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我国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收礼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腐败行为是一种严重腐蚀国家肌体、动摇社会根基的行为。我国目前关于国家工作人员收礼的规定有很多的漏洞,形形色色的腐败行为"被馈赠"等多种形式掩盖起来。这种变相的受贿行为具有潜在的危害性。本文就是结合反腐败这一重要课题,对我国目前这一方面的立法状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一从国际比较和历史比较的角度来看,我们会发现一个带有规律性的现象:这就是一个国家在经济快速发展、现代化剧烈进行的时期往往是腐败高发多发的时期。腐败的盛行与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剧烈进行之间有着一定的关联,这是因为在现代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中孕育着诱发腐败的因素。美国学者亨廷顿对此曾作过令人信服的分析。他指出,现代化加剧腐败的原因主要有三条:一是当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接受现代价值准则并用来评价既定的行为模式时,许多传统的行为方式会被裁定为腐败行为;二是现代化开创了新的财源和权力渠道,一些具有新资源的…  相似文献   

3.
随着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种新的腐败类型逐渐浮现,这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使得信息腐败与备受公众关注的贪污挪用公款、卖官买官等腐败行为相比,更具隐蔽性,是一种难以察觉的腐败新"黑洞"。  相似文献   

4.
相对于贪污受贿犯罪而言,“玩忽职守”这种曾被传媒及广大人民群众称之为“不装腰包的腐败行为”,在1979年刑法典及司法机关依据该法典而从事的司法活动中,因其“不装腰包”这一特征而常常被网开一面,未能与贪污受贿犯罪一样受到严厉的刑事惩罚。鉴于立法及司法的疏忽及这种疏忽所造成的示范效应,玩忽职守这种极常见的腐败行为竟得到社会异乎寻常的宽容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日益显现,一种新的腐败类型逐渐浮现,这就是信息腐败.信息资源的独特性,使得信息腐败与备受公众关注的贪污挪用公款、卖官买官等腐败行为相比,更具隐蔽性,是一种难以察觉的腐败新"黑洞".  相似文献   

6.
以贪污、挪用、贿赂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行为,需借助权力与资源、腐败动机和腐败机会三个必要条件才能得以完成。其中,权力与资源是指当事人能够掌握或支配具有一定价值的资源,腐败动机是指其应当有滥用权力谋取私利的主观动机,腐败机会是指其以权谋私时应具有使自己当时能够在不被发现的情况下完成腐败行为的机会。  相似文献   

7.
陈尤文 《检察风云》2014,(19):12-14
腐败行为首先来自某种腐败的心理,而产生腐败心理是因为有腐败的机会与空间,此空间越大、越长久,腐败心理的形成就越容易,腐败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产生。所以要预防官员产生腐败心理,必须先堵住可能导致腐败的各种漏洞,要让其在无缝可钻中死"心"。堵漏洞防止产生腐败心理需教育引导,更要通过严密的制度控制,现阶段这方面的建设任务是迫切的。  相似文献   

8.
2005年全球最新腐败指数显示,冰岛是全球最清廉的国家,而非洲的乍得被列为最腐败的国家。在被调查的159个国家中,有2/3的国家存在严重的腐败行为,而非洲是腐败最严重的一个洲,全球最腐败的10个国家及地区中有半数为非洲国家。反腐败民间组织“透明国际”表示,腐败与贫穷紧密相连。使这些国家的人们脱离贫困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消除腐败。  相似文献   

9.
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会上所作的重要讲话中指出的,当前一些党员干部中存在十种不求真务实的行为,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这些问题存在的极大危害性,下大力气加以解决,扎实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求真务实的“十种行为”,虽然有的还不能直接构成腐败,但它所造成的后果是严重的。从一定意义上讲,这“十种行为”的破坏力甚至比直接的腐败行为还要大。因为这“十种行为”:一是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腐败分子终究是极少数,而“十种行为”却在相当多的地方和人身上存在。二是具有显现性。现实生活中的腐败…  相似文献   

10.
腐败心理是支配腐败行为人实施腐败行为的复杂心理现象的总称。腐败心理不仅是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动因,其构成要素的组合状况和特点还决定了腐败行为的性质、类型和发生频次。因此,抑制腐败心理的生成,需要培育积极的心理动力结构要素、合理的心理认知结构要素和有效的心理自控结构要素,从源头上构筑起预防腐败行为发生的内在防线。  相似文献   

11.
田湘波 《检察风云》2014,(11):26-27
日前,科技部部长万钢在一次记者会上"自曝家丑"时称,两宗有关科研经费的腐败案件正在调查。这是治理腐败进入科研领域的重要信号。要治理科研腐败,就要懂得什么是科研腐败以及用什么样的理论来预防和惩治科研腐败。根据腐败行为发生的领域或部门及其作用的领域来看,可以区分为政治领域腐败、经济领域腐败和社会领域腐败等。政治领域腐败主要是指公共权力部门的腐败,经济领域腐败主要是指企业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主要是指非政府领域腐败,也叫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领域的腐败。社会领域腐败,如从社会权力机制而言,是权力滥用的表现;从社会伦理环境而言,是享乐主义价值观的现实恶果。  相似文献   

12.
丁雨 《检察风云》2007,(23):30-32
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对腐败有免疫力的.一个世纪以前,美国腐败的泛滥程度和恶劣后果也曾相当惊人.   对腐败进行分类的标准很多.大体而言,它可以被分为两大类,即体制型腐败和收买型腐败.这两种腐败可以被视为腐败的两极,现实中形形色色的腐败大都两者兼而有之,区别在于哪一种腐败的色彩更浓重些.……  相似文献   

13.
公职人员在任内的腐败行为并不会因退休而“漂白”,处于退休状态的公职人员,一旦发现其任内有腐败行为,仍旧要受到法律的追诉和严惩,这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打击腐败行为的通例。  相似文献   

14.
有人把腐败现象归罪于市场经济的出现,甚至把腐败行为说成是市场经济固有的毒瘤,这显然是错误的。市场经济不仅与腐败行为没有必然的联系,而且是互不相容的,甚至随着市场经济的成熟,还可以起到克服腐败现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试析垄断行业“福利腐败”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平  袁辉 《行政与法》2007,(5):37-39
“福利腐败”的本质是一种集体特权腐败,它的蔓延和扩散,隐含着许多危机,其产生的根源在于行业垄断,不透明所致。因此,消除垄断行业的“福利腐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打破垄断,即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对行业实行内外监管,健全法制,形成一种良好的舆论氛围。  相似文献   

16.
张明华 《法制与社会》2010,(33):185-185
公务腐败行为由于社会影响恶劣、犯罪后果严重,长期以来一直是我国刑事法律所打击的重点,也是我党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务腐败行为防范机制,是杜绝公务腐败行为的根本。本文通过对我国司法实践中防范公务腐败行为的措施和做法进行分析,就如何建立完善科学的防范公务腐败行为法律机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浙江腐败“名托”赵某被判刑作为引子 ,研究介绍贿赂罪与行贿、受贿共犯界限问题。通过论证 ,笔者认为介绍贿赂行为是一种行贿、受贿的帮助行为。我们没有必要 ,也不可能将两者进行区分。  相似文献   

18.
警惕"亚腐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在一般的作风问题和严重的腐败行为之间,存在着一 些比作风问题严重,但还够不上腐败的"亚腐败"现象:在权力的 廉洁状态和腐败状态之间所形成的一种尚未达到触犯刑律的地 步,但权力本身却又并不那么干净的空间。"亚腐败"作为腐败的 "边缘地带",是干部作风问题得不到及时纠正的必然结果,是诱 发严重腐败行为的温床,也是反腐败斗争遇到的新课题,必须引 起各级党组织的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9.
反腐大潮风起云涌,在新闻媒体披露的一些经济犯罪要案中,我们发现一个共同的特点:即大多数犯罪者都是在提拔到重要岗位前,就已经涉嫌贪污、贿赂等经济犯罪行为。他们一边腐败堕落,一边却被党组织提拔重用,这一黑色的怪圈,无疑向干部人事制度,特别是选拔任用工作敲起了警钟。  相似文献   

20.
2012年即将结束,传说中的“世界末日”并没有到来,但一些官员却在这一年里,因腐败行为曝光而提前结束了政治生涯。官员们的被查处引发了一场场舆论盛宴,但专家学者认为,“草根”反腐最终应真正推进制度反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