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监视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6):250-251
  相似文献   

2.
3.
4.
摄像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8):218-226
  相似文献   

5.
录像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8):227-232
  相似文献   

6.
《刑警与科技》2004,(8):256-258
  相似文献   

7.
监视社会理论包括几个重要的概念:老大哥、圆形监狱、全景敞视主义以及监视器组合。从极权主义监视理论到监视器组合理论,这些概念所蕴含的监视的含意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丰富,监视功能也更加全面,监视社会伴随着信息社会的进展而同步壮大。文章通过分析与监视相关的概念,进而探讨互联网如何促进了监视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翔 《法制与经济》2008,(20):113-114,116
监视社会理论包括几个重要的概念:老大哥、圆形监狱、全景敞视主义以及监视器组合。从极权主义监视理论到监视器组合理论,这些概念所蕴含的监视的含意也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而变得越来越丰富,监视功能也更加全面,监视社会伴随着信息社会的进展而同步壮大。文章通过分析与监视相关的概念,进而探讨互联网如何促进了监视社会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控制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8):235-239
  相似文献   

10.
传输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8):240-242
  相似文献   

11.
对讲设备     
《刑警与科技》2004,(8):261-262
  相似文献   

12.
IP监视     
《刑警与科技》2004,(6):86-88
  相似文献   

13.
公共摄像监视的隐私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在公共空间实施摄像监视已日益普遍。公共摄像头之下是否有人们的隐私利益存在?事实上,隐私不仅仅是他人头脑中关于人们自身信息的某种缺失,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信息的控制。摄像头的持续"注视",导致人们对自身信息的选择暴露权和控制权的丧失,因而导致个人隐私在一定程度上的丧失。因此,有必要赋予人们在公共空间的匿名性权利,维护人们的个性正义,促进行为自由和开放社会。  相似文献   

14.
监视,作为一种全球普遍存在的社会现象,起源于现代资本主义形态和官僚制实践的增长。现代监视理论是资本主义企业、官僚组织、民族国家、机器式的工艺和新型社会连带发展的自然产物;后现代监视理论则是关于以科技为基础的、以身体为监视对象的、日常的和普遍存在的监视的理论。由边沁和福柯所解释的、与监狱和规诫理念相关联的全景监视范式受到新的社会现实和监视理论的挑战。以风险社会管理为背景,治理可以作为监视研究的一个新路径。  相似文献   

15.
电子邮件监视与劳动者隐私权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子邮件已经成为企业内部对外联系的重要方式。雇主对工作场所电子邮件进行监视具有一定的正当性,而劳动者对于电子邮件隐私权也有合理的利益期待。处理电子邮件监视与劳动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关系,必须坚持利益平衡原则、必要限制原则和事先同意原则,加强电子邮件隐私权的立法和司法工作,促进雇主经营管理权与劳动者隐私权法律保护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刑警与科技》2005,(2):213-213
  相似文献   

17.
在过去的近十年中,我国的公共图像监视在政策、项目及资金等支持下得到迅猛发展。在我国特定的政治与社会背景下,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公共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呈现出政策创议、项目推动的发展历程。在法律治理和回应性法制视角下,公共图像监视法律治理是对公共图像监视实践的法律回应。目前,我国已初步构建起涵盖宪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法律文件、公共安全技术防范法律文件、具体领域法律文件以及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文件等公共场所图像监视法律治理的体系,但该体系仍然存在急需健全和完善的层面。  相似文献   

18.
《刑警与科技》2004,(8):250-255
  相似文献   

19.
论公共摄像监视——以隐私权为中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公共空间实施摄像监视已日益普遍。如何看待公共空间中摄像头“注视”之下的个人隐私权并予以相应保护,我国现有的立法尚未予以足够关注,司法上亦采取较为保守的态度。事实上,个人身处公共空间,亦有其隐私利益存在。因为隐私并不仅仅是他人头脑中关于人们自身信息的某种缺失,而更多的是,人们对于自身信息的控制。摄像头长时间地有计划地有目的地注视,不同于路人偶然无意识的一瞥,它将使人们因此而丧失对自身信息的选择暴露权和控制权,从而导致个人在公共空间的某些隐私利益的丧失。鉴于此,我们认为有必要从立法上和司法上规范公共摄像监视行为,捍卫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必要的隐私利益,维护人们在公共空间中的个性正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