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80年,是追求和探索在中国实行和建设社会主义的80年。党的80年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实际指导理论有得有失,取得了一些重要理论成果。80年艰辛探索的一条重要历史经验就是搞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  相似文献   

2.
细化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是国家和社会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的细化主要包括理念细化、阶段细化和建设内容细化,在细化过程中坚持长期规划和具体抓手相结合,做到分阶段、有步骤推进;科学划分发展阶段,遵循递进发展规律;制定发展战略,将长、中、短期建设目标与过程有机统一是行之有效的基本经验。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运动、从运动到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实践、从传统模式到新模式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人们认识社会主义的方法也经历了从头脑中构想新社会、从批判旧世界中发现新世界、根据经验谈论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等几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人民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之后,毛泽东提出并阐发了“把我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的思想,并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进行过艰辛的探索,积累下宝贵的经验。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开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了毛泽东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思想。  相似文献   

5.
1 1956年,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完成了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开始成为我们党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为寻找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艰苦的探索,积累了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一些专家认为,近30年来,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经历了一次重大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学理论》2017,(4)
生产关系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是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党在不同时期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遵循社会发展一般规律不断深化认识的历史过程。从毛泽东时期提出发展商品生产,利用价值规律对商品经济的探索阶段,到邓小平时期将计划与市场看作资源配置的工具,其本身并没有制度属性。从党的十四大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作用到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我们党对商品经济的认识是一个不断调整生产关系以使其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过程,这将持续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党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 5 0年代我党对工业化与农业合作化关系的认识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工业化是建国后党的工作重心和奋斗目标 ;农业合作化是工业化的前提 ,是农业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唯一途径 ;农业合作化为工业化提供足够的农产品 ;工业化为农业发展提供主导性条件  相似文献   

9.
一些专家认为,近30年来,党对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认识,经历了三次重大的转变。第一次重大转变:从计划到市场。改革开放前,中国对社会主义经济基本原则定义为: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改革开放以后,突破了计划经济,采用了市场经济体制;公有制由原  相似文献   

10.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是我们党和邓小平同志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长期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特别是14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得出的正确结论。它表明,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一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对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的历史过程。马克思、恩格斯在19世纪40年代以后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坚持全面发展中共温州市委党校白植来邓小平始终强调,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他指出:"现代化建设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各方面需要综合平衡,不能单打一。"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经济建设是中心任务,但不...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阶段及主要思想早在民主革命的烽火硝烟中,中国共产党人就已透过黎明前的黑暗,预见到了新中国诞生的曙光。随着民主革命的胜利发展,毛泽东同志最早提出了革命转变的理论。革命的转变,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的转变,而且是中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向先进的工业国的转变。1943年10月,毛泽东就提出:我们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成工业国家。1944年5、6月,又说:中国落后的原因主要的是没有新式工业,我们共产党是要努力于中国的工业化的,要搞工业革命。1944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给当时的党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社社长的一封信中提出:“民主革命  相似文献   

13.
我国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理论认识上的飞跃,是在党的十三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我们党通过对中国基本国情的深入分析,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对我国社会的发展阶段理论加以深刻地、在全局意义上展开地论述之后实现的。 在党的十三大上,赵紫阳同志代表党中央在工作报告中,第一次在社会主义发展史  相似文献   

14.
一、认清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性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所要回答的重要问题。如果对这个问题搞不清楚,那么,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基本原则等一系列理论问题,都无从说起。所以,社会主义本质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核心问题。弄清这个问题,关系到是否能把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不断推向前进。从实践上看,建设社会主义,首先要搞清什么是社会主义,搞清社会主义的本质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虽然没有专门系统研究现代化问题,但他关于社会发展理论、资本主义及资产阶级社会的论著中已涉及到现代化问题,具有丰富的现代化思想.如今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面临许多复杂艰巨的难题,认真研究马克思的的现代化思想,作为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借鉴,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恩格斯揭示了人类社会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正是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又统一又斗争的矛盾运动,形成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但是,有人总感到困惑,既然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中国生产力这么落后,为什么能搞社会主义?既然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更高的社会阶段,为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原则论断、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民主政治的认识发展以及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关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和政治文明建设认识的突破。  相似文献   

18.
一 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指出,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崭新的社会,无论是马克思、恩格斯,还是列宁,都没有为它设计过现成的模式。马克思和恩格斯对于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  相似文献   

19.
社会主义现代化当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现代化的大生产。为此,必须改革已经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经济体制、科技体制、教育体制。为了坚持改革和开放,现在人们发现还需要进一步改革政治体制,改造传统文化。由此可见,社全主义现代化要同时在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生产、精神生活和政治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改造,它实际上是一个深刻的社会变革过程。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实际上就是要在一个拥有十亿人口和五千年文化传统的古国里,创造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文明社会。这是一项把具有五千年文化传统的中国历史,推向一个崭新发展阶段的伟大的社会工程。没有最新的科学理论,就不可能形成最新的设计  相似文献   

20.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确定的奋斗目标是:“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里,目标的核心是“现代化”;富强、民主、文明强调的是现代化的建设内容的全面性,而全面把握现代化的建设内容,实质上是一个如何把握现代化客体的问题。而“社会主义”强调的是现代化方式。本文试图对现代化、现代化客体、现代化方式三者进行一些粗浅探索,以进一步加深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