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能源问题是中美两国既面临共同挑战也具有共同利益的重要合作领域,日益受到关注.奥巴马就职以来,能源合作逐步成为巩固发展中美关系的重要内容和坚实基础.但对彼此地位误解性的认知、互信不足以及美国将能源问题政治化等因素,制约着中美能源合作的进一步深化.中美双方可以考虑通过进一步明晰两国能源关系既合作又竞争的基本态势、双边合作与多边协调紧密结合以沟通化解猜疑、解决好中美能源合作的未来机制建设和拓展合作领域等途径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2.
国际气候政治集团化:功能、演化与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气候政治集团的演化经历了四个阶段,正在向大国政治的方向发展.伞形集团和七十七国集团加中国分裂命运在所难免,三足鼎立格局正在瓦解,"中美主导、各方跟进"的格局正在形成.未来气候合作前景将取决于中美两国的博弈模式:合作,则共赢;竞争,则共失.在中美主导格局下,各国将围绕着中美权力核心而结成新的政治集团,新的集团分化组合除了利益趋近之外,将不再具有其他明显的标准或依据.这种利益趋近也不仅仅局限于气候领域,或将涉及国际政治的方方面面,取决于各国的战略利益所在.  相似文献   

3.
1972年2月21日,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2月28日,中美双方在上海共同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也称《上海公报》。《上海公报》的发表开创了中外联合公报的先例,成为当时轰动国际的政治新闻。为达成这一堪称中国外交史上独一无二的公报个案,周恩来总理与美国多名政要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较量。最终,周恩来以高超的政治智慧和谈判艺术,赢得以基辛格为首的美方谈判代表接受中方拟  相似文献   

4.
刘英 《理论学刊》2020,(1):66-77
中美贸易既是经济规律使然,也是经贸互利共赢的必然。从中美经贸合作的历史看,经贸合作促进了两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增长。近年来美国为遏制中国发展,不断对中国发起贸易争端。从经济学理论与国际贸易实践来看,逆差并非美方挑起贸易战的理由。作为地缘政治学与地缘经济学的交叉学科,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问题的价值日益凸显。从地缘政治经济学分析可以看出,中美经贸摩擦被特朗普政府用作解决其国内难题的工具和战略;美国近年已经把中国的定位从潜在竞争对手改为战略竞争对手,为实现"美国第一"的目标,美国从地缘政治上对中国采取遏制战略。由此不难理解中美贸易摩擦从一开始就与科技战等同步推进,美国甚至有人提出中美"脱钩"。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美贸易摩擦不会停止,但中美经贸合作依然是大势所趋。为此中国要坚定不移扩大对外开放,做大做强自己,加强自主创新,坚持合作共赢,有理有利有节地应对经贸摩擦。通过加强与美国及其他经济体的经贸合作来深入推进经济全球化,让世界经济回归正常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5.
高瞻 《党的文献》2003,(4):59-62
技术转让问题是 2 0世纪 80年代中美之间牵涉到政治、军事和经济各方面的敏感问题。邓小平在考虑和处理中美关系的整个历程中 ,一直都十分关注中国如何从美国取得更有利的技术转让的条件 ,以加速中国的经济和军事现代化。邓小平把中美技术转让问题作为“从政治角度来衡量相互关系的标准” ,推进了美国对中国的技术转让 ,促进了中美双方双边技术贸易的发展 ,并对中美关系进一步改善和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6.
1949年至今,中美关系发展可谓沐雨经风、曲折迂回、恩怨交加。既饱含相互斗争、坎坷蜿蜒的一面,也有相互借重、相对平稳的一面。中美两国关系发展深受世界总体形势、各自国内政治文化因素以及台湾、人权、经贸等问题的牵制和影响。但不能不看到.中美之间也存在许多共同的利益.只要中美双方共同努力.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中美是可以找到智慧和途径.推动双方关系平稳向前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不久前,美国《全球主义者》刊发了美国前任驻华大使芮效俭(J.Stapleton Roy)在美国著名智库布鲁斯金学会就中美政治发展问题发表的演讲《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逻辑》。芮效俭是个十足的“中国通”、著名的知华派代表人物。也是当今美国外交界和学术界首屈一指的中国问题专家。以下内容是其刊发演讲中的一节。  相似文献   

8.
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历史由来已久,但是进展一直相对缓慢,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美国总是运用"冷战思维"和"霸权思维"来看待中国,始终对中国的崛起怀有防范和遏制的心理.因此,未来中美气候变化合作前景如何,主要取决于美国如何作为.如果美国能够抛开偏见思维和狭隘心态,真诚友善地与中国加强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合作,那么,中美之间实际上就存在着大量的合作基础和巨大的合作潜力;反之,如果美国一味渲染中国在气候变化问题上行动过少,试图将中国拉入强行减排的行列,就必然伤及中国的核心利益,中美气候变化合作的前景也将由此走向黯淡.当然,这种结果对两国不利,对世界也不利.对于中国来说,可以通过主动创造机会和条件,加大双方的沟通力度,增进对美增信释疑工作来减轻或消除美国的疑虑情绪,以推动双方合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9.
步入21世纪,中美关系中涌现出一系列新兴安全议题。这些新议题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相伴生,它们在美国国家安全中的重要性正在提升,也在改变中美两国互动的模式。新议题在某些方面延续了中美在传统议题上的竞争,也创造了新的竞争形式。与此同时,新的威胁拓展了两国相互依存的程度,创造了中美关系新的增长点,需要两国通过全球治理的手段,在全球性合作架构中共同解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体制的转型催生了当代中国公民政治心理现代性变迁,进而支持和促进了中国政治的稳定发展.现代民主政治的真正扎根与最终建成,将为公民政治心理优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平台,独立政治人格的塑造则为其成熟奠定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  相似文献   

11.
从 1937年 7月日本全面侵华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夕 ,国民党不顾国难当头 ,悍然发动了两次反共高潮。对国民党制造的这两次国共摩擦 ,美国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政策 ,即从第一次的不干预政策到第二次的反对国民党打内战。为什么美国会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呢 ?这同它的对华政策及当时的世界局势密切相关。本文试分别析之。(一 )日本在 1937年 7月 ,开始了全面侵华 ,抗日救亡成了中华民族共同的呼声。国共两党终于停止内战 ,重新合作 ,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但国民党并没有放弃它反共的政策 ,在 1939年 1月召开的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上 ,确立了“防…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国发生历史性巨变中 ,自身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 ,并创立了毛泽东思想。  相似文献   

13.
政协章程是各级政协开展工作的基本依据.要按全国政协“全面把握政协章程精神实质”的要求,必须用“三个代表”思想指导政协工作,准确理解和把握政协的性质、职能内容和实质,充分发挥政协的专长和优势,提高工作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一、做好新形势下政协工作的重要性 人民政协的文史资料工作是1959年4月由周恩来同志亲自倡导并开展起来的.从此,全国政协和地方委员会先后成立了文史资料研究委员会或文史工作组,直至沿革到现在的文史资料委员会.政协文史资料征集的内容,根据周恩来同志在1959年对60岁以上委员提出的把从清末"戊戌变法"到全国解放的亲身经历记录下来的要求开始,其后根据五届全国政协以后委员中增加了一批老党员的特点,文史资料又增添了革命史资料的新内容,使文史资料工作有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5.
人民政协: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社会的兴起必然要求对原有政治体系进行相应调整以释放其发展的空间。人民政协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其所具有的独特功能和特点使之成为实现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充分发挥人民政协的中介作用,通过人民政协的改革和完善,架起公民社会与政治国家和谐发展的桥梁。  相似文献   

16.
一、为什么要研究经济发展战略 战略一词,来源于军事学。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战略一词被引用到经济领域,与“经济发展”连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使用率极高的新名词——经济发展战略。 经济发展战略,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根据本国或本地区的情况,制定的本国或本地区在一个比较长的时期内经济发展所要达到的目标,以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采取的基本步骤和基本方针。 经济发展战略,是带全局性和根本性的东西。经济发展战略对头了,就能保证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经济的顺畅发展;经济发展战略发生失误,就可能阻碍或破坏这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自 2 0 0 3年 1月 1 0日朝鲜宣布退出《核不扩散条约》以来 ,朝核问题成为一个牵动人们视线的重大国际热点。朝鲜半岛形势的发展变化关系到东北亚甚至亚太地区实现和平与发展的大业 ,为此 ,国际社会为和平解决朝核问题展开了频繁的外交斡旋 ,作为朝鲜的近邻和友好国家 ,中国应当站在客观立场上对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做出独立判断 ,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发挥建设性的作用 ,为缓和朝鲜半岛紧张形势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8.
一、世界革命形势的变化和共产国际策略的转变是共产国际帮助中国建党的主要因素。 1.共产国际的性质及其国际主义精神决定其必然帮助中国建党。 1919年3月共产国际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宣告共产国际的诞生。通过共产国际的纲领、宣言及其章程,可以看出共产国际的性质。共产国际“是无产阶级的统一的、集中的国际性政党。”①“是各国共产党的联合组织,是统一的世界性的共产党。共产国际是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领袖和组织者,是共产主义原则和目标的体现者,它为争取工人阶级的多数和贫苦农民的广大阶层,为确立世界范围…  相似文献   

19.
所谓国际机构的"棋盘政治学"主要是指最近数十年国际机构数量的剧增,与之相应的各种协议铺天盖地,严重重叠,以及相关国家之间的责任冲突不断发生等。国际机构的复杂性给相关国家带来利益的同时,也给另一些国家带来危害。前者,如联合国选举监督组织对南非的选举监督基本成功;后者如这类组织对津巴布韦选举的监督,只导致了模棱两可的结果。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可以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或教训,例如,如何认真地培养高级专业人才,以备参加国际事务,减少失误,争取有利地位等。  相似文献   

20.
联合国的产生源于美国决策者的全球霸权构想。在冷战期间及冷战后,联合国与美国霸权的布局形成了迥异的战略关系。冷战极大地限制了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作用的空间,联合国被严重边缘化;冷战结束以来,联合国发挥作用的机会来临,但美国单极霸权战略成为最大制约因素。在博弈论的意义上,联合国的宗旨、尊严与美国的战略谋划存在着无法调和的二律背反。但是,也正是在与美国的互动关系中,联合国作为多边国际制度的独立性和制约作用才有了更深刻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