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呈圆柱形锥顶 ,顶上覆以茅草 ,尖顶捆扎装饰成宝葫芦形 ,下面是储粮的圆形仓库 ,四周用竹篾编成一个大的圆柱体 ,直径 2米 ,高 2 5米 ,形如大囤箩。圆仓有两扇小门 ,以便装粮和收粮。圆仓的底部用四根木柱支起 ,高离地面 2米 ,仓下空旷通风 ,可使圆仓内粮食不易郁热受潮霉变。在圆仓底部木与托起圆仓的木柱的交接地方 ,每柱用彩釉的陶罐倒扣在柱顶部 ,或用四方石板代替 ,这种建于村旁户外的圆仓 ,具有防火、防鼠、防潮等多种功用。新近修造的禾仓 ,已有瓦顶 ,四周用木板封围 ,仓容量也增大。瑶族的仓禾——圆仓@阿土…  相似文献   

2.
华表     
说起华表 ,它的历史可上溯至尧舜时代。那时华表的雏形便已出现了。古时 ,帝王喜欢在各交通要道的路口等地方设置一些木柱。据史书记载 ,这种木柱乃华表也 ,舜为了便于收集老百姓的批评建议 ,特立此木柱 ,使人们“书其善恶于华表木也”。不过 ,到了秦始皇时代 ,用来“书其善恶”的华表木便被废除了。汉代则又恢复了华表 ,称之为“恒表”。随着帝王专制统治的加强 ,人们发表意见的民主权利越来越少 ,华表记述帝王善恶的功能也丧失 ,仅仅是作为街心路口的路标而存在 ,后来又变成了石雕艺术 ,起一种建筑装饰物的作用。华表顶端那似犬非犬的坐兽…  相似文献   

3.
上古之世,尧舜竖立诽谤木,让百姓在那个木柱上写“大字报”,公开批评领导,可视为政治民主、言论自由的原生态。当然,美好的传说经不起细究,那时没有文房四宝,就连文字也还处在简单画图符号的初始阶段。真要“写”,充其量也就涂抹几个直观的表意图画罢了,类乎今之民调中的划叉或打钩;  相似文献   

4.
黄健 《今日广西》2008,(6):50-53
印度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公元前2000年前后创造了印度河文明。印度领土广阔,人口众多,服饰色彩斑斓,女性婀娜多姿,男性刚毅深沉。1913年,印度诗人泰戈尔的《印度的早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新旧德里风格完全不同,泰姬陵的伊斯兰教色彩浓重。瓦拉纳西恒河沿岸是印度佛教胜地;印度电影产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两亩地》、《流浪者》和《魂归故里》等电影是传世经典:印度有世界上最优秀的软件设计师;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印度人口接近9亿人。印度人口的年增长率是2.2%,也就是说,每年增加近2千万人。据估计,现在的印度人口已经超过了10亿。印度是世界上仅次于中国的人口大国。虽然印度政府不承认在印度存在着不同的民族,而只承认不同的语言和宗教集团,但学术界普遍认为,印度拥有80—200个民族。这些民族分属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和尼格罗-澳大利亚人种等三大人种。三大人种在印度的居住都有悠久的历史。因此,印度是亚洲南部最大的多民族国家。印度人社会生活中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一是宗教,二是种姓。这两种力量…  相似文献   

6.
1757年,英国和印度进行了普拉西大战,印度失败,此后,印度逐渐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人民反对英国殖民主义的斗争日益高涨。为了缓和英印矛盾,1947年6月,英国公布了《蒙巴顿方案》,根据居民的宗教信仰,把一个完整的印度分为印度联邦和巴基斯坦两个自治领。对此,活跃于政坛的印度穆斯林联盟和国大党都表示接受。7月,英国国会通过了《印度独立法》。8月14日和15日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成立自治领,正式实行分治。1950年1月26日,印度共和国成立;1956年3月23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成立。印巴分治后,由于在克…  相似文献   

7.
《上海支部生活》2014,(3):54-54
中国有“中国梦”,印度也有“印度梦”。近日,中国改革开放论坛战略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马加力在(《环球》杂志上发表文章,阐述“印度梦”。文章指出,印度独立前夕,后来成为开国总理的尼赫鲁曾说:“印度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如今,印度战略界关于国家定位的讨论更为热烈——至少要“成为世界六大力量中心之一”,力争“加入国际社会的管理层”、“坐进国际社会的贵宾席”。  相似文献   

8.
袁南生 《同舟共进》2013,(10):13-15
中印最近几十年发展都很快,中国因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为世界瞩目,印度也因快速发展而成为“金砖国家”之一。中国在许多方面较印度先进得多,例如,2012年中国GDP约8.3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7.8%,印度则为1.8万亿美元,实际增长率为5.3%。印度整体落后于中国至少20年。11年前,我任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时,不少印度朋友就已对我明确表示看到了这一点。但是,多年来,印度在发展速度和水平上一直是仅次于中国的国家。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成立后,刚独立2年的印度,对新中国表示了积极的态度。但很多印度人对印度能否与新中国建交有疑虑,美国也竭力劝阻印度承认新中国。然而,承认占世界人口1/5的中国.对印度走大国之路是有利的,经过争论,印度于1949年12月31日致电周恩来表示承认新中国,并希望与新中国建交。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来印度的电子工业,特别是计算机软件及其服务业发展飞速,名扬全球。由于印度的软件质量优良,价格仍应,在国际市场上颇具竞争力,许多跨国公司纷纷到印度设点开发,使印度成为世界上的软件开发中心之一。去年3月间,全世界最大的软件公司微软公司的董事长比尔·盖茨访问印度时预言:“印度将成为对世纪的软件超级大国。”印度全国软件及其服务公司联合会的执行主任德旺·梅塔去年年底断言:“到2007年,印度的信息技本产业可望毫不费力地实现1000亿美元的收益。因此,印度有可能在其独立60周年之际成为软件超级大国。”一、软件及…  相似文献   

11.
印度是个谜     
官员是谜 作为中国驻印度孟买总领事,我在印度工作了825天。记得第一次去印度,一下飞机,就把我吓了一跳。  相似文献   

12.
印度的经济改革与对外开放陈德照1991年6月,印度国大党(英)执政以来,推出了一系列重大的经济改革措施,给困难重重的印度经济带来了转机,使印度成为引人注目的南亚新兴市场。印度的经典改革和对外开放虽然还存在不少问题,但改革进程已难以逆转。缘由印度实行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官方档案资料,结合相关文献,对抗日战争时期印度华侨社会的成员来源、人口数字、职业结构、文化教育等方面进行初步的分析,试图钩梳出当其时印度华侨社会的一段历史,理清抗战时期印度华侨的一些基本情况.从而为印度华侨研究提供有益的史料。  相似文献   

14.
唐璐 《半月谈》2004,(3):87-89
2000年,印度前商工部长马朗宣布将以中国经济特区为模式建设印度式经济特区。从那时起,有关经济特区的讨论在印度就没有停过。今年1月8日,在印度内阁批准由中央为经济特区立法,并原则同意再设立23个经济特区后,这场争论算是暂告终结。未来无论经济特区法案是否按时出台,有两点是肯定的:第一,印度将加快建设经济特区步伐。目前印度经济增长率预计是7%左右,而经济特区的增长率高达23%。第二,印度将不会再像当初那样盲目模仿中国,新经济特区肯定是在仿效中国经济特区模式基础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2004年当选印度总理,2009年获得连任.执政长达10年的曼莫汉·辛格终于卸下重担.5月17日向印度总统慕克吉提交辞呈。辛格领导的印度国大党此前在印度下院选举中遭遇惨败。回顾辛格的政治生涯。印度媒体充分肯定这位“经济改革之父”对印度经济的贡献,但同时也对他在职业生涯后期的执政不力表示惋惜。  相似文献   

16.
薛涌 《现代领导》2010,(12):45-45
近期的《经济学人》杂志,以《印度的增长将怎样超越中国》作为封面故事。《经济学人》并没有故作耸人听闻之论。相反。它指出了印度相对于中国的种种劣势:印度的市场改革起步晚、底子薄,GDP不过是中国的四分之一,识字率仅为66%,大大低于中国的93%,更不用说基础设施破败,腐败横行,政府远不如中国政府有效率等等。但是,印度如今的经济增长已经达到8.5%。而且可能将加速。摩根士丹利的专家预测,在未来三到五年内。印度的增长速度将超过中国。  相似文献   

17.
叶海林 《时事报告》2013,(11):42-43
对于21世纪的中国来说,印度意味着什么?有人认为,印度作为世界上人口仅次于中国的大国,是中国寻求建立多极世界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有人认为,印度是阻挡中国进人印度洋实现蓝色海洋梦的主要障碍之一;还有人认为,印度是与中国有着十多万平方公里领土争端,并始终不肯放弃对西藏不恰当想法的重大安全挑战。  相似文献   

18.
项兵 《时事报告》2012,(9):23-23
我在参加一些国际性会议的时候,尤其跟印度人坐在一起,几乎每次印度都成了被表扬的对象,中国成了被批评的对象,这真是怪事。我们国家在开放程度上远远超过了印度,甚至超过了美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9.
《CHINDIA应该说得通:中国与印度之探讨》,这是印度经济学家、商业部长、国会联邦院议员、国大党少壮派领袖兰密施于2005年推出的一本新书,在这本新书中,“CHINDIA”这一新词首次出现在世人的视野中。CHINDIA,这是中国(China)和印度(India)两国英文名称的合成缩写。有人将其译为“中印联合体”,也有人称其为“中国+印度”。然而,至今还没有一种准确而为各方所能接受的译名。可是,不管怎样,CHINDIA不得不使人想起上世纪五十年代为许多印度人所熟知的一句口号:“Hindi—ChiniBhai—Bhai”,意思是印度中国亲如兄弟。当时,印度是世界上最早承认新中国的非社会主义国家之一。两国还共同提出了国际关系中具有普通指导意义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为世界广为接受。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印度华侨陆兴祺为例,叙述民国初年以来印度华侨在维护中央对西藏的主权中所做的积极贡献。印度华侨中的粤籍人中客家人是十分活跃的,印度华侨的命运又与西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