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009年1月12日和3月20日,WTO的DSB先后通过裁定中国有关立法或行政措施违反WTO有关协定的争端解决报告。根据WTO规则,我国应立即执行有关裁定。如立即执行不可能,则可要求一个合理执行期。如与有关争端方商定合理执行期未成,则根据DSU有关规定采用仲裁裁决该合理执行期。在概述WTO仲裁程序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仲裁合理执行期的实践及其存在问题,从而提出我国应对合理执行期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世贸争端解决机制的现状曾有专家说过,如果没有一个解决争端的办法,任何以规则为基础的体制将因为其规则无法实施而变的毫无价值。WTO1995年成立时,成员方充分意识到该问题的重要性,因此,设计了WTO争端解决机制,具体包含在《争端解决程序与规则谅解录》(谅解录)中。它引进了一个具有明确步骤的合理的程序。如协商、设立专家组、审理、上诉、执行。案件的审理少则1年,多则15个月。WTO协议强调迅速解决争端对于WTO的有效运行至关重要。因此,还特设了DSB(争端解决机构)。它有权成立专家组审理案件,采纳或否决专家组…  相似文献   

3.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的证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WTO争端解决程序中举证责任和证据的可接受性问题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除了各国都普遍接受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之外,文章还分析了下列情况下的举证责任分配问题:被申诉方援引例外条款时、争端涉及具体协定时、争端双方关于执行报告的期限有争议,以及双方就败诉方的执行是否符合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争议。关于证据的可接受性问题,提交证据的主体、证据的种类和提出时间问题是最关键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WTO的争端解决机制在实践中稳健地运行,已日益成为通行的国际贸易争端解决机制,对全球多边贸易体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其中的执行程序更可谓是该机制的安全阀,被认为是为WTO装上了"牙齿".然而,该机制并非尽善尽美,它依然在不断演变和发展中.其中,执行程序存在的漏洞也暴露无遗.学者普遍认为,所有经司法解决的争端中,不论是国内法还是国际法,最终的关键问题在于是否能执行.如果没有良好完善的执行程序,司法裁决的结果只是形式意义上的,对争端各方并无实效.本文结合具体案例,探讨了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执行程序中"合理期限"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了相关的解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一、各类案件的审理、执行期限 第一条 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第一审刑事公诉案件、被告人被羁押的第一审刑事自诉案件和第二审刑事公诉、刑事自诉案件的期限为一个月,至迟不得超过一个半月;附带民事诉讼案件的审理期限,经本院院长批准,可以延长两个月。有刑事诉讼法第一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诉讼效率,确保司法公正,根据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和海事诉讼特别程序法的有关规定,现就人民法院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有关问题规定如下:  相似文献   

7.
DSU是世贸组织解决争端程序与规则谅解录,它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程序法。根据1994年WTO部长会议决议,成员方应当于1998年底完成对于DSU的审议,以便决定是否修改或终止该DSU。但1998年开始的DSU审议,因各成员方意见分歧大,一拖再拖,始终没有结果。2001年11月多哈部长会议决议,将DSU审议的截止期限定于2003年5月。据了解,欧美、日本等成员方已经提出建议,而中国尚未见到任何有关这方面的动作。有鉴于此,希望这篇文章能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编者  相似文献   

8.
WTO争端解决机制是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稳定的基石 ,美国是WTO最重要的成员之一。受美国拖延执行WTO争端解决机构 (DSB)的建议和裁决的有关现象启发 ,本文从三个方面对美国参与WTO争端解决的活动进行分析 :美国参与争端解决机制情况的量化分析 ;美国对几起败诉案件的执行情况 ;美国在澄清和提高《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DSU)谈判中的主要立场 ,然后就决定这些现象产生的美国宪法体制进行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9.
根据《华盛顿公约》的规定,解决投资争端国际中心(ICSID)作为专门解决投资者与东道国之间投资争端的第三方国际仲裁机构,其裁决在各缔约国的承认与执行直接关系到争端能否有效解决.本文紧扣《华盛顿公约》的相关条文规定,研究ICSID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的相关规定和内涵,明确了裁决的效力、裁决履行的义务、裁决修正与执行例外等,进一步明确ICSID仲裁裁决的承认与执行机制,更好的促进仲裁裁决的履行.  相似文献   

10.
全球化使国家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减弱,不得不在一些领域限制或让渡其主权。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成员方自愿放弃司法豁免权使WTO争端解决机构可对其行使管辖权,这恰是主权让渡的体现。随着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有必要在WTO争端解决机制中引进私人诉权及使国家主权在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决执行机制方面进一步让渡,以保证WTO争端解决机制下的贸易争端得到更公正合理的解决,使可能引进的私人诉权得到有效体现。  相似文献   

11.
WTO成立至今,对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稳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主要取决于WTO各项规则的有效实施。而保证这些规则有效实施的则是WTO的争端解决机制。正是WTO争端解决机制的出现,才使得各种贸易争端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有效解决。可以说WTO争端解决机制是整个WTO体制中的核心。本文指出争端解决机制的这种作用是由其本身的司法性所决定的,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方面就是争端解决报告执行的准强制性。  相似文献   

12.
论世贸组织中专家组和上诉机构报告的执行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世界贸易组织设立了专家组和上诉机构负责审理有关贸易争端,但是专家组和上诉机构作出的报告是否得到了完全的、正确的执行,是一个经常引起争议的问题.只有专家组和上诉机构的报告能够获得完全的、正确的履行才能实现解决争端的目的.但是在现有的世贸规则中,由于<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2l条和第22条之间规定的含糊不清,关于报告的执行缺乏明确、具体的规定,使得专家组或上诉机构报告的执行往往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过渡期之后,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立法与TRIPs协议基本一致,国内知识产权法的实施成为发达国家关注的重点。但是,WTO争端解决机制难以在该领域有效发挥作用。成员方知识产权法实施状况的多样性和TRIPs协议有关用语的抽象性,使得特别工作组或上诉机构难以认定发展中国家的知识产权法实施状态违反TRIPs协议。而即使发达国家能够在有关争端中胜诉,裁决执行监督机制也很难保证该裁决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有效执行。最后,如同特别301条款实践所证明的,贸易报复措施可以将有关知识产权立法强加给发展中国家,却不能使这些法律在发展中国家得到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14.
新司法解释答疑(七) 关于行政诉讼执行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申请执行的期限原《贯彻意见》第 87条曾对当事人申请强制执行生效裁判的期限作过规定。该条规定 :“当事人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执行生效判决、裁定的期限为 3个月。申请执行的期限从法律文书规定期间的最后一日起计算。法律文书没有规定履行期间的 ,从该文书生效之日起计算 ;逾期申请的 ,除有正当理由外 ,不予执行。”原《贯彻意见》有关 3个月的申请期限规定 ,主要是基于行政案件的特殊性的考虑。有的学者认为 :“在行政诉讼中 ,诉讼当事人权益是否得以及时、有效的实现 ,义务是否得以及时、有效的履行 ,关系到国家的行政管理活动能…  相似文献   

15.
资本认缴制存在"认"与"缴"两个阶段。与"认"的阶段遵循股东自治不同,在"缴"的阶段,应以公司自治为主。如果股东认而不缴,公司可以"催"。然而,我国出资催缴制度缺陷较多,亟须完善。首先,是否必须"催",应区分公司内外关系,如涉公司外部第三人利益,则公司必须催缴;如仅为公司内部关系,则完全交由公司自治。其次,谁来"催",应由公司意志决定,若不能就此形成公司意志,则将董事会确定为催缴执行主体。再次,对于期限未届至的出资,若不涉公司外部第三人利益,公司不得提前催缴;对于未约定期限或期限届至的出资,公司可随时催缴。最后,应分别在合同法和组织法视角下完善股东催而不缴的法律责任,确保公司催缴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徐泉  钟英通 《法商研究》2014,(2):127-135
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裁决执行中的管辖权问题研究并未引起学界的广泛关注。世界贸易组织《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第21.3(c)条仲裁程序、第21.5条专家组程序以及第22.6条仲裁程序是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裁决执行中的争议解决程序,这三大程序中的管辖权问题对裁决的有效执行至关重要。三个程序中的裁判机构在实践中已就某些管辖权问题达成了共识,但囿于《关于争端解决规则与程序的谅解》规定的含糊不清,裁决执行中的管辖权规则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7.
肖威 《法学杂志》2007,28(6):148-150
WTO争端解决规则和GATT争端解决程序相比,最为明显的进步就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裁决执行监督体制,使WTO争端裁决能更为有效地履行.其中,"WTO争端解决谅解"第21.5条"争端裁决履行措施合法性审查程序"即是WTO执行监督制度的砥柱规则之一,是争端裁决能够得以有效执行的重要保障.但是,"谅解"中关于此项程序的细节性规定并不明确,因而在实践中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本文综合世贸组织以往的案例,结合争端解决机构在案件中作出的权威解释,对此项程序的应用情况予以分析,并且前瞻性地讨论了此项程序未来的发展与完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 你院苏立函字第10号《关于执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中有关问题的请示》收悉。经研究,答复如下: 立案庭承担有关法律文书送达、对管辖权异议的审查、诉讼保全、庭前证据交换等庭前程序性工作的,向审判庭移送案卷材料的期限可不受《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执行案件审理期限制度的若干规定》  相似文献   

19.
刑事诉讼法第69条规定了公安机关对犯罪嫌疑人拘留以后提捕的期限,普遍期限就是拘留3日以后应当提捕。特殊期限又分为二种,一种为短期期限,即特殊情况下,提捕的时间可以延长1-4日,另一种为长期期限,对具有法律规定的三种特殊情形的犯罪嫌疑人的提捕时间可以延长至30日。拘留期限自执行之日起计算,加上检察机关审查作出决定的期限,根据该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没有明确人民法院下达执行通知书的期限,司法实践中,往往出现人民法院的执行通知书不能及时或过早下达的情况,严重损害了刑罚执行的严肃性。笔者建议立法机关完善刑事诉讼法、监狱法的有关规定或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应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或司法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