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天津人大》2011,(6):20-21
尊老、爱老、助老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美德的传承,更是当今全体公民的法定权利和义务。为切实保证法律法规的贯彻实施,依法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推动滨海新区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再上新水平,滨海新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委员和人大代表,组成执法检查组,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逐年增加,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问题日益成为困扰我国社会的发展。其中,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的保护问题日渐突出,而如何通过法律手段完善老年人监护制度来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也成为我国立法者应当仔细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通过分析目前我国老年人监护的现状和老年人监护制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来探讨应当如何完善我国的老年人监护制度中的监护人制度.以期为更好的保护我国老年人的各项合法权益提供有效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3.
《辽宁人大》2008,(10):10-10
关于家庭养老。老年人养老依靠家庭,即以家庭养老为主,是指老年人主要生活和居住在家庭中,由赡养人和扶养人承担着赡养和扶养义务。家庭中的所有成员不论是否负有赡养或扶养义务,都有责任关心和照料老年人,使老年人能够在温馨、祥和、团结互助的家庭环境中颐养天年,幸福、愉快地生活。《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老年人养老主要依靠家庭”的规定,既反映了我国养老的传统,又反映了我国当前养老的实际,  相似文献   

4.
《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已由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销二十一次会议通过,并于1996年10月1日起施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是继残疾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之后,我国对特定人群保障法律体系中的又一部重要法律。它的颁布实施,对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养老的美德,具有重要意义。一、关于立法的指导思想和必要性我国宪法明确觇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成年子女有赡养扶助父母的义务"、"禁止虐待老人"。婚姻法、继承法等法律中也规定了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内容。此外,全国有二十八个省、自治  相似文献   

5.
关于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是指老年人依照国家法律法规所享有的各种权利和利益的总称,它包括老年人与其他年龄群体共同享有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权利和利益,也包括老年人作为社会弱势群体所享有的特殊的权利和利益.加强老年法制建设,可以更好地调整老年群体与其他群体之间、老年人与老年人之间的关系,制裁侵害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能够切实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不分年龄人人共享的社会.  相似文献   

6.
《民主与法制》2010,(20):67-67
据新华网报道,司法部副部长赵大程近日表示,要结合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对老年人合法权益保障的影响,全面、准确地了解老年人在民生方面的法律需求,积极拓展老年人法律援助工作领域,着力在涉及老年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婚姻、继承、住房等领域开展法律援助工作。  相似文献   

7.
周宏毅 《长白学刊》2009,(2):120-121
老年人法律援助,主要是帮助和支持那些需要救助和服务的老年人走出困境,远离贫困和伤害,以达颐养天年之目的。目前老年人在赡养权、房产权、婚姻权和医疗权等方面急需法律援助,因此,需要在立法、领导、组织和制度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建设,以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8.
老年人应该老有所养根据我国《婚姻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以及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释,有四类亲属对老年人负有赡养、抚养义务:一是老年人的配偶;二是老年人的成年子女;三是老年人的弟妹;四是老年人的成年孙子女、外孙子女。一般情况下,孙子女、外孙子女对祖父母、外祖父母没有赡养的义务,但当老年人的子女全部死亡或生存的子女没有赡养能力时,老年人成年的有负担能力的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需要赡养的老年人就有赡养的义务。另外,赡养人的配  相似文献   

9.
图片新闻     
威海市人大常委会重视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针对全市老龄工作加强调查研究,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老年工作的良好氛围。图为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曲展强(左五)带领有关人员实地察看老年公寓的运行情况并亲切看望慰问老年人。  相似文献   

10.
我理解法制宣传教育的目的是要树立社会的法治精神,包括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尊重个人的合法权益,也包括履行个人的义务等。为什么后面这条这么重要?因为我发现在宣传法律时,很多人接受的信息就是我的权利,不一定接受要履行义务的信息,可是权利和义务是携手并进的,如果只讲权利不讲义务,  相似文献   

11.
刑事诉讼法对取保候审的保证人规定了新的内容,体现了在保护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的同时,对保证人义务的规定更加明确具体。本文对在刑事诉讼过程中,作为取保候审担保的保证人违反保证义务的行为应承担法律责任的种类及适用程序问题加以探讨,以求法律的正确适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在1996年就颁布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作为我国第一部专门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法律,对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发展老年事业以及弘扬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无疑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的不完善之处越发显现出来。"山东政法学院法学院教师谢秀珍说。大多数专家学者认为:近年来我国经济转轨、社...  相似文献   

13.
7月1日颁布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并将“赡养人对老人的强制探望义务”这个原则确定下来,特别强调“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问候老年人”,即要求子女“常回家看看”。该法颁布后不几天。重庆市长寿区就出现了全市首例以“常回家看看”为诉讼请求的赡养纠纷案。  相似文献   

14.
众所周知,人口老龄化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性趋势,我国也不例外,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已占到全国人口的百分之三十左右,可见我国已逐步步人人口年龄结构老龄化阶段,而且在未来十几年里,这种发展趋势会越来越快。人口老龄化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影响和变化,老年人和社会其他群体之间必然会有大量的矛盾出现,如何正确处理和解决人口老龄化过程中,老年人群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把老龄人口这一特殊群体的利益维护好,切实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是社会各界都在积极探索的维权发展之路:笔者从法律援助的角度探讨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     
中国老年基金会设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基金等8篇野力集团捐资500万元人民币1999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八年”。去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胡锦涛代表党中央、国务院,代表江泽民主席向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迎接“1999年国际老年人年”的到来.为了落实胡锦涛副主席的讲话精神,并藉此盛事推动中国老龄工作,中国老年基金会决定设立“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基金”,并成立中国老年基金会法律服务中心。据不完全统计,中国目前有60岁以上老人1.2亿,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龄工作正在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中心。早在1982…  相似文献   

16.
《辽宁人大》2008,(10):1-1
党和国家历来十分关心老年人的生活,重视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加强老龄工作和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1996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1999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200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2001年,国务院颁布了《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  相似文献   

17.
《精神文明导刊》2013,(8):38-39
子女不履行赡养义务的情况屡见不鲜,一旦出现这种情况,“清官难断家务事”,外界又不便介入。 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家庭成员应当关心老年人的精神需求,不得忽视、冷落老年人,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常回家看看);如赡养人在单位工作的,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保障赡养人探亲休假。 此外,今起实施的((养老机构设立许可办法》,将各地养老机构原有的床位数高门槛,统一降至“10张以上能够为老年人提供集中居住和照料服务的床位”。  相似文献   

18.
为切实保障老年人权益,9月16日至26日,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人大常委会组成执法检查组,赴塔城市、裕民县等地对老年人权益保护法和自治区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条例的贯彻实施情况进行检查。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促进老年事业发展,全国人大内司委组织执法调研组于7月份专门来沪调研《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实施情况,以便更好地听取和审议10月份国务院及其有关部门关于老年人权益保障工作的报告。7月的上海遭遇了近几十年来最为炎热的高温天气,调研组顶着烈日、冒着酷暑听取了市政府《关于本市贯彻实施〈老年法〉  相似文献   

20.
《劳动保障世界》2005,(2):26-27
劳动合同规定是劳动力市场的重要规则,是劳动关系双方当事人的行为规范,落实这些规定,有利于确定双方当事人的劳动权利和义务,在发生劳动争议的情况下,书面劳动合同作为双方当事人权利、义务的约定的记载,是及时解决劳动争义的有力佐证,这时维护劳动关系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尤其是在现今劳动力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下,对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殊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