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当今中国社会中,试婚继同居后成为一种青年男女之间关于婚恋的新的互动方式。试婚的逐渐发展与趋于泛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一定的冲击,而这种冲击又给当代中国社会的道德准则和社会生活等带来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
农村青年的成长和发展伴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并呈现出明显的时代特色。改革开放之前,传统农村青年是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变革的生力军,但在城乡二元结构制约下,其发展滞后于城市青年。改革开放之后,新一代的农村青年伴随着“民工潮”而崛起,在与市场经济的接触中发展出新观念和新的人格元素,成为农业产业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农村外出务工女性群体成为了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新型群体。在社会流动过程中,绝大多数农村女性通过外出务工,实现了社会阶层的向上流动。她们的层次分化已经初步显现,但层次分布很不合理。为了促进农村外出务工女性合理进行阶层分化,需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努力:大力宣传社会性别平等文化,努力培育社会性别平等意识;加大对农村女性劳动力的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村女性劳动力的就业能力;积极在农村发展多元化的托幼养老组织,解决农村已婚女性外出务工的后顾之忧;继续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着力提升城市社会对务工女性的公共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4.
作为改革启动后中国乡村社会中的重大社会事件,进城务工对青年农民的生命历程产生重大影响。社会流动作为农村青年婚变的结构性背景,为农村青年婚变逻辑的转变营造了土壤。从伦理本位到权利本位的生成、转向与演变,既是当前农村青年婚变的基本逻辑,也是当下中国乡村社会转型与农民价值观念转变的主要趋向。  相似文献   

5.
实证调查显示番禺市村镇,一方面,农村社区发展对青年成长产生重要影响;另一方面。现代农村社区工作具有规划性、服务性、融合性等特点,农村社区青年工作有助于社区发展,堆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6.
西部农村青年是国家西部大开发的中坚力量,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必须尽快采取各种措施构建学习型农村,给青年人塑造良好的思想道德情操,提高他们的文化科技知识,为实现农村和谐社会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7.
如何有效开展农村青年思想引导是当前我国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对东部发达地区739住农村青年样本的调查发现,绝大部分青年在思想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肯定改革开放成绩,认同政治制度,参政议政意识强,抱有强烈的爱国心,关心国家大事,能理性地看待腐败、贫富差距和上访等社会现象,具有积极向上的乐观心态。但也有少部分青年存在信仰缺失问题,对现行政治政策认同度不高,迷信宗教,崇拜金钱,对成功幸福的理解过于狭隘。可采取加强正面灌输教育、树立身边先进典型、充分利用大众传媒、增强社会实践参与、建立行业协会组织等措施来深入引导农村青年思想。  相似文献   

8.
农村青年对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认知和实践是农村青年研究的重要方面。共同的利益驱动农村青年获得主体认知,农村青年认为自己有一定的社会地位并对主体义务有明确的认知。依据在农村的身份、地位、经济实力等因素,农村青年自觉地被分成了不同的类型,并展现出惰性与积极性并存、紧张性与闲散性并存和责任性与谋利性并存的行为特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所具有现代性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和质量。当前,农民可以分为农民工和留守农民两大群体,借鉴英克尔斯关于人的现代性的七个主要指标,分别对这两大群体进行测量可以发现,农民工现代性现状明显高于留守农民的现代性现状。  相似文献   

10.
在对湖南M镇的在乡青年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在乡青年的教育、文化生活、物质生活满意度及他人眼中的在乡青年等情况。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政治和公共领域,在乡青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期望,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反过来又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1.
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分析深圳特区农村青年的成长环境和存在问题,提出发展的机遇和解决的对策。文章认为,沿海地区农村流行的“本地青年”概念,包含有自傲与自卑的双重涵义。特区农村青年的成长,受到外来务工青年、外来青年人才、港澳外商青年、流动商贩青年四大群体的挑战与压力;而本地青年具有思想境界低、综合素质差、依赖心理重、挑拣意识强、社会阅历少等欠缺,形成发展的危机。作者提出的解决对策是加强素质教育、破除保护网络、推动交流机制、实行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2.
在对湖南M镇的在乡青年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笔者分析了在乡青年的教育、文化生活、物质生活满意度及他人眼中的在乡青年等情况。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对新农村建设的经济、政治和公共领域,在乡青年有着不同的认知和期望,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反过来又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相似文献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青年群体被党和国家委以了新的政治重任,农村青年作为广大青年群体中最贴近基层的典型代表,他们的政治认同关系着乡村未来的走向。然而,基于调查可知,我国农村青年受政治背景、地域差异、社会环境及个体差别等多种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政治观念淡薄、政治参与被动、政治效能不足等问题,导致其政治归属感不强、政治责任感较低、政治获得感较弱,从而阻碍其“先锋力量”的发挥。为此,要通过提升政治认知水平来强化政治共识,创新政策引导机制来促进政治参与,健全青年人才制度来提升政治效能,从而完善从认知到参与再到产生效能的政治认同过程,避免其成为“政治盲族”,使之能勇担实现乡村振兴的时代使命。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转型和经济转轨进程的加快,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调研发现,当前农村青年入党意愿不断增强,但发展农村青年党员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在把握青年群体性特征,维护好农村青年入党热情的基础上,需要从四方面建立健全农村青年入党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5.
公正:从传统到现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公正的精髓始终是“给每个人他所应得”。现代化进程和市场经济造就现代意义的公正。公正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变迁经历了从“传统”向“现代”的过渡,即实现从人身依附到平等与自由、从特权和平均主义到机会平等、从随机性慈善救济到制度化社会调剂、从应然公正与实然公正的分离到结合、从单一到多样的社会功能、从匮乏的资源基础到发达的经济基础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农村青年素质高低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当代中国农村青年思想呈现出改变自身愿望强烈、学习欲望强烈、对未来迷茫和得过且过等思想特征,这与其受教育程度及所处的经济、文化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国家应加大对农村青年教育投资,兴办各种职业教育培训,对农村青年思想加以正确引导,促进农村青年思想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关系到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的生活状况。当前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有很多制约因素,党和政府要积极为农村青年剩余劳动力转移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提供有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的经济、政治、文化地位被不断边缘化,城乡隔离的社会制度在设计理念上和实际运行中把具有农民身份的农村青年排斥在制度利益之外。农村青年的发展正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突出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发展和稳定取决于农村的发展与稳定,而农村治安形势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农村社会的稳定。从农民对治安公共服务的需求这个角度出发,探索农民需求与现实状况之间的差距,揭示当前农村治安工作中依然存在的问题,以期完善现有的治安防范体系,满足农民对治安公共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工逐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特殊群体.继1980年代的第一批农民工之后,新生代农民工成为新的社会焦点.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尤其是其中的80后外出务工女性,在年龄结构、教育水平、心理特征和社会经历方面都有着明显的时代特征.在传统的性别角色期待与自我角色期望之间,80后外出务工女性经历了自我角色的主流化、觉醒、冲突、定位与多样化的过程.为此,我们应该给予她们更多的社会关注和社会支持,通过整合社会各个层面的优势资源,为她们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