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蒋玉林 《学习论坛》2007,23(12):76-78
如何遏制日益膨胀的公务浪费,将政府行政成本有效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已经成为我国各级政府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而现行的公务消费制度是造成政府浪费和行政成本过高的直接原因。一方面需要大刀阔斧地改革现存公务消费制度,另一方面需要寻求一条在现行公务消费制度下的治本之路。就目前中国的公务消费现状来说,其治本之策应包括"公共性"的教育强化、《预算法》的呼之欲出、消费清单的公开亮相、新闻媒体的适时披露、人大的直接介入与监督等。唯有多管齐下,节约型政府才能不期而至。  相似文献   

2.
林洁 《唯实》2008,(1):49-52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3.
治理公务消费是控制政府行政成本的关键点之一.通过对形形色色的公务消费的现象透视,从观念、文化、制度、监督、法律几方面深入分析了公务消费奢侈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靠观念"立"、文化"疏"、制度"导"、监督"防"、法律"制"来规范和改革公务消费.  相似文献   

4.
领导干部公务消费及其存在的问题,既是一个经济和行政问题,也是一个作风问题。究其根由,既有思想认识上的原因,也有行政管理制度和体制上的原因。要解决存在的问题,必须从理论上弄清楚公务消费的含义和性质、公务消费和职务消费的区别及其职务消费的不合理性和危害性,并在此基础上大胆改革,勇于创新,完善法律法规,创新运行机制,严厉惩治违纪违法和腐败行为,努力实现领导干部公务消费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民主化、法制化、合理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相似文献   

5.
规范与改革公务招待是我国新时期政府内部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政府自上而下地推进公务接待制度改革,严禁用公款大吃大喝的规定越来越细化,要求越来越严谨。但事实表明,这些规定,对遏制公务接待中的浪费和腐败并未收到明显效果。政府内部监控仍存在大量"盲区"。多年来,公务接待消费成为行政成本中一笔巨大的糊涂账,"公务接待无底洞"是个久治不愈的顽疾,这是人为因素和客观因素不规范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因此,加强公务招待"盲区"的政府监管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6.
《先锋队》2010,(6):49-49
为严格执行《廉政准则》有关规定,提高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和单位公务消费公示制度执行力,深入推进从源头上防治奢侈浪费长效机制建设,高平纪委监察局会同审计局等相关部门,联合对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职务消费和公务消费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检查范围包括16个乡(镇、街道)党委和人民政府(办事处)及领导班子成员;市直副科以上行政事业单位及领导班子成员。  相似文献   

7.
公共行政管理费用飞速增长与公务消费浪费有关。在分析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界定及其特点、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危害、造成公务消费浪费现象原因的基础上,简要提出了以加强制度建设为核心的遏制公务消费浪费现象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近日,长沙市通过了《长沙市推行公务消费制度综合改革工作意见(送审稿)》(以下简称《意见》),公务消费制度综合改革工作将从公务用车、出国出境等五大方面着手进行。  相似文献   

9.
公车制度改革有利于节省政府行政成本,减轻财政负担;有助于进一步规范职务消费制度;有助于公务员树立廉洁、节约的行政理念;将会促进我国“车经济”的发展。在改革中,应有效控制政府自利性,推进公共财政制度改革,加强和完善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10.
在成都市第十四届二次会议和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部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以实物分配、统收统支、先开支后报账为特征的现行公务消费制度存在四大弊端:1.现行的职务消费制度和规定脱离了公务消费的客观实际,难以落实到位;2.公务消费管理上存在一定漏洞.违反党风廉政建设的要求;3.对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财政  相似文献   

11.
龙太江 《党建文汇》2006,(12):38-39
日前,根据中央要求出台了关于国内公务接待管理的有关规定,要求各级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管理的单位严格遵守。这是国家规范公务接待,预防和治理公务接待中腐败现象的新标尺。 公务接待在公务活动中不可避免,是行政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不少地方、部门,公务接待明显已经超出了“合理”范畴,成为一种不正之风,成为腐败的一种重要表现,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和中央的高度重视,已经到了需下大力气加以规范和改革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2.
最新一期的《瞭望周刊》刊文指出,以实物分配、统收统支、先开支后报账为特征的现行公务消费制度,已完全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则,在很大程度上已异化为权力消费,助长了铺张浪费之风,是滋生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的重要土壤,已到了非着手改革不可的地步。  相似文献   

13.
在过去的2011年,公开“三公”经费一直是社会各界热议的话题:而在香港,类似的消费情况基本不可能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特区政府对公务消费有着极其严格的规定和措施。  相似文献   

14.
《党课》2013,(10):35-35
为强化对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源头治理,厦门市纪委、财政等部门联合出台文件,明确公务消费必须使用公务卡结算.公务消费不“刷卡”者将自掏腰包,相关人员及单位将被追究责任。  相似文献   

15.
过高的行政成本,已经成为制约民生改善的一个重要因素。降低行政成本是改善基本民生问题的必然要求,当前应采取如下措施:打造“适度政府”,加快政府转型;全面实施政府绩效管理,完善行政问责制度;改革政府预算制度,建立面向民生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强财政预算监督,健全政府行政管理费支出的监督机制;狠刹浪费歪风.改革职务消费管理制度,坚决遏制“中国式奢侈”;大力推进政府事务改革。  相似文献   

16.
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是我国新阶段反腐倡廉的一项长期任务.在"共克时艰"的非常时期,领导干部职务消费问题再一次凸显出来.法律权威和法治精神不足,体制性突破和创新不足,综合性、配套性和联动性不足,动力和压力不足等,是以往在规范与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一步规范和改革领导干部职务消费,要努力做到规范与改革并行,重在改革;将规范与改革置于推进和深化我国政治改革大环境;将防止职务消费的腐败问题明确纳入整个预防和惩治腐败体系之中;将规范和改革职务消费、惩治职务消费腐败和犯罪纳入法治的轨道;将纪委牵头的党政部门自主式规范与改革,转变到纪委牵头促进人大来担当规范与改革的主角;适时总结经验,推动自上而下的更大范围、更大力度的改革;取消"实物化",将"货币化"、"薪酬化"作为改革的大方向.  相似文献   

17.
从公共行政的视角来看,合署办公往往是行政体制改革的结果。合署办公体制与当代中国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能力与体系要求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合署办公作为一种政治与行政体制,是优化党政关系的一种路径选择,有助于整合资源提升治理的绩效和降低公务运行成本。但在党政机构合署办公体制改革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机构之间的协同问题、职能深度融合问题、改革的合法性问题以及改革的前瞻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扩大内需是“十二五”规划中的战略重点,而消费是扩大内需的重要手段。两型社会下的消费模式的概念界定和内容要求的研究把消费和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两型社会消费是符合两型社会建设要求的一种新的消费模式,既和其它消费模式有联系,又从多方面区别于这些概念。按消费顺序可以将两型社会消费分为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三个阶段,从资源和环境两方面对每个阶段的消费行为提出要求和制约,旨在更好地指导消费活动,使之体现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从而促进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9.
林忻 《世纪桥》2008,(9):31-32
行政成本问题,是影响政府管理效率与绩效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国行政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引起了广大干部群众和专家学者的关注。控制行政成本应合理设置政府管理层次;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强财政预算原理;加强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11,(8):64-64
“画外音”:作为“三公消费”之一的公款吃喝,每年的开销是一个天文数字。群众的疑问是,一顿饭咋能吃掉普通百姓一年甚至几年的收入?公款吃喝到底带来多少效益?如此宽松的公务接待制度,又给多少私人消费留下空间?无论如何,公务接待都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而应当接受公众监督,给公众一个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