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由于我国房地产市场严重偏离均衡,社会贫富分化严重,即便限购限贷,真正的刚需者也仍然难以承受目前的价格。这给限购限贷政策的落地带来巨大的困难,还容易动摇政府尤其地方政府严控房地产的意志一段时间以来,住房限购松绑之声渐起。最近的可能要算6月中旬,网传辽宁省会沈阳市取消住房限购,本地人和外地人都可以购买多套住房。但沈阳市政府相关部门随后回应,沈阳并没有全面取消住房限购政策。但沈阳市住建系统有官员私  相似文献   

2.
房地产公证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日趋活跃,各种纠纷和矛盾不断凸现,人们对法律服务的需求明显增多,但在许多地方,公证却尚未较大规模地介入房地产领域,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房地产公证业务萎缩的趋势1999年6月.济南市公证处面向社会正式推出了房产公证组合服务。此举引起强烈反响,短时间内即有10家驻济大型房地产开发企业提出公证申请。房产公证组合服务作为新事物,需要深入研究和论证,也有待实践的进一步检验,但它给低迷的济南房地产公证业务带来的希望,却不能不引发人们的思考。一、对房产公证组合服务…  相似文献   

3.
高峰 《法人》2011,(8):8-9
高尔夫项目总会占用绿地或耕地资源,但与之带来的休闲度假旅游开发和高端商业地产开发的巨额利益回报相比,违法违规成本根本就不被地方官员放在眼里  相似文献   

4.
以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的土地增值税改革能带来土地市场的嬗变,能弥补地方政府的土地收入,能在某种程度上改变房地产的经营模式,却不能增加普通住房的市场供应量与提升普通购房者的利益。  相似文献   

5.
对地方官员而言,抓一个批评官员的公民,成本小、收益大。一来抓人带来的恐惧.可以立刻减少地方上批评的声音;二来事情平息后,被免职的官员依旧可以得到重用甚至提拔。  相似文献   

6.
陈莹莹 《法制与社会》2011,(36):148-149
我国目前房地产调控效果不佳的失灵现象的深层次原因是地方政府在作为中央政府宏观调控措施执行者角色时,出于抓住“土地财政”不放和政绩考核取巧的动机对中央的调控举措执行不力的“执行失灵”所致。克服的思路是重新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权和征收房产税,为地方政府在现行收入体系中增加替代的稳定收入来源,削弱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财源依赖以及从政府官员政绩考核的人性把握角度着手,将房地产数据纳入官员考核体系,建立问责制,形成制度的组合拳。  相似文献   

7.
聘政府工作人员当"开发顾问"、在土地费上做文章、少交基础设施配套费、送钱物"摆平"政府官员后逃避项目抵押金、"套"住银行获得贷款、雇用"黑社会"成员强行拆迁……日前,一位房地产开发商向媒体披露了他们违规开发房地产的内幕。  相似文献   

8.
官商勾结是房地产业潜规则之罪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兵 《法人》2011,(2):25-27
在这个追求GDP点数的时代,通过“土地财政”拉升GDP已经成为地方官员们博取政绩、牟取利益的最重要的手段。隐藏其背后的,是政府和房地产开发商无处不在的暧昧关系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贫困治理体系呈现出中央统筹规划、地方因地制宜相结合的特征,促进了经济增长和民生保障的相互协调。现有研究从不同角度解释中国的脱贫奇迹以及相应的治理机制,无论在哪种机制下,地方官员在治理实践中一直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论文将中国精准扶贫、脱贫攻坚作为实证研究背景,通过分析2012—2018年1948个县级行政单位的1733位县委书记的履历和辖区社会经济匹配数据,考察地方官员更替如何塑造中国贫困治理绩效。论文进一步探究区域经济、官僚政治情境与官员更替的交互效应,并考察官员更替对县级政府财政支出的影响,验证了地方官员影响贫困治理政策连续性的逻辑。研究发现:(1)县级官员更替引发扶贫政策不连续,对辖区贫困治理带来负面影响,长期频繁的官员更替则会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2)官员更替的影响在距离中心城市近、农业经济比重高的县更为明显。继任官员由外省调入时会放大该负面效应,由本县提拔时该负面效应不再显著;离任官员落马会放大该负面效应,获得提拔时该负面效应不再显著。(3)地方财政是官员更替影响治理绩效的作用渠道。研究为理解扶贫等社会政策领域地方治理绩效的来源拓展了新的理论思路,为优化官...  相似文献   

10.
小官大案     
阿宁 《江淮法治》2011,(14):30-31
在官员众多的北京.刘林祥不过小小的处长而已。但利用职务之便,他竞采用多种隐蔽、虚假的手段侵吞公款,在2001年至2004年间,私自将3.96亿元巨额公款分27次借给企业老总开发房地产。近4亿元的涉案数字成为北京市近年来官员挪用公款的数目之最。  相似文献   

11.
一般来说,房地产项目公司是指专为开发特定的房地产项目而成立的房地产开发公司。目前,无论国家还是地方,对房地产项目公司均无系统或专项规定,但实际上登记注册的房地产项目公司早已大量存在。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投资者发现房地产项目公司可以合理地规避市场及法律上的某些风险。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房地产热的兴起,我国沿海开放地区逐渐引进港、台及海外一些房地产开发的通行做法,楼花按揭便是其中之一。楼花按揭源于香港,它是银行、房地产开发商(以下称开发商)和购房者三方共同参加房地产经营开发的一种融资业务活动。楼花按揭走进现代社会生活,不仅为我们解决房地产开发的资金需求提供了新思路,而且也给传统民法学中的抵押权理论带来了新思考。 一、楼花按揭的法律性质 楼花按揭是香港法上的概念。所谓“楼花”是指没有建成的楼宇,那些尚没有任何地面建筑的已奠地基亦被视为楼花。依香港法律,楼花是可以买卖的,买卖  相似文献   

13.
阿宁 《检察风云》2011,(11):34-37
在官员众多的北京,刘林祥不过是小小的处长而已。但利用职务之便,他竟采用多种隐蔽、虚假的手段侵吞公款,在2001年至2004年间,私自将3.964乙元巨额公款分27次借给企业老总开发房地产。近4亿元的涉案数字成为北京市近年来官员挪用公款的数目之最。  相似文献   

14.
有公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下旬,中央前三轮巡视的34个地区、单位中,有19名省部级官员在中央巡视组进驻后落马,其中,不少高官的落马与房地产业密不可分。在前三轮被巡视的21个省份中,有20个省份发现了房地产业腐败,占比达95%。中央党校教授张希贤认为,房地产领域是官员腐败的重灾区,可以考虑在房地产业领域进行专项巡视,或者成立一个土地问题和房地产开发专项巡视小组,来彻查房地产业违规腐败案件。(据《中国经济周刊》)。  相似文献   

15.
陈旭日 《法制与社会》2013,(21):200+204
新"国五条"及其实施细则给房地产市场带来了短暂的剧烈震荡。但从内容和方式来看,其完全可能与历次调控一样成为"空调"。究其原因,行政性的临时调控手段有余,经济性的长期调控手段不足,调控没能考虑全面,误伤"刚需族"是其原因。根本原因则与我国现今的财税政策,地方政府对GDP的无限追求有关。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急需变革。  相似文献   

16.
新会计准则中关于投资性房地产的规定会给我国房地产税收体系带来一定程度上的影响,面对这些影响,房地产税收体系也应相应的作出变化。  相似文献   

17.
2012年至2015年,常州房地产企业破产受理案件数量在江苏全省已位居前列,可谓形势严峻.虽然常州房企破产的收案量在短期内已创新高,但这并未给当地经济带来重大冲击,这主要得益于常州地方经济韧性好.自2017年以来常州受惠于中央宏观政策的改革红利、人口净流入的红利及府院联动的处置适当,从而在保护地方经济、盘活存量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8.
沈义  陈萍 《政府法制》2008,(7):51-53
近年来,红火的房市让房地产商获取了巨额财富,也让一些为他们大开方便之门的官员暴富起来。重庆市检察机关把查处和预防房地产开发背后的职务犯罪作为工作的新重点和热点.从中查办了一批大要案.重庆市渝中区副区长王政、区委副书记郑维、沙坪坝区副区长陈明就是在房产开发中落马的厅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9.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商品房销售行为,保障商品房交易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商品房销售及商品房销售管理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三条 商品房销售包括商品房现售和商品房预售。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现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竣工验收合格的商品房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房价款的行为。 本办法所称商品房预售,是指房地产开发企业将正在建设中的商品房预先出售给买受人,并由买受人支付定金或者房价款的行为。 第四条 房地产开发企业可以自行销售商品房,也可以委托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销售商品房。  相似文献   

20.
对房地产开发经营合同效力的认定金民珍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是一种新类型案件,具有诉讼标的额大,法律关系复杂,社会影响大以及由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不完善立法滞后带来案件处理难度大等特点。处理这类发生于“房地产热”这一特殊时期的房地产开发经营案件,除应遵循有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