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情的真挚与宽容给人们带来幸福和欢乐。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变迁,复杂的社会关系也已经开始腐蚀亲情。有数据显示亲情犯罪比例在刑事犯罪重呈逐步上升趋势,甚至现在亲情犯罪已被列入刑事犯罪首位。亲情犯罪案件的被告人伤害的对象主要是家庭成员或恋人、情人这一特定人群。此外未成年人家庭犯罪率上升迅速。由于刑罚的严厉性,一旦被判刑罚,往往给未成年人带来永久伤害。如何有效预防未成年人犯罪已经成为一个有价值的紧迫性问题。而目前我国关于亲情犯罪的刑罚和预防均存在价值偏颇,过于严厉的刑罚使得本身简单的问题变的复杂化,机械化。  相似文献   

2.
女性是家庭的纽带,女性犯罪对家庭乃至社会的影响是长期巨大的,女性犯罪近年日趋上升的态势已使之成为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女性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多层次的,既有宏观微观社会环境的客观原因,又有其生理和心理等主观方面的原因。这些主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相互渗透,相互作用,极易导致女性犯罪行为的发生。本文从社会、家庭、个人、传统风俗入手分析女性犯罪原因。  相似文献   

3.
阿莲 《检察风云》2011,(15):47-49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经济得到极大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但是,这也伴随着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观念的侵袭,甚至渗入家庭伦理之中,在涉及如借钱、房产、父母遗产等家庭内部经济利益分配问题上,家庭成员之间过于强调个人利益,忽视感情,泯灭亲情,矛盾激化时不惜以命相搏。本文中,在豪门恩怨的背后,交织着亲情冷漠对峙、利益分配博弈、人...  相似文献   

4.
裸聊是网络色情现象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裸聊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部分裸聊行为如发生在单个成年人之间、发生在隐蔽场所的,因不会扰乱社会秩序,可以不作为犯罪处理;裸聊不构成聚众淫乱罪应当定性为传播淫秽物品罪。而网络裸聊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极易诱发未成年人犯罪,严重破坏社会道德风尚,引发家庭矛盾,导致社会不安定,我们应当用刑法来加以禁止。  相似文献   

5.
2015年3月1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对外召开新闻发布会透露,福建省各地发生的家庭暴力案件中,女性受害者占全部案件九成以上。据介绍,家庭暴力不仅严重损害亲情,侵蚀家庭肌体,也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甚至引发犯罪,危害整个社会的正常秩序和安全稳定。从福建省法院受理的案件情况看,因家庭暴力引发的刑事案件主要集中在故意伤害、故意杀人、虐待、遗弃四类案件中,其中女性受害者占全部案件的90%  相似文献   

6.
罗开卷在《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上著文《亲情犯罪研究》说,亲情犯罪的特点是:1.因夫妻感情纠纷引发的犯罪占绝大多数;2.以伤害、杀人案居多;3.主观恶性不大,一般都是在激情状态下犯罪;4.犯罪人文化程度较低;5.犯罪人年龄普遍偏低;6.多发于打工者家庭;7.暴力性突出;8.涉案女性数量逐年上升。  相似文献   

7.
左杰 《天津检察》2009,(2):38-38
笔者认为,对于贿赂犯罪不应当从发生的领域来进行分类,而应从贿赂行为侵害的客体来进行分类。按照这样的思路,贿赂犯罪应当分为公职贿赂和商业贿赂,公职贿赂中包括国家公务人员内部的贿赂犯罪以及国家公务人员与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贿赂犯罪:而商业贿赂则包括商事主体之间发生的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8.
近年青少年犯罪的主体特征表现在:青少年犯罪低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女性青少年犯罪案件增长,青少年犯罪人员的身份和职业构成发生了很大变化。本文指出青少年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有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与个人因素,因此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需要各方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综合治理才能凑效。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问题十分突出,已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和重视,我们必须深刻认识青少年犯罪的特点、探求其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减少青少年犯罪。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很多,综合起来,有家庭、学校、社会及自身等因素。预防青少年犯罪需要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力量互相配合,共同营造一个适合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优良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张楠 《法律与生活》2009,(13):13-14
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家庭”理应与温馨、温暖的记忆相连,然而,有的角落却如战场一般弥漫着硝烟,冷漠、争吵、仇恨、暴力成为家庭空气的组成部分,亲情犯罪则成为走向极致的最终结局。2007年至今,经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检察院办理的女性家庭暴力伤害案件就有17件,涉及犯罪嫌疑人达18人之多。  相似文献   

11.
纵观近几年来出现的形形色色的各类未成年人犯罪案例,其引发犯罪的原因无论是家庭失和还是家庭失教,无论是家庭溺爱还是棍棒教育,无论是学校拒收还是社会浸染,其结果都将直接侵害未成年人的权益。而当未成年人的权益受到侵害时,势必造成未成年人心理创伤、性格扭曲,于是违法犯罪就发生了。我们发现,权益侵害与未成年人犯罪之间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预防和遏制未成年人犯罪的势头,有必要围绕“权益侵害”问题进行探讨。权益侵害概念的提出及其意义权益侵害是指各种致害因素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式对人所享有的权利和利益的侵袭和损害。权益侵…  相似文献   

12.
江帆 《犯罪研究》2011,(5):66-72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案件接连发生,并出现多层次、激情性、暴力化等特点,已经成为一个必须引起高度关注的社会问题。分析原因,既有家庭、学校教育培养体制方面的因素,也有社会管理、不良文化影响等方面的因素。预防和减少在校大学生犯罪特别是恶性犯罪,一方面,要求我们必须从人文关注、完善教育体制、创新社会管理等层面采取体系性的综合措施,另一方面,也对高校学生工作提出了诸多新期待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的概念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出现愈来愈多的新型家庭模式,如单亲家庭、未婚同居、婚外同居、继父母子女家庭等。在这些特殊的家庭模式下所发生的家庭暴力犯罪,对被害人所造成的生理与心理的伤害,不亚于一般家庭,具有相当的社会危害性。本文对家庭暴力犯罪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女性犯罪的比例在上升,女性犯罪呈现出了文化素质低,犯罪年龄低龄化,以非暴力犯罪为主的特点。女性犯罪有其自身的因素,也有家庭和社会的因素。我们应该从增强女性的法制观念,加强女性的心理教育,建立良好的家庭关系,建立良好的社会环境等方面来预防女性犯罪。  相似文献   

15.
范雯雯 《政府法制》2012,(28):46-47
当今社会,青少年犯罪现象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存的“三大公害”之一。青少年犯罪现象因为其对社会的危害性和巨大影响,一直是社会研究的重点,而青少年犯罪则更成为其中的一个重中之重。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正日益突出,犯罪率上升,主体低龄化、扩大化,犯罪现象复杂化、智能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分析其原因,有青少年自身的年龄特点、心理因素等个人原因,也有自身之外的原因,如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学校教育的缺失、家庭的因素等。而在这诸多原因中,家庭因素是最直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方面。  相似文献   

16.
刘娟 《法制与经济》2010,(11):59-59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妇女在社会和家庭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却出现了另一不容忽视的现象,女性犯罪率剧增,且犯罪的形式、种类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检察机关作为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在女性犯罪的治理和打击方面起到了实实在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崔克龙 《法制与社会》2013,(28):259-260
如今,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三大社会问题之一,引起了全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家庭作为青少年成长的摇篮,其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正因为如此,家庭原因往往成为诱发青少年犯罪的根本原因。从家庭的源头上杜绝和预防青少年犯罪就显得很重要。本文深入地研究分析导致青少年犯罪的家庭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维持家庭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社会的安定与和谐。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犯罪面面观朱文才,赵贵余家庭问题是社会问题的一个缩影。家庭暴力犯罪作为一种犯罪现象,近来愈加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由于传统的和现实的种种因素,社会变革的种种冲击,各种各样的家庭问题层出不穷,由此引发一幕幕家庭悲剧,直接影响家庭的安定,同时,也给...  相似文献   

19.
黄佳丽 《法制与社会》2013,(32):295-296
家庭内部的财产盗窃,主要指同家共居的亲属相盗窃。该行为是一个涉及伦理、亲情和社会秩序实现等复杂关系的问题。研究家庭内盗法律问题对完善我国法制具有重要意义。对历来有较强家族观念的我国来说,家庭内盗限定在财产没有分割的同财产共居的亲属间的观念是不易被接受的。我国目前法律没有关于家庭内盗的明确规定,相关司法解释也不够明确。综合比较各国立法,本文认为,我国立法应从量刑方面、起刑点、罪的处理等方面完善我国立法。  相似文献   

20.
增加死刑不能遏制犯罪①从犯罪学上说,犯罪是社会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与社会政治、经济、教育、道德、生活方式、家庭关系等方面的变化有关。死刑不能根除产生犯罪的复杂的社会根源,因而也就不可能从根本上遏制犯罪。②从犯罪心理学上分析,刑罚所要威慑的对象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