他与别人没有什么区别,日子久一点,因为来我们办公室的人喜欢谈议他,心中才开始产生好奇。因此有关他的奇闻趣事以及大起大落的遭遇,我都记在心里。而今66年转瞬即逝,当我静下心来写些我熟悉的影人影事时,何非光就活生生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16.
阿亮 《江淮法治》2008,(4):61-61
一位朋友童年时,正赶上了三年困难时期。他告诉我,他能活到现在,全靠了父亲的一双布鞋。  相似文献   

17.
当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以犯贪污罪和虚报注册资本罪判处犯罪嫌疑人林源无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时,林源在法庭上脸色灰暗。宣判后记者采访他时,他沉重地说:“从28岁开始当县长,我在领导岗们下干了20年,没想到我一生清廉,却被一个情字毁了前程。”  相似文献   

18.
一位政法机关领导给学生做法制报告,谈兴正高时,台下学生递上一张字条,上面写着:你刚才把酗酒的“酗”念错了,此字念xù(音序),不念xiōng(音兄)。那位领导看后一怔,报告结束时,他打开字条说:“刚才我讲话时,把‘酗’字念错了,有位同学给我写了张字条,指出了这一错误。事情虽小,但我非常感谢他。这个字我念了几十年,可没人给我指出过错误。这位同学是我的‘一字师’!”话音刚落,激起了满场掌声。无疑,这位领导非但没因念错字丢面子,反以他敢于接受批评,知错必纠的勇气赢得了人们的敬佩。而那位同学敢于指错的精神更…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我妻子卷进了一桩小小的争议之中。在进行调解时,争议双方的律师都很出色。对方的律师急于了结此事,因为我妻子明显是对的,无论从法律上还是常理上讲(我们之所以同意进行调解,是因为等法院判决——尽管我们会赢,但却难以想象的费时费钱)。我妻子是位心理学家,而非律师,调解过程中我当然要助她一臂之力。在我看来,对方律师非常优秀而且彬彬有礼。在代理他的当事人——一家无赖企业时,一直是据理力争。我的妻子很少对人有非议,可在第一次休庭时,她对对方律师非常生气:“他怎么能为这些人辩护?”她愤然说道,“难道他不知道自己是在与错误为伍吗?他晚上能睡得着觉吗?”  相似文献   

20.
到法院之前,我就已经知道我要会见的是一个90后的少年——大亮(化名),因涉嫌贩毒被抓。匆匆赶到法院时,在一楼大厅的电梯口,我看见了他。他双手抱头,在法警的押解下低头进了电梯。我的心头一颤,多么阳光的少年啊,怎么会走上犯罪的道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