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杨敬东 《湘潮》2004,(4):46-48
地洼学说创始人陈国达院士走了。世界地质界的一颗巨星殒落了。  他是2004年4月8日凌晨4时23分走的。这天一早起来,我心里总惦记着要去他家里看看。9时半,我到了他的家门口,像往常一样按门铃,这时出来开门的不是陪侍他的服务人员,而是他的二儿子,戴着黑纱。我急忙赶往他的书房,已是人去楼空。我哪里相信他已经走了呢?春节期间他大病一场,早已康复了。现在怎么走了呢?  (一)  1980年底,我从西藏内调湖南,一踏上潇湘大地,就听到陈国达的名字。就在这一年,他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陈国达教授引起我的注意。有一天,忽然从剪报上发…  相似文献   

2.
《湘潮》2005,(3):51-51
日前,湖南省科协在长沙举行了《三湘院士风采录》第四卷首发式,弘扬和传承院士科学精神的四卷套书历时7年后已全部出版,被评为2004年湖南十大科技新闻之一,在全国科技界引起了强烈反响。 四卷《三湘院士风采录》共收入了湘籍和在湘工作的其他省籍两院95位院士,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50人,中国工程院院士45人。对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科学家汤飞凡、张孝骞、陈国达和袁隆平等院士进行了重点介绍。1998年第一卷出版后,时任湖南省委副书记的郑培民在知识分子新春茶话会上称赞它为1998年湖南科技界五件大事的第二件大事。第一卷的出版也被评为当年湖…  相似文献   

3.
2009年底,我到湖南长沙板仓去拍电视剧《毛岸英》,拍摄之余得知邵华阿姨和岸青同志就安葬在杨宅(杨开慧)附近的烈士陵园里。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独自登上小山的陵园去拜谒二老合葬墓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墓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4.
曾松亭 《学习导报》2013,(15):37-37
袁隆平院士在北京开完会,乘坐的是下午3点北京开往长沙的高铁。像往常一样,我们去了离西客站不远的那家湖南米粉屋。他喜欢湖南风味。尤其喜欢家常小炒,来北京出差几乎都要来这里吃饭。他点了一个小炒河虾、一个青菜、一碗酸辣汤粉、一份酱油炒饭,吩咐服务员把主食和炒菜同时放在餐桌上,说这样每一种味道大家都可以尝到又不会浪费粮食,这顿中餐极为简单,但大家都吃得很香。因袁老师的秘书辛业芸还要去别处办事,于是,我就送袁老师去西客站上火车。  相似文献   

5.
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追念陈云同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同志离开我们已经5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仍时常索绕在我身边。他那说话的神态,他爱用的口头语,他平日生活的习惯……这一切对我来说是那样熟悉,仿佛就在眼前。5年来,许多同志常建议我写点回忆文章,谈谈他的为人,他的作风,他的思想。我们在一起共同生活了58年,除了抗日战争胜利后头一年中央派他先期到东北开辟根据地而我留在延安、“文化大革命”中间几年他被“疏散”到江西而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的中科院“五七”干校外,从没有分开过。因此,要讲的话确实有很多很多。但正因为要讲的话太多,反而一时不知从何说起。最近,我…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至少三次说过,他在1927年底就担任过中共中央秘书长。在1980年参观八七会议旧址时,他曾指出:八七会议时,“李维汉是秘书长,……我是中央秘书,……1927年底在上海我才当秘书长。”在1984年3月会见外宾时,他又说:“我1927年从苏联回国,年底就当中共中央秘书长。”同年10月,他在中顾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再次指出:“一九二七年底我第一次当中央秘书长时二十三岁。”  相似文献   

7.
杨心宜 《湘潮》2004,(4):49-49
2004年4月8日凌晨4时许,国际著名地质学家陈国达院士安详地睡了。先生太累了。  3月10日按约,我从外地回到先生身旁。见面时,先生第一句话就说:“住院把时间颠倒过来了。白天写字很吃力。”凭我长期在先生身旁协助工作的直觉,先生是在深深惋惜自己,不能像几十年那样夜以继日地撰文和思考了。  其实,此后的一个月,先生依然是不分昼夜地继续他的科学探求。开拓、创新对先生而言,从来没有中断过。身为晚辈,我常感到先生比年轻人的精力更为充沛。  3月10日后,我处理好先生刚出版的新著《活化构造成矿学》后,按先生的惯例做法,及时寄给…  相似文献   

8.
唐兵 《学习导报》2009,(12):45-45
2006年底,我入伍到了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就一直与宋文博教导员朝夕相处。在工作中,教导员对我们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他又像亲哥哥一样关心爱护我们。2007年12月,我在训练中腰部摔伤了,需要转到省级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9.
唐兵 《新湘评论》2009,(12):45-45
2006年底,我入伍到了洞口县公安消防大队,就一直与宋文博教导员朝夕相处。在工作中,教导员对我们严格要求;在日常生活中,他又像亲哥哥一样关心爱护我们。2007年12月,我在训练中腰部摔伤了,需要转到省级医院治疗。  相似文献   

10.
2000年9月30日上午,我从黄花机场接来了黄宏嘉院士。坐上汽车,没寒暄几句,黄院士就把手伸进了内衣口袋。摸索了好一阵,他才摸出一个小小塑料包一边取包,一边说:“您要的照片,这回我带来了。”,我一阵惊喜,一阵激动。黄院士剥了一层又一层,我才看到那两张年代久远而又是我久久寻觅渴望得到的两张照片。一张是1948年,青春焕发的黄宏嘉在美国密西根大学教学楼前的留影,一张是1949年他与妹妹黄颂康在被战败的日本皇宫前的合影。我郑重地接过这两张照片,端详一阵,又一层层小心翼翼地包好,也藏进我的西装的内口袋。…  相似文献   

11.
凤凰县城,古老而美丽。这座湘西边城,因沈从文的一支笔,将她的声名远播海外。在凤凰,人们传颂“凤凰三杰”,这就是作家沈从文、画家黄永玉、院士萧纪美。与院士萧纪美结缘是近年间的事。每每阅读他的“自述”,总有一种激动不已的感觉,且久久回味无穷。与院士们接触,他们常常谈到他。说他快人快语,生性幽默;说他经历传奇,成就斐然……这一来,他的名字常常浮现在脑际。当我独自散步时,脑子里常常勾画着萧纪美院士的形象,那形象常常模糊不清。而当我坐在他的书房里,听他长达3个小时的谈话时,听着听着,我心里豁然开朗。回到长…  相似文献   

12.
我之所以喜爱《湘潮》,不仅因为心中有一份难舍的党史情缘,更因为它确实能长期引起我的阅读兴趣。我觉得,《湘潮》有一个十分可贵的特点,就是能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办刊宗旨。这首先体现在刊名的变化上,从《湖南党史通讯》到《湖南党史月刊》,再到《湘潮》,每一次变化都顺应了广大读者对党史宣传教育的新要求。其次则体现在栏目的设置上,由原来的《党史论坛》《人物春秋》《史实考证》等少数几个栏目扩大到现在的几十个栏目,不仅更加丰富多彩,而且更加贴近现实、贴近读者,其中《院士风采》、《红色后代》、《风雨同舟》等栏目更具…  相似文献   

13.
在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们采访了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曾庆元。曾院士很忙,约了很多次后,他才好不容易挤出了半天时间。一见面,他就忙说:“我是个‘土包子’,没什么好讲的。”采访便由此开始。 清贫的父母发誓要 送出一位“文曲星”   曾庆元 1925年 10月出生在赣中偏西的泰和县农村,这里西邻井冈山区,是一片地薄物贫的丘陵地带。当地人世代为生存而挣扎,几乎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读书人。曾庆元家世代农民,家境贫寒。父母送他上私塾原本只想让他认几个字,能写自己名字便足矣。但他一进私塾就表现出聪颖的天…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5.
新中国建立后,从1954年第一次回湖南.到1975年从长沙返回北京,毛泽东先后50次回到家乡湖南视察指导工作、开展调查研究,累计时间300多天。他曾经说,我要搞几个调查的基地,一个放湖南,他把家乡湖南作为了调研考察工作的一个重点地区.在三湘大地留下了许多感人至深的史实、胜迹、故事、佳话。他以独具特色和魅力的领导风格与伟大人格,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留下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光辉形象.  相似文献   

16.
阎长贵 《湘潮》2014,(5):40-43
一覃正彦嘱我为他的回忆录《一蓑烟雨任平生》写序,我欣然从命。覃正彦家是湖南省石门县,我家是山东省聊城县(现为聊城市),两地相距数千里,他又长我10岁,我们两人本来是没有机会碰到一起的。"文化大革命"带来的灾难罄竹难书,但如果没有"文革",没有我被发配到湖南西洞庭农场的经历,我们两个就根本无缘结识了。1967年1月组织上分配我担任江青首任专职机要秘书。1968年1月,江青因为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我转呈了一封群众来信),毫无道理地动怒,将我诬为“坐探”,投入秦城监狱,关押7年半。1975年5月开释后,我被下放到位于湖南常德的国营西洞庭农场。当时,西洞庭农场的党委书记兼革委会主任、场长,即我们通常说的“第一把手”,便是覃正彦。  相似文献   

17.
刚刚卸下上海市市长重任的徐匡迪是中国第一位院士市长,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至今还担任着博士生导师和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一位科学家是怎样走上从政道路的呢?这还要回到1990年,当时徐匡迪陪时任上海市市长的朱镕基出访,在途中,朱镕基听完他对经济的高论之后就建议由他来出任计委主任。徐匡迪说:“我不喜欢计划经济。”而朱镕基说:“我就是要找一个不喜欢计划经济的人当计委主任。”  相似文献   

18.
2009年底,我到湖南长沙板仓去拍电视剧《毛岸英》,拍摄之余得知邵华阿姨和岸青同志就安葬在杨宅(杨开慧)附近的烈士陵园里。一天早晨,我起床后独自登上小山的陵园去拜谒二老合葬墓地。我怀着沉重的心情走到墓地,看到眼前的一切,不禁潸然泪下……2008年6月25日凌晨,我从朋友处得知邵华阿姨去世的消  相似文献   

19.
李代刚  周科际 《湘潮》2004,(5):43-46
2003年11月24日,一个喜讯从北京传到长沙:凭借顽强毅力已经在轮椅上坚持教学科研工作6年的中南大学金展鹏教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他是当年度我国中科院新增院士中唯一的湖南院士。11月26日,湖南省副省长许云昭、甘霖等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金展鹏教授,为他当选中科院院士表示热烈的祝贺。  相似文献   

20.
《湘潮》2016,(2)
正从党外人士到省政府组成部门正职,从留美博士到湖南省卫生计生委主任,从从事科学研究到执政为民,经历了这些角色转换的张健说:"原来搞学问,想到的是通过奋斗去当院士,实现自己的院士梦。现在离院士越来越远了,但离群众越来越近了。"梦,从求学开始1963年,张健出生在湖南长沙。现在见到张健的人,一定会留下这样的印象:温文尔雅、文质彬彬,一派学者风范。"腹有诗书气自华",这种气质与张健多年的求学经历有关,更与他13年的留美生涯有着诸多的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