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我国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解决民生问题,除了要对国内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理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外,还需要借鉴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好的做法,文章从德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其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2.
张国艳 《人民论坛》2014,(10):254-256
对民生问题的关注与重视,是党执政理念的重要转变,也是我国快速发展、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解决民生问题,除了要对国内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理论的发展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以外,还需要借鉴国外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好的做法,文章从德国财政投入解决民生问题的视角出发,论述了其在解决民生问题中的经验与启示。  相似文献   

3.
以发展的视角审视民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用历史的眼光看待今天中国的民生问题,从发展的视角来全面解决好中国发展进步中的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是事关国家发展和兴旺的根本问题,应该成为国家发展的根本指向。民生问题的出现,是我们国家时代变革与经济社  相似文献   

4.
导语:同学们,我们平常经常听到、看到、提到"民生问题",那么今天我们就来一起谈谈和"民生"有关的话题。那什么是"民生问题"呢?一、【话说"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5.
努力改善民生事关人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事关国家社会稳定发展的大局,也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价值理念的集中体现。全面把握民生问题的难点,是改善民生的关键。民生问题涉及到多个社会系统和社会系统中的多个方面。无论从民生问题本身的特点、政府层面、社会层面,还是从市场化和全球化的世界发展趋势等方面来看,都存在着一些难点,阻碍着民生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6.
民生问题折射政治——民生问题理论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问题成为人们讨论的热点话题,成为学者探究的重要内容,成为各级政府特别关注的重要方面,是当今社会的一个显著特点。归根结底,这是中国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提出的命题,是时代深刻变化给执政党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民生问题的政治意义、民生问题背后的体制原因、解决民生问题的政治方面的思路和要求等方面,归纳和介绍了浙江省科社、政治学界一次研讨会的有关的理论观点。  相似文献   

7.
一、民生问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之义 民生问题,简而言之,就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问题。我们要构建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构建这样的和谐社会,必然要求把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实际上,解决民生问题本来就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发展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事业,必须以清晰的、科学的、系统的马克思主义民生观作指导。这就需要在理论上彻底澄清"民生问题是近年来出现的事情,过去没有民生问题或民生问题解决的很好";"民生问题是严重的社会问题,不是经济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应该解决的事情,不能引入市场机制";"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实现程度越高越好,社会主义必须坚持高福利民生"等四大误区,剔除干扰我国民生事业的错误思想观念,从而推动我国民生问题的有效解决以及民生事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七大报告的一大亮点,是突出强调民生问题。民生问题涉及亿万群众的切身利益。高度重视民生问题,顺应党心民心和时代潮流,有效回应广大人民群众的关切。  相似文献   

10.
目前,民生问题乃社会各界关注之焦点。对于民生问题的解决,党和国家领导人给予了高度重视。胡锦涛总书记于今年新年贺词中着重提到要着力解决民生问题。温家宝总理在春节团拜会也强调“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解决民生问题正成为社会各个层面的主流话语。而解决民生问题,需要对古代贤哲的  相似文献   

11.
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经验,可以概括为七条:在民生理论创新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发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革命和改革中解决民生问题;在"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中解决民生问题;在构筑相关制度、体制、机制过程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弘扬党的优良作风,运用科学的民生工作方法中解决民生问题;在借鉴前人和别国经验教训中解决民生问题。这些基本经验对于我们当前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以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角下的民生问题及对策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怀军  李俊斌 《前沿》2009,(8):136-138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基本问题,是世界各国治国理政的根本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面临的重大课题。当前我国的民生问题现状,存在着很多不和谐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冲击着和谐社会的构建。只有不断地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才能有效推动和谐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3.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全局。民生问题,民心所系,国运所系,是党和政府高度关注的焦点,解决好民生问题是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党的十七大催生了学界研究民生问题的新热潮,近年来学界从不同角度对民生问题进行了研究和探讨,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文拟对学界近年来民生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简要评述,以期掌控前沿动向和研究脉络,有助于推进理论探讨的深入升华。  相似文献   

14.
春和景明,惠风拂煦。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把“国计”落实到“民生”上:政府工作报告围绕解决百姓住房难、看病难、上学难、就业难等民生问题,送出了振奋人心的“大礼包”;代表们共商国是的话题,大多是为民生问题精心号脉开处方。民生问题,是这次人代会的政策导向关键词,也是引起国内外广泛关注的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梁勇 《当代广西》2007,(12):36-36
民生问题,简单地说就是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最主要表现在吃穿住行、养老就医、子女教育等生活必需上面。民生问题也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  相似文献   

16.
湘民 《广东民政》2011,(3):57-58
关于民生问题的性质 对于民生问题,以往人们通常是从经济层面或社会层面看待它,认为是一个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本月初,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全国政协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慎重提出,“民生问题不仅是重要的经济问题、社会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陈平  兰旸 《桂海论丛》2014,(5):62-65
民生问题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它涉及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关系着人的生存权与发展权。民生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民生的解决是改革攻坚的主要内容,是实现国民经济权力与文化权力的基础与前提,也是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与关键动力。民生问题的政治价值关系到改革正当性与社会稳定,是当前改革攻坚期与深水期必须着力解决的问题。解决民生问题是贯彻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重要体现,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关注民生问题并以科学的发展观加大了解决的力度。对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解决民生问题可谓任重道远。本刊专专门搜集、整理出民众最关心、也是亟待深入破解的8大民生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民生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也是当前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我国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民生问题,格外重视民生事业,不仅指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意义,而且明确了解决民生问题的思路方法,为我们进一步做好民生工作、决胜全面小康提供了实践指南。习近平总  相似文献   

20.
林克才 《新东方》2007,(12):98-100
一民生问题的重要性所谓民生问题,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中国自古以来就将"民生"与"国计"相提并论,民生问题一直与国家发展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儒家治国理政思想的核心是"民惟邦本,本固邦宁。"《管子·霸业》指出:"以人为本,本治则国固,本乱则国危。"《管子·牧民》强调:"政之所兴,在顺民心"。这些论述,无不反映了古代先贤对民生问题的重视。古今中外历史表明,民生问题绝不是老百姓个人或家庭的生活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发展进步与政权兴亡的根本问题。孙中山曾说: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社会中的各种变态都是果,民生问题才是因。就我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